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9浏览:2534下载284次收藏
1 技术概述1.1 基本情况

目前,传统的池塘养殖技术存在人工成本高、饲料利用率低、养殖水体富营养化、养殖尾水污染环境等诸多问题,急需研发和推广一批绿色健康养殖技术。水是生命之源,水质污染不但阻碍渔业的发展,还造成水资源缺乏,甚至危及人类的生存。

近几年,我国的水产养殖尾水处理技术在生产实践和理论研究上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但是技术模式还不够成熟,一些关键性技术需要进一步突破和创新。为进一步开发出投入低、适合我国目前经济发展水平的养殖模式,新型低碳高效的陆基高位圆池养殖应运而生。它在充分利用陆基圆形养殖池自身固体排泄物高效移除的基础上创新,建立“养殖尾水固液分离”“固态排泄物+发酵池+蔬菜处理”“液态排泄物+四池三坝处理”技术,实现水产养殖动物、蔬菜、微生物三者间生态和谐。同时,通过蔬菜、微生物分解、藻类和滤食性鱼类的生态互利作用,净化养殖尾水,实现水产养殖尾水低碳高效零污染,以及养殖尾水的资源化利用。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是我国水产业的“新生事物”,代表现代渔业的发展方向。该养殖新方式践行绿色发展理念,具有占地少、不受地形地势影响、不破坏土地性质、集约化智能化程度高、养殖系统自净能力较强(陆基圆池、尾水净化池、种植面积比为3∶1∶6)等优点,在突破目前渔业发展瓶颈,推动渔业绿色高质量发展,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品质水产品方面具有诸多优势和巨大的发展潜力。利用陆基圆池发展特色水产品种生态养殖、转变生产方式以及发展“创新型”“质量型”和“高可控性”水产养殖业,有助于实现养殖(投入品)资源节约、养殖对象与环境友好、养殖产品质量与食用者健康安全“共赢”,以及鱼鲜产品均衡上市和提高养殖综合效益,是水产养殖业实现转型升级的共性目标。

1.2 示范情况

目前,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已在广西、四川、宁夏等地开展示范应用,均取得了很好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群众认可度高。其中,广西壮族自治区在南宁、来宾、玉林、崇左等市建设了陆基圆池5 000个,养殖水体35万立方米,已投入建设经费8 200 多万元(其中约98%为民间自有资金投入),预计优质水产品新增产能约2.5万吨/年,规模化养殖企业达20多家。四川、宁夏也有10多家企业应用该项技术。

陆基高位圆池养殖的品种包括加州鲈鱼、黄颡鱼、罗非鱼、塘角鱼等10多个名优品种。此外,还有企业利用陆基圆池进行鱼苗驯化、标粗、成鱼暂养、“吊水”等,效果良好。

1.3 提质增效情况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的水产养殖技术,集成了高效固体排泄物自净技术、资源化水处理技术、鱼类高密度集约化养殖技术和智能化控制技术等多项技术。可以充分利用丰富的土地资源和地表地下水资源优势。开发陆基高位圆池并联循环水高效养殖技术并推广应用,有助于提高养殖用水的循环利用水平,实现零排放目标;有助于保护环境和满足城乡居民对水产品“质”的需求,是确保水产品质量安全的重要生产方式之一。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在保持30~50千克/立方米鲜鱼产量的同时,使净化处理后养殖尾水达到渔业水质标准(gb 11607),用养殖尾水净化处理过程的沉积物种植蔬菜,仅肥料一项成本就降低60%。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模式下的水产品和种植的蔬菜品质优良,口感甚佳,产品销售价格均高于传统种养模式下同品种价格的20%以上。该技术与传统池塘养殖相比,占地面积小,效率高,节能,变废为宝,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较高。

2 技术要点2.1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系统

2.1.1 “系统”组成 圆形养殖池主体、进(排)水及其流速控制系统、氧控设备、投饲设备、智能化控制系统。

2.1.2 构筑材料 可采用“镀锌钢板+刀刮布”和砖混结构等。

2.1.3 规格参数 圆形养殖池直径6~10 米,深度1.2~2.3米,径深比3∶1~6∶1之间,池底为锅底形,坡底比降6~10度为宜。

2.1.4 进(排)水系统 进水管可采用pvc管、pe管等。圆形池进水管上加弯头控制水流方向。排水系统需满足上层、中层和下层三级排水,设计排水流量应大于进水管流量。

2.1.5 增氧设施 变频罗茨风机微孔增氧或纯氧增氧,装机功率能满足全池水溶氧持续达到并保持6毫克/升以上的要求。

2.1.6 智能化控制系统 安装高清远程监控、断电报警、投饲频次投饲时长及投饲量调控、水质在线监测、增氧机自动启动等智能化监控和预警系统。

2.2 固液分离池

建池底呈漏斗形圆池作固液分离池,用于分离养殖圆池固液。固液分离池体积达陆基圆池养殖场每天换水量的30%以上,池底比养殖圆池池底低20~30厘米。

2.3 “四池三坝”净化池

“四池三坝”净化池包括:Ⅰ级沉淀池、Ⅱ级潜流湿地池、Ⅲ级微生物净化池、蓄水池和Ⅰ~Ⅲ级过滤坝。Ⅰ级沉淀池由水生植物+微生物+螺贝类+滤食性鱼类等构成;Ⅱ级潜流湿地池内以沸石、碎石、卵石、活性炭为滤料基质+曝气装置组成;Ⅲ级微生物净化池内由芽孢杆菌等微生物+藻类+水生植物+滤食性鱼类组成,净化池中的水生植物选择对氮、磷等元素吸收率较强,根系及叶片发达、生长茂盛、易于栽种、且有一定经济价值的植物,沉水、挺水和浮水植物根据季节进行搭配(更换),水生植物要及时收割,以达到移除养殖尾水中的营养的效果。

2.4 配套设施设备

2.4.1 抽水设备 配置适当功率轴流泵2台,其中1台备用。

2.4.2 备用发电机 配置发电机组1 套,发电机功率为整个系统电器总功率的1.5 倍以上,且安装断电和来电自动切换装置,确保电网临时停电时养殖场内电器设备正常运转。

2.4.3 智能化投饲及水质监测(控)设备配套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尾水处理流程图如下:

2.5 建立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高效技术新模式

通过进一步的试验示范和筛选,建立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过程水质调控、溶氧调控、投饲技术、养殖尾水处理和循环利用、养殖病害综合防控,以及智能化管理技术新模式,并推广应用。

陆基高位圆池循环水养殖技术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