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来入侵植物对“城市健康”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朱永玲 王胜 胡秋燕
摘要:探讨了外来入侵植物的定义、入侵途径、等级划分,从城市生态健康、城市绿地植物健康、城市农业田地健康、人体健康4个方面分析了外来入侵植物对“城市健康”的影响,并简要提出了外来入侵植物的防治对策。倡导在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健康。同时强调,外来入侵植物是有害的,但外来植物不一定是入侵植物,外来植物中有许多有益的植物种类,在具体工作中应科学合理地利用外来植物资源。
关键词:外来入侵植物;城市健康;防治对策
中图分类号:x171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9944(2020)14-0060-03
1?引言
生物入侵現象已经遍及全球,它不是某一个地区或某一个国家的问题,已经成为全球性的人类公共关注的重大问题[1~3]。近年来随着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速、国际贸易自由化进程的不断增长,人类活动加剧,外来入侵植物所产生的危害逐年增加,从而带来更加严重的后果[4]。
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城市健康”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息息相关。据资料研究,外来入侵植物对城市生态健康、城市园林绿地健康、农业田地健康、人体健康等方面都构成了不同程度的影响[5]。近年来,对外来入侵植物的关注度愈来愈高,也已开展了多方面的积极防治工作[6~8]。
2?外来入侵植物的定义
外来植物是指一定地域中被人们有意或无意引入的或是非人为的从其它地域传入的非本土植物[9]。入侵植物指的是能产生大量可繁殖的后代、从远离原产地传入的有可能大规模扩散的一类归化植物[10]。据现有统计,当前中国入侵植物共计94科450属共806种,其中以菊科(asteraceae)、豆科(fabaceae)、禾本科(poaceae)居多,其余依次为大戟科(euphorbiaceae)、苋科(amaranthaceae)、十字花科(brassicaceae)、旋花科 (convolvulaceae)植物[11]。外来植物不一定是入侵植物,但入侵植物一定是外来植物。外来植物中有许多有益的植物种类,对丰富城市的物种多样性,增添美化彩化效果、提高园林观赏价值等方面有重要作用,有些种类亦有较高的药用价值,所以,在具体工作中应科学合理利用外来植物资源。
3?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途径
3.1?有意引入
有意引入是指人类有意实行的将某个物种转移到其自然分布范围及扩散潜力以外。正确的引进会增加引进地区的生物多样性,但引种不当则会导致严重的生态后果。在我国目前已知的外来有害植物中,超过50%的种类是人为引种的结果[12]。如空心莲子草(alternanthera philoxeroides)在20世纪50年代后作为猪饲料引种,野生后大面积繁衍,成为多种生态系统的主要害草[13]。
3.2?无意引入
无意引进是指某个外来物种利用人类或人类传送系统,扩散到其自然分布范围以外,形成的非有意引进。它们通常伴随人类通过飞机、轮船、火车等交通工具,作为“偷渡者”被引进到新的环境。如紫茎泽兰(ageratina adenophora)大约于20世纪40年代由泰国经缅甸和越南传入中国的云南;飞机草(chromolaena odorata)约于20世纪40~50年代首先传入海南,而后在广东、广西和云南扩散开来;豚草(ambrosia artemisiifolia)和三裂叶豚草(ambrosia trifida)可能是在20世纪30~40年代由北美经苏联传入东北,交通工具可能是其传播的主要方式,交通发达地区特别是交通沿线是其发生分布的主要区域[14]。
3.3?自然侵入
自然侵入主要是植物种子等繁殖体随气流、水流、动物体等扩散至另一地域,这一类途径的入侵是十分有限的,因为绝大多数物种都难以穿越阻拦它们通过的天然生物地理屏障。在良好的栖息条件下,繁衍扩散并形成一定危害的可能性很小。但当地原生生态系统简单化和遭受破坏,便给外来的许多植的入侵物造成了可乘之机。
外来生物入侵的途径可能是多方面的或者是相互交叉的,有些甚至经过一种以上的途径侵入的,在时间上也可能是多次输入,最终完成入侵并得到迅猛发展。
4?外来入侵植物的等级划分
依据外来入侵种的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原产地自然地理分布信息、入侵范围和所产生的危害,把中国外来入侵物种划分为以下等级[5]:1级为恶性入侵植物;2级为严重入侵植物;3级为局部入侵植物;4级为一般入侵植物;5级为有待观察类。
其中1、2级均在国家层面已经对经济或生态环境造成损失与影响,入侵范围至少在1个以上自然地理区域分布。3级在1个或1个以上自然地理区域分布并造成局部危害。4级根据其生物学和生态学特性已经确定其危害不大或不明显,并且难以形成新的入侵发展趋势。5级物种研究不够充分,主要是一些出现时间短或最新报道的、目前了解不深入而无法确定未来发展趋势的物种[5]。
5?外来入侵植物对“城市健康”影响
5.1?对城市生态健康的影响
外来入侵物种影响物种多样性,首先,入侵植物具有较强的适应性,少数种类在城市大量繁殖和蔓延,对本土物种的自然更新造成影响;其次,外来物种可与本地近源物种发生基因交流。一方面,天然杂交与遗传渗透可以改变外来物种对入侵地的适应性并提高其入侵能力[15,16];另一方面,可能造成诸如远交衰退、遗传同化、渐渗杂交以及产生不育的杂合体和杂交群体等危害[17,18]。杂交产生的后代可能兼具有亲本双方的有利特征从而拥有更大的遗传多样性,能更好地适应受干扰生境并继续产生危害,在一定程度时还可影响亲本的生存,严重时甚至会导致本地种的灭绝[19]。
5.2?对城市园林绿地健康的影响
城市园林绿地系统是城市居民生活的绿色保障。城市绿地植物生长健康、群落结构稳定,物种多样性丰富度高是城市健康安全的重要支撑。城市绿地多是人为影响下的半自然生境,城市化带来的城市景观斑块的破碎化使得外来物种更容易进入;植物引种幅度的加大、植物单一配置等多种因素加速了外来入侵物植物在我国城市园林绿地的扩散。
5.3?对城市农业田地健康的影响
在城市农业田地中,外来入侵植物成功入侵后,少数种类繁殖迅速,排挤其他植物。如空心莲子草,该种在杂草的生存竞争中占有绝对的优势,具有很强的入侵性,侵入后通过对资源的竞争,形成大面积单优群落,降低物种多样性,给农业田地的农作物健康带来危害,增加农业生产投入,影响农业生产。
5.4?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对外来入侵植物如不加以防范,不但会给社会和环境造成危害,而且还有可能危及人类的健康。如豚草和三裂叶豚草的花粉会引起人体过敏性症状。其他入侵植物如毒麦(lolium temulentum)、假高粱(sorghum halepense)等误食均会引起人体不适[3]。
6?防治对策
6.1?大力宣传,提高游人和管理人员抵御植物入侵的认识
通过专题宣传、发放资料等宣传方式,让市民了解植物入侵的严重危害,提高人们对外来植物的警惕,把预防和消除植物入侵的知识变成市民的自觉意识和行动,让市民有意地参与到外来入侵植物的管理活动中[20]。
6.2?加强原始植被保护
原始植被及栖息地遭到破坏,往往给植物入侵创造了条件。因此,大力保护原始植被群落,保护未受外来植物种入侵的自然生态系统,是外来植物种管理中最重要的一个方面,也是防止代价最小的方法。保护好原生群落及栖息地,保持原始植被的竞争优势,能有效抵挡外来植物的入侵。
6.3?重视基础研究
研究入侵种的入侵途径、原因和机理、入侵种的生态学特征、变迁规律、繁衍行为等,为有效控制入侵物种提供理论依据。同时,对于恶性入侵植物还要确定重点防治区域,并加强生态脆弱带的防治工作和保护工作。在研究外来种的同时,还应充分研究入侵性强的植物特性和入侵生态系统的脆弱性,探索出有效地检测、管理和控制的方法,并与有关部门和个人共享这些成果、信息和资料。
6.4?规范引种行为,加强引种管理
在植物引种的时候,应严格遵守现有的法律法规,规范引种行为。对于拟引入的外来植物种类,需组织相关专家进行充分论证,以防止引种后带来生态灾难。对于那些未被列入检疫对象却可能具有潜在威胁的外来物种、新引进的尚未发现有危害生态安全的植物,要做好试种控制。
6.5?对于已发现的入侵植物,积极采取根除措施
对确认的外来入侵植物,应采取针对性的措施予以彻底清除,不留后患。对只受到轻微入侵的生态系统进行优先保护和管理,采取切实可行的防治措施,加强对外来植物种的控制,尽量根除。防治方法可以采取以下4种。
6.5.1?人工防治
人工防治可在短时间内迅速清除植物外来入侵种的个体或种群,这种方法适宜于那些刚刚传入、定居,还没有大面积扩散的植物外来入侵种。高繁殖力的有害植物容易再次生长蔓延,需要年年防治;人工防治有害植物后,需要妥善处理植物残株,否则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来源。
6.5.2?机械或物理防除
利用专门设计制造的机械设备防除植物外来入侵种,短时间内也可迅速杀灭一定范围内的植物外来入侵种,仍然需要妥善处理植物残株,否则可能成为新的传播来源。
6.5.3?化学防除
化学农药具有效果迅速、使用方便、易于大面积推广应用等特点,在防除植物外来入侵种时,化学农药往往也杀灭了许多本地种,且费用较高。应用地点要根据实地情况,一些特殊环境如水库、湖泊等不适用。
6.5.4?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是指从外来有害生物的原产地引进食性专一的天敌将有害生物的种群密度控制在生态和经济危害水平之下[21]。具有控效持久、防治成本相对低廉的优点。引进天敌防治外来有害生物具有一定的生态风险性,应谨慎进行。
具体可根据外来入侵植物的入侵现状及实际生境,综合使用上述方法,以达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7?結语
城市健康与居民生活质量、身体健康密切相关,加强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视生态安全,慎引外来植物,积极防御治理外来入侵植物。在携手共建美丽家园的同时,高度重视安全健康。当然,外来入侵植物是有害的,但外来植物不一定是入侵植物,外来植物中也有许多有益的植物,在具体工作中,应科学合理利用外来植物资源。
参考文献:
[1]万方浩,高尚宾,杨国庆.外来入侵生物的预防、控制与管理[j].大自然,2004(2):32~34.
[2]万方浩,高尚宾,张?峰,等.中国生物入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1~302.
[3]彭?程,宿?敏,周伟磊,等.北京地区外来植物组成特征及入侵植物分布[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10,32(增刊1):29~35.
[4]刘?峰,陶国达,王东升.纳板河自然保护区外来入侵植物状况调查及防范对策[j].林业调查规划,2008,33(6):112~114,117.
[5]闫小玲,寿海洋,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研究现状及存在的问题[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2,34(3):287~313.
[6]万方浩,郭建英,王德辉.中国外来入侵生物的危害与管理对策[j].生物多样性,2002,10(1):119~125.
[7]将谦才,林正眉,李?荔,等.中山市外来入侵植物调查研究[j].广东林业科技,2008,24(2):54~58.
[8]彭海燕,高关平.福州市常见外来入侵植物种类与防治对策[j].现代农业科技,2013, (12):129.
[9]刘?建,李钧敏,余?华,等.植物功能性状与外来入侵植物[j].生物多样性,2010,18(6):569~576.
[10]严?靖,闫小玲,马金双.中国外来入侵植物彩色图鉴[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16.
[11]马金双.中国入侵植物名录[j].生物多样性,2013,21(5):635.
[12]沈脂红.水盾草——新入侵的外来物种[j].植物杂志,2000,10(1):109~118.
[13]徐汝梅,叶万辉.生物入侵——理论与实践[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3:6~80.
[14]徐海根,王健民,强?胜,等.《生物多样性公约》热点研究:外来物种入侵·生物安全·遗传资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4.
[15]urbanska k m, hurka h, landolt e,et al.hybridization and evolution in cardamine (brassicaceae) at urnerboden, central switzer-land: biosystematic and molecular evidence[j].plant systematics and evolution,1997,204(3/4):233~256.
[16]张顺合,张志华,陈冬东.外来有害植物入侵对我国生态安全的影响[j].植物检疫,2015(4):4~7.
[17]彭少麟,向言词.植物外来种入侵及其对生态系统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9(4):560~568.
[18]王?敏,上官铁梁.生物入侵对遗传多样性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6(s2):839~843.
[19]ellstrang n c, schierenbeck k a. hybridization as a stimulus for the evolution of invasiveness in plant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2000,97(13):7043~7050.
[20]洪森輝.水葫芦的生物入侵、危害及其治理对策[j].福建热作科技,2004(2):38~39,16.
[21]张礼生,陈红印.生物防治作用研发与应用进展[j].中国生物防治学报,2014,30(5):581~586.
外来入侵植物对“城市健康”的影响与防治对策
本文2022-11-11 21:58:51发表“城建环卫”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3170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