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胡尊瑞,吴晓云,尹 哲,张翌楠,姜 嫄
(1.北京农业职业学院园艺系,北京 102442;2.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北京 100193;3.北京市植物保护站,北京 100029)
亚洲玉米螟[(guenée)],是鳞翅目螟蛾科害虫,在玉米上每年引起600万~900万t的损失,严重发生时造成玉米减产达 30%以上。在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呈逐年增加趋势,玉米种植面积由1980年的20.01×10hm增到2020年的41.26×10hm,增长率为106 %。赤眼蜂(spp)隶属膜翅目(hymenoptera)细腰亚目(apoerita)小蜂总科(chaleidoidea)赤眼蜂科(trichogrammatidae),是世界上研究最多、使用最广泛、控制面积最大、使用效果最好的寄生性天敌之一,在玉米螟防治上取得不错的效果。随着我国玉米种植面积增大,必将需要更多的赤眼蜂产品用于玉米螟的生物防治。由于我国幅员广阔,南北气候差异较大,赤眼蜂的种类和寄生习性有很大差异,其寄生潜能有待深入研究。我国已明确寄生亚洲玉米螟(guenée)(以下简称玉米螟)卵的赤眼蜂有 12 种,赤眼蜂种经过野外采集、转主、扩繁释放到田间,在利用中间寄主单一扩繁多代后,会导致新羽化的赤眼蜂体弱,搜索能力、寄生能力差等蜂种退化现象。每年或每隔一段时间都需要采集新的蜂种进行复壮。而赤眼蜂的筛选则极为重要,关系到蜂种优良以及田间玉米螟的防治效果。由于受生产成本和生产条件的限制,各地应用的蜂种有很大差异。而使用不同种类的赤眼蜂防治玉米螟的效果也存在差异。
为此,笔者在室内条件下筛选了7种野生型赤眼蜂,测定不同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的寄生潜能、选择性和非选择性等生物学参数,以期为玉米螟的生物防治提供技术支持和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寄生蜂:供试赤眼蜂为采集野外赤眼蜂种群,用于寄生性能比较(表1)。
寄主卵:玉米螟卵由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提供。虫源采自吉林省公主岭试验基地玉米田,每天08:00收集新鲜虫卵备用。
米蛾()引种自山东省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在室内用麦麸和玉米面饲养,收集当日新鲜的米蛾卵,试验前用 30 w紫外线灯照射30 min 杀胚。
选择性试验。参照hassan、王振营等的试验方法。在2 cm×2 cm坐标纸的对角线顶端,用白乳胶分别粘贴新鲜的玉米螟卵和米蛾卵各 60 粒,将 1 张上述卵卡放入玻璃指形管(3 cm×10 cm)中,引入 1 头新化 12 h 内已交配的赤眼蜂雌蜂,管壁点涂 20%的蜂蜜水,用黑布和橡皮筋封口。将其置于25 ℃、rh75%、光周期 14l∶10d 的人工气候箱中培养,24 h 后移除雌蜂。待被寄生卵粒变黑后,分别统计被寄生的米蛾和玉米螟卵粒数并单独存放,待羽化后统计羽化蜂数、雌、雄蜂数量。各处理重复 20 次。
表1 供试赤眼蜂
非选择性试验。供试卵仅玉米螟卵,方法同选择性试验。
试验数据采用统计软件 spss 20.0 进行 anova 单因素方差分析,差异显著性以 duncan’s 新复极差法进行检验。
2 结果与分析在选择性试验中,不同品系的赤眼蜂对玉米螟卵和米蛾卵的选择性不同,其中松毛虫品系jd和玉米螟品系的jo、bo、go对玉米螟卵表现出较好的选择性,寄生数量分别为33.6、31.8、33.2和26.1粒,对米蛾卵表现出选择性较好的是螟黄赤眼蜂gc和bc品系,寄生数分别为10.37和7.38粒(图1)。
注:不同小写字母表示不同赤眼蜂品系间差异显著(p
赤眼蜂品系对玉米螟卵的寄生潜能分析
本文2022-11-09 22:10:24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9783.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