读《习在正定》的几点感悟
读《习近平在正定》的几点感悟
《习近平在正定》一书,全景式反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正定的峥嵘岁月。通过认真研读,我受到了一次涤荡心灵的精神洗礼,得到了一次触及灵魂的党性教育,让我获得了许多感悟。
从《习近平在正定》中感悟到一个共产党人坚定的政治品格。天下之德,莫过于忠。1982年4月初,习近平同志自愿放弃京城优越舒适的工作,义无反顾的选择到基层锻炼,从北京来到正定县。他的这一决定,源于他对党的事业的无限忠诚、对理想信念的无比坚定,充分体现了他扎根人民、扎根基层的朴实情怀。作为一名共产党人,我们必须淬炼对党忠诚的政治品格,忠诚履职、担当作为。为政之要,莫过于实。来到正定,为了解放思想,大力发展正定经济,习近平同志穿街走巷做了大量调查研究工作,得出了“吃饭问题是解决正定问题的当务之急”的论断,必须纠正甩掉正定“高产穷县”的帽子,大力发展经济,解决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他提出了“半城郊型”经济发展新思路,为正定的快速发展指明了方向。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高产穷县”问题,他主动担责、主动请缨实事求是向上级反映“高征购”问题,一年就解决了人民群众的温饱问题,为正定人民办了一件大事。作为一个共产党人,我们必须弘扬勤勉务实的工作作风,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
从《习近平在正定》中感悟到一名领导干部淳朴的为民情怀。在正定,习近平同志曾多次强调:“我们共产党人天生就是为人民服务的,联系群众是我们的本分,一时一刻也不能脱离群众。”在正定3年的时间里,他骑着“二八杠”自行车,走遍了正定25个公社、221个大队;他在给四大机关领导的一封信中讲道:到基层调研,要一下到底,亲自摸情况,直接听反映,寻求“源头活水”;他带着县委工作人员在大街上摆桌子,亲自发放“民意调查表”,现场听取群众意见、真心真意为群众解决问题。习近平同志的为民情怀,在陕北七年的知青岁月中播种发芽,在正定三年多的工作中得到充分体现,通过植根人民、联系人民、服务人民,建立起了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必须始终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着力加强和改善民生,切实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这样的眷恋,来源于敢于担当的改革勇气。初到正定,恰逢波澜壮阔的改革开放大潮涌起,由于没有可借鉴经验,改革者必须具有非凡的勇气和强烈的担当。针对“干不干,八分半”平均主义分配方式,他提出开展“大包干”试点,开了河北省的先河。面对人才匮乏的局面,他大刀阔斧革新人才制度,提出正定“人才九条”,在全国引起反响。习近平同志深刻洞悉时代大势,准确把握发展大局,坚持用实干发展正定,统筹推进科教文卫各项事业,正定经济社会焕发了勃勃生机。正定的大踏步发展,得益于他一步一个脚印的真抓实干、得益于他不忘初心的为民情怀。作为一名基层干部,我们必须以他为榜样,沿着改革开放再出发的伟大征程,勇立潮头,奋勇搏击。坚持用全局与战略的眼光,攻坚克难、苦干实干,在自身岗位上干出实实在在的成绩。
从《习近平在正定》中感悟到一位人民领袖崇高的人格魅力。欲以率下,必先律己。习近平同志始终以人民利益为重,自己的生活却特别简朴,从不计较个人得失。在正定,他穿着褪色的军服,背着简单的行囊,住在简陋的办公室,和大家一起排队吃食堂的“大锅饭”,端着碗与大家一起拉家常,生活上他朴实无华,工作中缺严肃认真。没有规矩,不成方圆。习近平同志在正定期间,高度重视党建工作,提出作风建设“六条规定”,大大振奋了正定干部群众的精神,改变了正定干部的工作作风。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我们必须大力发扬他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保持高尚的精神追求,永葆共产党人的政治本色,改进工作作风,着力营造激浊扬清、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
读《习在正定》的几点感悟
本文2023-04-21 11:27:01发表“心得体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3492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