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与稀硝酸反应及NO性质的环保型实验装置
潘祥泰
1问题提出
现用鲁科版教材高一化学课本中铜和稀硝酸反应的实验:在试管中放入一小块铜片,加入少量稀硝酸,立即用蘸有氢氧化钠溶液的棉花封住试管口,观察试管中产生的现象。用此装置做实验存在以下缺陷:①由于实验时试管内的空气未能排尽,生成的no会被氧气氧化成为红棕色的no2,学生难以观察到无色的no气体的生成,进而难以从实验现象中直观地得出“铜与稀hno反应生成无色no”的结论;②教材中未讲述no不溶于水的验证实验,学生对此没有直观的认识,难以形成深刻的记忆;③蘸有naoh的棉花无法完全吸收产生的no、no2气体,在拆除实验装置时,有大量气体外漏,不利于环保。笔者对该实验的反应装置进行了改进,简述如下。
2实验装置
实验装置如图1所示。
3实验用品及实验步骤
3.1实验用品
u型管1支,具支试管1支,30ml注射器1支,10ml注射器1支,输液管,单孔橡皮塞3个,乳胶管,玻璃管,止水阀2个,烧杯2个,玻璃珠,稀硝酸(4mol/l),铜片,30ml o2,蒸馏水,naoh溶液。
3.2实验操作步骤
3.2.1no气体的制备
(1)按照如图1所示实验装置组装好仪器,检查装置气密性。
(2)向u型管左边的支管中加入玻璃珠,目的是减少稀硝酸的用量。将铜丝绕成螺旋状,放人u型管右边的支管中。连接好实验装置,关闭止水夹a、b。
(3)往漏斗中注入预热的稀硝酸,淹没铜丝,至右边支管橡胶塞下端。将具支试管中装满水,注射器中收集30ml的氧气。
(4)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无色气体,溶液变为蓝色;由于反应产生了气体,导致u型管内压强增大,u型管中的溶液不断压入漏斗中,直至铜丝与稀硝酸脱离,反应停止,可以观察到u型管右边支管内生成的无色气体。
(5)静置一段时间后,打开止水夹a,通过排水法将no气体收集到具支试管中,当u型管右边支管中的液体淹没铜丝至橡胶塞下端时,关闭止水夹a,可以观察到具支试管内的气体是无色的。23.2.2no气体的性质实验
打开止水夹b,将注射器内的氧气注入到具支试管中,可以看到具支试管内的气体迅速由无色变为红棕色。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2no+o2=2no2
片刻,烧杯中的水被倒吸进入具支试管中,最终,具支试管下半部分为无色溶液,上半部分为无色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3no2+h2o=2hno3+no
3.2.3有毒气体的吸收处理
另取1支10ml注射器,吸取适量的氢氧化钠溶液注入到具支试管中,吸收多余气体。发生的化学反应为:
no+no2+2naoh=2nano2+h2o
2no2+2naoh:nano3+nano2+h2o
4实验优点
(1)实验中能清晰地观察到铜与稀硝酸反应生成的是无色的no气体,并且no不溶于水可用排水法收集并储备,验证了no遇o2后会立即发生反应生成红棕色的气体。
(2)反應自始至终均处于密闭体系中,对有毒气体进行了全封闭处理,操作简便,安全环保。
(3)实验装置简单,组装容易,可重复使用。不仅适用于教师演示教学,还可用于学生探索性实验。
5实验注意事项
(1)稀硝酸的浓度以4mol/l为宜,如果室温低,反应较慢,可以将u型管放入盛有60℃左右的热水的烧杯中,加快反应速率。
(2)使用玻璃珠的目的是填充u型管,减少稀硝酸的用量,同时可以用于固定铜丝的高度。
铜与稀硝酸反应及NO性质的环保型实验装置
本文2022-11-08 00:32:44发表“文化教育”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3161.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