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近代物理冲刺点金

栏目:文化教育发布:2022-11-08浏览:2365下载235次收藏

周晓农

2009年理科综合物理学科高考大纲与2007、2008年相比,没有做任何实质性的修订,从考试性质、考试内容及命题要求,到考试形式及试卷结构,总体上保持稳定,试题仍以中档题为主,内容仍以力学、电磁学等主干知识为主,热学、光学、原子物理、机械波等以选择题的形式出现;试题突出理论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和现代科学技术。近代物理部分的命题,要求较低但历届高考命题均涉及,“回归课本”“不回避陈题”是本单元的特点。热点之一:对玻尔理论的考查,常以氢原子为例,考查学生对定态假设、跃迁假设的理解能力及推理能力等;热点之二:核反应方程,常考点是衰变、人工转变、裂变、聚变等;热点之三:核能的开发与利用,这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以此为背景的命题频频出现,重点是用能量守恒和动量守恒处理问题。复习建议:重点复习核反应、核能的利用、基本粒子微观结构等知识,注意光子的发射和吸收。

考点一原子核式结构模型

冲刺点金:知道汤姆孙发现电子,掌握测量电子比荷的方法;知道α粒子实验及卢瑟福原子核式结构模型。重点应掌握密立根通过“油滴实验”测出电子的比荷的方法,任何电荷只能是e的整数倍;会解释α粒子散射实验。

样题:1911年卢瑟福依据α粒子散射实验中α粒子发生了_______(选填“大”或“小”)角度散射现象,提出了原子的核式结构模型。若用动能为1 mev的α粒子轰击金箔,其速度约为_____________m/s。(质子和中子的质量均为1.67×10-27 kg,1 mev=106 ev)

答案:大,6.9×106

预测:考查α粒子散射实验原理。

(改编题)在α粒子散射实验中,不考虑电子和α粒子碰撞的影响,这是因为()

a. α粒子和电子根本无相互作用

b. 电子是均匀分布的,α粒子受电子作用的合力为零

c. α粒子在和电子碰撞中动量的改变量极小,可忽略不计

d. 电子体积很小,α粒子碰撞不到电子

答案:c

考点二氢原子光谱、玻尔原子模型

冲刺点金:了解氢原子光谱的实验规律及激光的产生和特性;掌握玻尔的原子模型及对氢光谱的解释,理解能级及光子的发射和吸收。应着重掌握氢原子光谱的能级图及玻尔对氢光谱的解释。

样题1:用大量具有一定能量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观测到了一定数目的光谱线。调高电子的能量再次进行观测,发现光谱线的数目比原来增加了5条。用Δn表示两次观测中最高激发态的量子数n之差,e表示调高后电子的能量。根据氢原子的能级图(如图1所示)可以判断,Δn和e可能值为()

a. Δn=1,13.22 ev

b. Δn=2,13.22 ev

c. Δn=1,12.75 ev

d. Δn=2,12.75 ev

答案:ad

解析 若Δn=1,由于光谱线增加了5条,氢原子必然由n=5能级跃迁到n=6能级,电子的能量e>e6-e1=13.22 ev,同时应满足ee4-e1=12.75 ev,同时,e

样题2: μ子与氢原子核(质子)构成的原子称为μ氢原子(hydrogen muon atom),它在原子核物理的研究中有重要作用。图2为μ氢原子的能级示意图。假定光子能量为e的一束光照射容器中大量处于n=2能级的μ氢原子,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发出频率为ν1、ν2、ν3、ν4、ν5、和ν6的光,且频率依次增大,则e等于()

a. h(ν3-ν1) b. h(ν5+ν6)

c. hν3 d. hν4

答案:c。

解析 μ氢原子吸收光子后,能发出六种频率的光,说明μ氢原子是从n=4能级向低能级跃迁,则吸收的光子的能量为Δe=e4-e2,e4-e2恰好对应着频率为ν3的光子,故光子的能量为hν3。

预测1:考查氢原子光谱能级图以及能级规律。

(改编题)已知氢原子的能级规律为en=e1 (其中e1=-13.6 ev,n=1,2,3,…)。现用光子能量介于10 ~12.9 ev范围内的光去照射一群处于最稳定状态的氢原子,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有无数种

b. 照射光中可能被吸收的光子能量只有3种

c. 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3种

d. 可能观测到氢原子发射不同波长的光有6种

答案:bd

预测2:考查原子的跃迁。

(改编题)用具有一定动能的电子轰击大量处于基态的氢原子,使这些氢原子被激发到量子数为n(n>2)的激发态。此时出现的氢光谱中有n条谱线,其中波长的最大值为λ。现逐渐提高入射电子的动能,当动能达到某一值时,氢光谱中谱线增加到n′条,其中波长的最大值变为λ′。下列各式中可能正确的是()

a. n′=n+nb. n′=n+n-1c. λ′>λ d. λ′<λ

答案:ac

考点三天然放射现象

冲刺点金:知道原子核的组成、天然放射现象、衰变、半衰期、三种射线的性质;知道探测射线的方法;了解原子核的人工转变,放射性同位素及其应用。应着重掌握三种射线的本质特征、原子核的衰变规律和放射性同位素的应用。

样题1: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在α衰变或β衰变生成新原子核时,往往会同时伴随着___________辐射。已知a、b两种放射性元素的半衰期分别为t1和t2,经过t=t1?t2时间后测得这两种放射性元素的质量相等,那么它们原来的质量之比ma:mb=_________。

答案:γ,2t2 ∶ 2t1

样题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γ射线在电场和磁场中都不会发生偏转

b. β射线比α射线更容易使气体电离

c. 太阳辐射的能量主要来源于重核裂变

d. 核反应堆产生的能量来自轻核聚变

答案:a

样题3:约里奥?居里夫妇因发现人工放射性而获得了1935年的诺贝尔化学奖,他们发现的放射性元素3215p 衰变成3014si的同时放出另一种粒子,这种粒子是 。3215p是3015p的同位素,被广泛应用于生物示踪技术。1 mg3215p随时间衰变的关系如图3所示,请估计4 mg的3215p经多少天的衰变后还剩0.25 mg?

答案:正电子;t=56天(54~58天均可)

样题4:一个氡核22286rn衰变成钋核21884po并放出一个粒子,其半衰期为3.8天。1 g氡经过7.6天衰变掉氡的质量,以及22286rn衰变成21884po的过程放出的粒子是()

a. 0.25 g,α粒子 b. 0.75 g,α粒子

c. 0.25 g, β粒子 d. 0.75 g,β粒子

答案:b

样题5:某考古队发现一古生物骸骨。考古专家根据骸骨中126c的含量推断出了该生物死亡的年代。已知此骸骨中146c的含量为活着的生物体中146c的1/4,146c的半衰期为5 730年。该生物死亡时距今约年。

答案:1.1×104 (1.0×104~1.2×104均可)

样题6:放射性同位素钍232经αβ衰变会生成氧,其衰变方程为23290th→22080rn+xα+yβ,其中

近代物理冲刺点金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