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栏目:文化教育发布:2022-11-08浏览:2239下载137次收藏

【摘 要】合作学习模式要求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通过学生之间合作讨论来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率。本文以合作学习模式为出发点,探讨分析了如何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发挥合作学习的作用,并就一些基本的应用策略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数学;教学

随着素质教育的普及和发展,“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正在逐渐运用于实际的教学过程当中。小学数学是小学阶段的主要学科之一,学生总是觉得数学难度大、不易理解,如果在教学过程中仍然按照之前教师讲课、学生听课的方式去教授课程,小学难免会觉得晦涩难懂。如果改变传统教学方式,按照以学生为主体的合作式学习方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学生的学习态度,让他们在轻松的环境中学习知识。因此,合作式教学模式可以作为提高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其具体运用需要教育工作者在教学中不断探索研究,笔者基于这一现实情况,对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合作学习模式阐述一些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一、合作学习模式的定义

合作式学习模式是指改变传统的教学方式,将课堂交给学生,老师只起引导作用的教学过程[1]。通过小组合作的方式,学生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交流会更加积极主动,教师对小组内部成员进行分工和安排,当学习任务落实到每个学生时,学生迫于责任压力,必须在短时间内尽快完成自己的任务,避免拉团队的后腿。这样,在整个合作的过程中,形成一种你追我赶的竞赛模式,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巩固,同时还可以不断地约束自己,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

合作学习模式可以分为以下几种:

(一)竞争模式

根据教师设定的某一章节课程,学生分组进行讨论,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比赛,依据时间长度、完成效果以及合作过程,教师为各小组打分,选出最为优秀的小组。这种竞争关系要求小组内部成员需要不断完善和调整自己的学习策略,并且每个人都要为小组做出努力,才可以得到一个好的结果。

(二)伙伴模式

学生依据教师提出的课程要求自行选择合作伙伴形成小组,小组之间没有竞争关系,但是两个人之间必须就老师提出的问题作出解答,需要伙伴之间互相讨论和帮助,直到问题解决为止。

(三)角色扮演模式

小组之内的成员自主选择角色,当一方选择是教师的话,另一方则是学生,反之亦然。通过角色的赋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并会随之产生行为压力,要求组内成员必须努力学习,才可以领导对方。这样有助于学生主动思考问题,提高学习的主动性。

二、具体应用方法

在合作学习的过程中,教学氛围的控制、学生合作过程的不可控因素以及课程目标的选择,对于教师来说都是应该考虑在内的。不恰当的合作学习方式,不仅不会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能力,反而会影响课堂秩序,得不偿失。因此,教师在具体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规避以上问题,笔者在走访多所小学之后,通过整理分析研究出以下几种合作学习模式,希望可以为小学数学教师提供帮助。

(一)合作式學习原则

1.与教学目标相结合

合作式学习的目的是为了强化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运用,在教学实施过程中,要避免为了合作而合作这一情况的发生,对于有些课程,如果学生之间合作是没有必要的,则不需要设置这一教学模式。整体的实施原则都应该与数学教学目标相一致。

2.合作方式丰富多样

在选取合适课程目标的前提下,要尽可能创造丰富多样的合作模式,为学生提供适宜的教学环境,合作学习之后,教师的评价与总结也要尽量灵活多样,多给予学生一些正面的反馈。

(二)合作式学习模式设计

1.先创建小组

以数学四则运算章节为例,学生分组合作进行学习,一方面可以互相监督运算过程哪里有问题,另一方面可以相互出题,加深知识理解。在创建小组的时候,要避免将学习成绩相差悬殊的学生分为一组,成绩差的学生在组里没有自信心,成绩好的学生也得不到提高。整体分组原则应遵循以下两点:第一,按照学生的数学平均水平进行分组。组内成员的数学成绩应当有低、中、高三个层次的差异;第二,要注意学生的兴趣爱好以及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人际关系,避免因为分组合作学习出现了争执或者矛盾,同时在性别、人数等方面也要进行考虑[2]。

2.选举小组长

小组长的选择按照学生的意愿进行,一方面可以让学生觉得是自己选出来的,没有异议;另一方面,选出来的组长也能够得到大家的信任,可以领导整个小组的成员。教师应当讲清楚小组长的责任和要求,并且告知学生小组长是可以依据组内成员的数学课堂表现不定期轮换的,由此激励学生进步。

3.合作学习过程

(1)首先需要学生先独立思考问题。合作学习总体原则是学生之间相互讨论得出结果,但是不可以出现教师刚提出问题,学生就开始讨论的情况,建立在没有独立思考基础上的讨论是没有意义的。比如在讲商的近似值这一课的时候,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先自己计算,学生通过练习有了自己的想法之后,再和小组成员讨论,得出商的近似值,这样循序渐进的合作学习方式才是有意义的。

(2)课程问题设置要合理。合作讨论的数学题目必须是符合学生兴趣,难度适中的问题。这要求小学数学教师应当课下充分了解学生的接受能力,选取合适的教学任务和目标来创设情境。比如在学习>、

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数学课堂中的应用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