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碘时钟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栏目:文化教育发布:2022-11-08浏览:2985下载131次收藏

姜绍南 耿志琴 黄金兰

1“浓度、温度影响反应速率"的几个实验举例

目前正在教学中使用的江苏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2》讲述浓度、温度、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时,所用的实验均为过氧化氢溶液的分解实验。在探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在室温和比室温高几十度的温度下,反应环境的温度对不使用催化剂的h2o2溶液的分解影响不明显,而且当加热h2o2溶液时,逸出的气泡中有水蒸气的干扰,无法通过观察气泡的产生速率来判断h2o2溶液的分解速率。在探究浓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浓度不同的h2o2溶液中使用了fecl2溶液作为催化剂,这样同时引入了浓度和催化剂两个影响因素,增加了学生理解的难度。1991年人民教育出版社《高中化学第三册》讲述浓度、温度影响化学反应速率时,所用的实验为:不同条件下,na2s2o2溶液与稀硫酸反应产生硫而使溶液变浑浊的时间不同。如今,一种著名的“碘时钟实验”正在被越来越多的教师应用到这一节内容的教学中来。

2“碘时钟实验”原理

本文讨论的“碘时钟实验”,采用的是过量的碘酸与亚硫酸反应,在反应后期能产生碘单质,碘与淀粉液反应瞬间变蓝,给学生一种震撼的视觉冲击。

实验反应原理如下:

反应开始时,前两个慢反应产生的i2迅速地被第三个反应(快反应)消耗掉,一开始进行的是总反应,反应式如下:

直到h2so3全部反应完,第三个反应无法进行,这时的总反应如下:

这个总反应是由慢反应控制的,所以用淀粉液检测i2可以看到单纯改变浓度或温度对实验的影响。

3两种常见的配制及操作方法

两种配液方法所用试剂均为市场上可购买的碘酸钾、无水亚硫酸钠、可溶性淀粉以及浓硫酸等试剂。

3.1第一种方法

配成碘酸钾溶液、亚硫酸钠溶液、淀粉酸性液。

碘酸钾溶液的配制:称取0.9g碘酸钾溶于200ml蒸馏水,再稀釋至2500ml。亚硫酸钠溶液的配制:称取0.45g无水亚硫酸钠,配成2500ml溶液。淀粉酸性液的配制:称取5g可溶性淀粉,制成少量粉浆,再加入300ml沸水,搅匀后冷却至室温。将12.5ml浓硫酸配成100ml的稀硫酸,冷却至室温。冷却后,将稀硫酸与淀粉液混合,将溶液稀释为500ml。

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取2只1000ml烧杯,1只烧杯中加入200ml碘酸钾溶液,另1只烧杯加入100ml碘酸钾溶液和100ml蒸馏水。再向2只烧杯中各加入50ml淀粉酸性液,搅匀后,同时加入200ml亚硫酸钠溶液并搅拌,立刻用电子秒表计下溶液变蓝的时间。

验证温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可采用2个水槽水浴3种溶液,其中1个水槽盛有冰水混合物,另1个水槽盛有30℃左右的温水,视实验时的室内温度可以减少一组水浴实验。加料同上述两组的某一组相同即可,计下溶液变蓝的时间。

这个实验的缺点是:从配液开始到实验结束,药液保存时间在10h以上。因为亚硫酸钠会被氧化,特别是淀粉在酸的作用下会水解,中间产物为各种糊精及麦芽糖,最终生成葡萄糖,致淀粉失效,影响实验结果。

3.2第二种方法

配成稀的碘酸、稀的亚硫酸、淀粉液。

稀碘酸可用稀碘酸钾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而成,稀亚硫酸可用稀亚硫酸钠溶液与稀硫酸混合而成。反应在锥形瓶中进行,按照表1中物质排列的先后次序依次添加到锥形瓶中,倒入亚硫酸时开始计时,并不停地摇动锥形瓶。实验报告数据见表1。

采用某一组加料,温度30℃时,变蓝时间为46s,温度0℃(冰水中)时,变蓝时间为87s。

“碘时钟实验”在中学化学教学中的应用初探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