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教育就是生长,再无别的目的

栏目:文化教育发布:2022-11-08浏览:2376下载164次收藏

陈 敏

编者按周国平的专著《宝贝,宝贝》(本刊第7—8期合刊曾有节选)出版后。中国青年报记者有感于作者教育女儿啾啾的成功。于是有了如下采访。在这里,我们看到了周国平对杜威“教育就是生长”的解读。

《中国青年》: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您觉得最安心的,是给了啾啾怎样的成长环境?

周国平:我觉得是爱和自由。

我很爱孩子,舍得花时间和她在一起,一起欢声笑语,一起玩游戏,让孩子做游戏的主角,给她以呼应。爱不是虚空的,就是具体小事。对我而言,少写一些东西有什么呢?孩子的成长是不可复制的。啾啾有时不愿上幼儿园,我就陪她一起玩儿。

要给孩子自由,先得保证她的休息时间。

《中国青年》:所以您坚持一个原则:从不给啾啾报任何课外补习班、辅导班、特长班、提高班。您甚至对这类班深恶痛绝,认为它们“加剧教育不公平和教育腐败”。这是否需要特别的坚持?

周国平:父母怎样教孩子,绝对取决于自己的价值观。教育和做人是一致的。

“本能自己在生长,我们只需细心观察和用心配合就行了。”这就是家长要担负的责任。在观察中了解孩子,听他说什么,和他一起读书,培养他对智力生活和阅读的爱好。一件事情,我会谈我的看法,然后听啾啾的看法,她觉得很有意思。小时候就让她尝到知识和智慧的甜头,感到快乐,学习就会越来越轻松。

《中国青年》:这样,啾啾不上补习班也一直保持成绩优异。那么您在何時形成很明晰的价值观?

周国平:没有一个确切时间,个人的价值观总是在矛盾中前进的,尤其受挫的时候。但我的精神生活开始得早。大学时期,我觉得课程没有意思,总是逃学,读了大量的课外书,世界名著,陶醉于精神的愉悦。我要做精神的主人,考试不很在意。

《中国青年》:您对啾啾也强调,分数不如真才实学重要。您认为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周国平:美国哲学家杜威说过,教育就是生长;在它自身以外,没有别的目的。人的智力、情感、道德等等,都是天赋能力,是潜在素质。教育是使人类与生俱来的能力得以生长。“优秀者”就是天赋能力发展得好的人。

教育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应该是人性,人的精神性。但现在我们背道而驰,压抑人性。智力的最大发展来自好奇心,而应试教育只关心分数。

(摘自《中国青年》2010.9)

教育就是生长,再无别的目的

点击下载
分享:
上一篇:敬告青年(节选)下一篇:“影响”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