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放式创新、知识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姚艳虹++欧阳雪++周惠平
摘要:从企业内部能力和外部环境两个层面,探讨开放式创新对培育企业竞争力的作用机理。基于271份中国企业的实证数据,研究发现开放式创新(内向、外向型)正向影响企业竞争力;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间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伙伴机会主义分别负向调节内向、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企业竞争力;知识动态能力;伙伴机会主义
doi:10.13956/j.ss.1001-8409.2017.07.07
中图分类号:f27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409(2017)07-0029-05
the mutual relationship among open innovation,
knowledge d dynamic capabilities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the moderating role of partners opportunisms
yao yanhong ,ouyang xue ,zhou huiping
(business school,hunan university,changsha 410082)
abstract: from the inside capability and external environment perspective, this paper investigates the possible mechanism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d on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f 271 valid samples, results indicate that open innovation including in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enhance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and knowledge d dynamic capabilities mediates completel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partners opportunisms has a negative effect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open 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ey words:open innovation; competitiveness of enterprises; knowledge d dynamic capabilities; partners opportunisms
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传统的封闭式创新已无法满足复杂多变的市场需求。任何实力雄厚的企业都不可能拥有创新所需的全部技术和资源,因此开放式创新已成为学术界和商业界的主流导向。如研发网站innocentive作为互联网公共平台,将外部科学家与公司内部亟需解决的问题连接起来,与全世界拥有不同研究背景的科学家共同解决问题。
chesbroug首次提出开放式创新是动态环境中驱动企业创新成功和维持竞争力的重要途径[1]。学术界认为开放具有管理挑战和内部互补性,为成功调动和应用内外部知识来源,企业需要更高阶的管理能力以协调外部知识流入和內部创新活动。但已有研究更强调企业跨界获取外部知识和技术的需求,强调开放式创新对提升创新产出的积极作用[2],较少涉及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研究。同时,现有文献更关注企业外部因素对开放式创新的潜在影响,忽略了内在因素的支持作用。动态能力是对资
源基础理论的补充,相关研究已表明动态能力有助于培养企业的竞争优势[3],而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在开放式创新中,企业所需的关键资源嵌于创新网络中,因而基于组织间关系的知识产权保护、伙伴关系等行为,对开放式创新产出和竞争优势的影响有待深入验证。
据此,本文从企业内部能力和伙伴机会主义两个角度,探讨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中的作用机理;验证伙伴机会主义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影响,为企业增强知识动态能力,规避合作伙伴的消极行为,推进开放式创新,提升企业竞争力提供理论依据。
1理论与假设
11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竞争力的影响
chesbrough提出的“开放式创新”模式在管理领域颇受关注。开放式创新分为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且两者不相互排斥[4]。内向型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整合外部知识资源进行创新和商业化的过程,包括合作、聚合等方式[4],如宝洁的联合与发展模式。现有研究强调内向型创新对企业获取外部知识和技术的作用,如chesbrough等的研究显示内向型创新通过整合外部知识源,丰富企业的知识基础[5]。而外向型创新是企业将内部有价值的知识产权输给外部组织,由其他组织进行商业化的过程[4],包括外向许可、剥离和出售互补资源等形式。
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将外部知识和创意整合到内部进行应用。根据资源基础理论,资源和能力是企业获取持续竞争优势的主要驱动因素。首先,企业通过知识流入获取的互补性资源能促进新产品创新、提升技术先进性。例如,内向型创新促使宝洁的研发效率提高60%,并从外部获取了超过1/3的新产品资源[6]。其次,内向型创新驱使企业及时获知、理解与把握外部市场的需求变动,提升企业在创新路径选择以及资源配置上的科学性,降低产品成本及风险。故提出以下假设:
h1a:内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
外向型开放式创新更强调企业内部知识或技术的外部应用。当组织能生产比竞争对手更具价值的产品或服务,能够完全部署或使用独特的、不可模仿的资源或能力时,将形成竞争优势[7]。企业通过提供技术许可、特许经营等新型商业模式,促进内部资源重组与利用,使有价值的创新成果快速商业化,为企业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8]。如德州仪器多年来50% 的净收入均来源于技术授权交易[9]。另外,由内向外的知识溢出,增强企业在产品和技术市场上的领先地位,获取巨大的战略收益[8]。如特斯拉公司开放其全部专利,以形成以特斯拉的电动车电池技术路径为基准的行业标准,扩大绿色电动汽车的创新与市场空间。故提出以下假设:
h1b: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竞争力产生正向影响。
12伙伴机会主义的调节作用
在交易费用理论中,机会主义被定义为使用诡计的自利行为和不完整的或扭曲的信息披露,尤其是误导、歪曲、伪装、混淆,或其他迷惑方式导致的后果[10]。一般信息和知识是机会主义风险的关键来源,即一方参与者的知识被复制、剽窃或泄露给另一方参与者,甚至是竞争对手[10]。已有研究表明机会主义对信任和长期导向等关系结构产生负向影响[11]。
开放式创新过程存在较大的知识泄露风险。由于大量参与者涉入企业创新过程,并接触企业的核心技术和专有知识,这引入了合作伙伴对关键战略核心资源的知识占有风险[12]。在内向型创新中,企业希望通过合作和技术购买协议等多种方式获取外部合伙伙伴的知识资源。为维持自身知识产权的稀缺性,外部伙伴可能存在不遵守合作協议的行为。显然,与投机取巧的合作伙伴维持关系需花费大量的成本进行协调。因而企业对伙伴机会主义行为的控制会消耗外部知识搜寻的资源投入,不利于知识资源的整合以及资源优势的形成。在外向型创新中,企业的知识资产及其收益难以有效保护。一旦合作伙伴存在搭便车或投机取巧等机会主义行为,企业的关键资源可能外泄。这不仅增强了对手的实力,也会降低企业知识资产的稀缺性和专有性。故提出假设:
h2a:伙伴机会主义负向调节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h2b:伙伴机会主义负向调节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
13知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
知识动态能力的相关研究,当前多涉及知识动态能力的类型、维度与知识管理、网络结构以及与绩效的关系等[13,14]。wang明确提出了知识动态能力的概念,将其定义为企业动态应用和调整企业知识库来获取竞争优势的能力[13]。han 等将知识动态能力定义为组织通过动态应用和调整企业知识库并系统解决问题的潜力,包括知识感知能力、知识利用能力和知识再配置能力3个维度[14]。本文采用han等对知识动态能力的定义进行研究。
内向型创新增强企业对内外部知识的感知。跨界知识搜寻驱使企业对内部资源现状进行盘存,清楚内部知识基础优劣,有针对性地进行知识搜寻。同时,知识搜寻是一个积极融入外部市场的动态过程,企业需主动感知外部环境的变化,辨识市场机会和威胁,搜寻互补性的知识资源,丰富企业知识库的种类和数量。此外,通过跨界知识搜寻,企业获取有价值的知识资源,促进内外部知识的有效结合,有益于提升知识利用率。另外,持续的知识流入给企业现有知识库注入新鲜血液,提高企业资源的柔性和灵活性,增加知识重新组合的可能性。
在外向型创新中,由内向外的技术活动刺激企业开放其组织边界,接触其他企业的技术产品,有利于增强企业对外部知识的感知力和敏锐性,从而激发企业的技术灵感[15]。而且,企业通过出售知识产权和技术诀窍等无形资产能促进内部知识重组与利用[16]。同时,在对外知识输出的过程中,企业可观测环境变化、发掘市场机会和识别顾客的需求变动,及时调整资源配置或组织结构,增强知识再配置能力。
动态能力作为一种高阶能力,能及时捕捉新机会,重新配置和保护知识资产和技术以赢得持续的竞争优势。wang等提出知识动态能力是企业通过动态应用和调整知识基础以实现竞争优势的一种能力[13]。teece认为感知能力强的企业,能更好地了解市场变化以及消费者的心理需求,及时推出新产品和技术,从而增强自身的技术优势。此外,企业的知识利用和配置能力越强,越能降低其在创新过程中的试错率,保证其在行业内竞争优势的持续性。因此,提出以下假设:
h3a:知识动态能力在内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h3b:知识动态能力在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间起中介作用。
综上所述,本文的研究框架如图1所示。
2研究设计
21数据搜集
数据搜集分为两个阶段:首先是预测试,通过mba和emba课堂现场发放问卷100份,得到有效问卷90份,对题项及因子进行分析并调整;然后采用方便抽样方法,对湖南、广东、辽宁等多个省份的企业进行数据采集,委托企业以现场和电子邮件两种方式发放问卷。行业涉及制造、汽车和生物医药等。调查对象主要为工作年限较长、熟知企业产品流程和市场状况的基层和中高层管理者,以及研发、技术等类别的核心员工。本次共发放问卷400份,剔除无效问卷129份,得到有效问卷271份,回收率为6775%。其中,男性占713%,女性占287%;高级管理者占2565%,中层管理者占1391%,部门经理占2609%,核心员工占3435%。
22研究变量
除控制变量外,其他变量的测量均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各测量指标均在国外成熟量表的基础上,由2名熟练掌握中英文语言的研究人员通过翻译、回译和调整的方式进行编制。
开放式创新采用hung和chou开发的问卷[2],包括内向型和外向型2个维度,各包含5个题项。
企业竞争力借鉴yang等人开发的量表[17],该单维度量表在wu等相关量表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包括5个题项。
知识动态能力在借鉴han[14],wang [13]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包含7个题项。验证性因素分析cfa显示该量表适配度指标为χ2/ df=1725,rmsea=0048,cfi=0994,ifi=0994,tli=0989。因此,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良好。
伙伴机会主义在参考stefan和inge[18]等人相关研究的基础上编制而成,包含5个题项。验证性因素分析显示该量表适配度指标为χ2/ df=1449,rmsea=0048,cfi=0992,ifi=0993,tli=0985。因此,量表的信度与效度良好。
本文引入5个控制变量。企业年龄作为控制变量是由于年限较长的企业可能缺乏采取开放式创新所需的灵活性。同时选取企业规模、市场动荡、技术动荡和竞争程度作为控制变量是因为这些变量在先前文献中被证实能影响开放式创新的绩效结果。
3实证分析
31信效度分析
数据搜集后,对构念进行信效度分析。首先,通过验证性因子分析检验变量的结构效度。模型的拟合指数为:χ2=610388,df=314,χ2/ df=1944,rmsea=0059,cfi=0933,ifi=0933,tli=0925。参照判断标准,所有拟合指数都较为理想,该模型拟合度较好。此外,cronbach α和cr都大于08,表明具有较好的内部一致性。其次,因子载荷大部分都大于07,每个潜变量的平均提炼方差ave都大于05,表明模型具有较好的内聚效度。且各变量ave的平方根均大于该变量与其他变量的相关系数,如表1所示,该模型表现出理想的判别效度。
32描述性統计与相关分析
表2为相关分析结果。结果表明,各变量显著相关,且均处于中等相关水平,适合进行回归分析。
33伙伴机会主义的调节效应分析
采用多层回归分析检验变量间的交互影响,结果如表3所示。首先将控制变量进入方程与企业竞争力进行回归,得到模型1。后引入自变量得到模型2,再加入自变量和调节变量得到模型3。最后,将所有变量与交互项都放入方程得到模型4。结果显示内向型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β=0198,p<001),h1a得到支持;内向型活动与伙伴机会主义的交互项(β=-0171,p<001)对竞争力产生负影响。该结果支持h2a。同理,发现外向型创新与企业竞争力显著正相关(β=0247,p<001),h1b得到支持;外向型活动与伙伴机会主义的交互项(β=-0202,p<0001)与竞争力负相关,支持h2b。
为进一步解释上述结果,本文绘制出不同程度的伙伴机会主义与两类开放式创新的关系图,如图2和图3所示,该结果进一步验证了本文结论。
34知识动态能力的中介作用检验
采用amos180数据分析软件进行潜变量路径分析,拟合方程的相关参数如表4所示。可知模型一是最佳匹配模型,各拟合指数均达到显著水平,拟合度最理想。
根据结构方程模型分析结果,得到表5的最优拟合模型中的路径系数结果及路径图(见图4),由于完全中介模型的3条路径系数均显著,因此,知识动态能力在内向、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创新绩效的关系间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支持h3a和h3b。
4研究结论与展望
41结论与讨论
本文旨在探讨组织内外部因素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关系的影响,研究结论如下:(1)内向型和外向型开放式创新均正向影响企业竞争力。这一结论与chesbrough的观点一致[1]。现有文献强调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的正向影响,对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间关系的研究仍不足。本文的结果支持内向型和外向型创新不相互排斥的观点[8],两种创新均有助于形成竞争优势。这表明在企业实践中需结合自身的能力特点,注重两种创新活动的均衡。
(2)知识动态能力在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中发挥完全中介作用。该结论丰富了知识动态能力观念和资源基础理论在开放式创新研究中的应用。研究多聚焦于开放式创新对企业绩效产出的直接影响,及外部资源的重要性和可获得性,忽视企业战略、文化、知识基础等内部因素。研究表明动态能力有助于培育企业的竞争优势[3],但知识动态能力在开放式创新中的作用尚未得到验证。本文发现知识动态能力在两类开放式创新与竞争力的关系中均发挥完全中介作用,为企业培养知识动态能力,推进开放式创新提供了新依据。
(3) 伙伴机会主义负向调节两类开放式创新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由于搭便车和知识剽窃等机会主义行为的存在,企业的知识资产及收益难以有效保护。本文检验了机会主义行为在内向型、外向型开放式创新中的负向调节作用,该结果解释了实践中因担心强大的竞争对手,许多公司不愿意转让技术的行为。在市场化水平较低、商业伦理规范不健全的情况下,中国企业如何规避机会主义行为的风险,更好地管理开放式创新,值得进一步探讨。
42管理启示
本文对企业创新管理实践的启示:首先,开放式创新不同维度对企业竞争力均有正向影响,为管理者开放企业的创新过程提供了理论支持。由于内向型、外向型创新在企业竞争优势上均能产生积极影响,企业应整合内外部资源,以实现两类开放式创新的协同作用;且企业应利用其组织能力来管理开放式创新环境以培育竞争优势。
其次,知识动态能力在通过开放式创新提升竞争力的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知识动态能力促进企业及时捕捉市场动向,调整资源配置并优化工作流程,是促进企业利用外部知识和将内部知识商业化的重要途径。企业应不断提升知识动态能力,关注市场机会和威胁,以促进外部知识的内部消化和吸收。
最后,伙伴机会主义在开放式创新中有负向调节作用,该结论为企业管理开放式创新的外部网络提供了理论支持。企业应注重关系管理,构建一系列包括交易机制和关系机制在内的治理机制,稳定商业伙伴关系,避免违约及知识产权的外漏等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效果的因素。
43研究不足与展望
首先,知识动态能力对知识资源的整合、配置和更新往往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本文采取横截面数据来测量存在缺陷,未来可采用纵向数据进行研究。
其次,由于本文所有数据均来自同一个被采访者,会影响研究的客观性,未来可考虑将问卷不同部分分别由企业的不同人员来填写,避免同源误差。
参考文献:
[1]chesbrough h w. open innovation: the new imperative for creating and profiting from technology[m]. boston, ma: harvard business school publishing corporation, 2003227.
[2]hung k p, chou c. the impact of open innovation on firm performance: the moderating effects of internal r&d and environmental turbulence[j]. technovation, 2013, 33(s10-11):368-380.
[3]李军, 关健, 陈娟. 组织学习、动态能力与企业战略变化关系的实证研究[j]. 软科学, 2012, 26(3): 57-63.
[4] chesbrough h, crowther a k. beyond high tech: early adopters of open innovation in other industries[j]. r&d management, 2006, 36(36): 229-236.
[5] chesbrough h, a, prencipe. networks of innovation and modularity: a dynamic perspectiv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 42 (4): 414-425.
[6] aitamurto t, lewis s c. open innovation in digital journalism: examining the impact of open apis at four news organizations[j]. new media & society, 2013, 15(2): 314-331.
[7] tsou h t, cheng c c j, hsu h y. selecting business partner for service delivery co-innovation and competitive advantage[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5, 53(9): 2107-2134.
[8] lichtenthaler u. technology exploitation in the context of open innovation: finding the right ‘job for your technology[j]. technovation, 2010, 30(30): 429-435.
[9] chesbrough h. the market for innovation: implications for corporate strategy[j]. california management review, 2007, 49(3): 45-66.
[10] dugger w m. the economic institutions of capitalism, by oliver e. williamson[j]. journal of economic issues, 1987, 21(1): 528-530.
[11] 江旭. 聯盟信任与伙伴机会主义的关系研究——来自我国医院间联盟的证据[j]. 管理评论, 2012, 24(8): 51-57.
[12] lee r p, johnson j l. managing the multiple facets of risk in new product alliances[j]. decision science, 2010, 41(2): 271-284.
[13] wang e, klein g, jiang j j. it support in manufacturing firms for a knowledge management dynamic capability to performance[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production research, 2007, 45(11): 2419-2434.
[14] yuqian han, dayuan li. effects of intellectual capital on innovative performance: the role of knowledge- d dynamic capability[j]. management decision, 2015, 53(1): 40-56.
[15] lichtenthaler u. outbound open innovation and its effect on firm performance: examining environmental influences[j]. r & d management, 2009, 39(4): 317-330.
[16] mol m j, birkinshaw j. the sources of management innovation when firms introduce new management practices[j]. journal of business research, 2009, 62 (12): 1269-1280.
[17] yang j, zhang f, xu j, sun w. strategic flexibility, green management, and firm competitiveness in an emerging economy[j]. technological forecasting & social change, 2015, 101: 347-356.
[18] stefan w, inge g. the formation of buyer-supplier relationships: detailed contract drafting and close partner selection[j]. journal of marketing, 2005, 69(4): 103-117.
(责任编辑:辜萍)
开放式创新、知识动态能力与企业竞争力的关系研究
本文2022-11-11 23:00:35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32378.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