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爱震泽蚕丝
吴熠佳
春天的震泽,分外艳丽,在桃红柳绿中迎来了第二届蚕花节开幕式。作为土生土长的震泽人,我自然是骄傲的!震泽古镇因蚕丝声名远扬,震泽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到处都是桑蚕的故事。震泽的蚕丝文化已成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震泽古鎮在国际舞台上也崭露头角。
今天,学校组织我们去参加蚕花节的活动。队伍浩浩荡荡一路前行,踏着青石板,穿过宝塔街,来到了慈云寺门口。舞台已经搭好,白色的背景,几缕青丝点缀其中,素雅而清幽。忽然,一笼笼蚕匾吸引了我们的眼球。大家伙儿挤在一起,专注地观看蚕匾里的蚕宝宝。蚕宝宝身体胖胖的,挤挤挨挨地在阳光下扭动着半透明的身体。一位慈祥的奶奶走过来,告诉我们:这一匾的蚕宝宝都是准备“上山”做茧子的,为了吐尽身体里所有的丝,它们正大口大口地吃着鲜嫩的桑叶,进行吐丝前的最后准备。我突然想起一句诗——春蚕到死丝方尽!蚕宝宝的一生是短暂而辉煌的。
那边三五成群的蚕娘正围着水盆在劳作呢!阳光下,四溅的水花像晶莹的珍珠。我们连忙围了过去,好奇地观看着。原来,她们正在剥丝绵兜。经验丰富的蚕娘两手翻飞,剥开一个煮熟的茧子,抠掉蚕蛹,熟练地拉长丝茧,套在一个竹制的框上。一层复一层,丝绵兜就这样诞生了。我羡慕极了,央求蚕娘让我试试。蚕娘手把手地教我。我把丝茧放在水里浸透,小心翼翼地用指甲撕开一个小口,慢慢地、均匀地用力把丝茧撑大,一直撑到半个脸盆大小,再套在竹框上固定。需要重复剥六七个茧子,重叠套在一起才算完成一个丝绵兜。从竹架子上取下,它变成了月牙儿形,晾晒、烘干,便成为我们平常盖在身上的柔软暖和的蚕丝被的雏形!这种原汁原味的传统手工技艺让我们大饱眼福,个个都想亲手试试,于是慈云寺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一方水土养育一方人。因为丝绸,震泽古镇有了丝一般的品质,有了让人经久不忘的故事。我爱震泽,更爱震泽的蚕丝文化!
(215211)江苏省吴江市
震泽实验小学三年级endprint
我爱震泽蚕丝
本文2022-11-08 02:57:19发表“文化教育”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4804.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