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与关注
刘令军
我这里提出的模糊管理,其核心思想是不与学生在细节上纠缠。
班主任一旦与学生在细节上纠缠上了,就会被细节问题转移视线,导致原本该管的事情没有管,而在不该管的事情上纠缠不清。
管理工作本身的性质,决定了它不能像精细化的技术工作一样,能精确到零点零零几。在不能精确的情况下,如果班主任一味去追求精确,就会浪费很多时间和精力,降低管理效率,造成教育管理无的放矢。
所以,当一个问题摆在我们面前的时候,我们应该权衡一下:这是一个什么性质的问题?
班主任需要一双慧眼,看清楚什么问题该管,什么问题不该管,什么问题必须马上管,什么问题又必须拖延管,什么问题可以“模糊”,什么问题又“模糊不得”。
这是一个班主任的专业素养,也是一个班主任的教育智慧。
一次数学课,我转过身去在黑板上书写,突然听到下面有笔敲击课桌的声音。
我没有转过身来,而是继续书写,只是说:我们的生活中总是充满了意外,当你正凝神聆听天籁之音的时候,却忽然有一个噪音传来。
贺铸龙说:钢笔坏了,写不出字来!
我微笑着问:你这是“自首”还是“辩解”呢?
旁边的王宇说:这是此地无银三百兩。
很多同学脸上都挂着会心的微笑。
后来我想,如果当时我转过身来,大声追问是谁在敲击课桌,贺铸龙会站起来承认吗?我不敢肯定。
如果没有人站起来承认,而我又已经追问是谁在敲击课桌了,局面一旦僵持,怎么办?继续调查,那我这课还上不上?如果不继续调查,我怎么下台阶?
如此一来,我就进入一个两难境地,骑虎难下。
那么,这个学生为什么会敲击桌子呢?
我当时分析有三种可能:
第一种,无意中弄出了声响;
第二种,虽是有意弄出了声响,但属不得已而为之;
第三种,故意挑衅。
如果是前面两种可能,则对象是谁并不重要!一方面这种行为对课堂的影响不大,另一方面也实属“情有可原”。所以,就没有必要调查清楚对象是谁,再进行责任追究。
如果是第三种情况,故意挑衅,那么这个人就不会只挑衅一次,他会接着进行挑衅。
所以,分析这三种情况,暂时都不需要把对象追查出来。但课堂上既然已经出现了这声响,而且全班同学都听到了,我当然不能置之不理,必须提醒注意。如果是前两种情况,提醒注意之后,学生就会自觉收敛,如果是第三种情况,等到学生继续挑衅时,再追究也不迟。
所以,我就采用了模糊策略,调侃了一句。没想到的是,贺铸龙就主动承认了。
(摘自《班主任之友》2010.6)
模糊与关注
本文2022-11-08 07:49:24发表“文化教育”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787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