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实验试题分类精编
李万春
一、化学实验安全常识
1.下表中所列出的物质,属于贴错了包装标签的是( )
2.消防安全与化学科学密切相关。下列有关举措合理的是( )
a.kno3、kclo3与c2h5oh、单质硫混放在同一试剂柜内
b.汽油、金属镁着火时,可直接用泡沫灭火器扑灭
c.燃气中添加具有明显臭味的四氢噻吩杂质,用以警示气体的泄漏
d.剧毒的nacn溶液泄漏时,直接將其冲入下水道,让其自然消解
3.下列说法或做法中正确的是( )
a.试管可以做液体或溶液反应的实验,不能做固体反应的实验
b.用蒸发皿小心蒸发碳酸氢钙溶液,最终得到碳酸氢钙晶体
c.做氯气与钠反应的实验时,可用玻璃燃烧匙或在普通燃烧匙中铺一层细沙
d.加热熔融氢氧化钠固体,可以选用陶瓷坩埚
4.下列关于实验的基本操作及安全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蒸发食盐溶液时,发生液滴飞溅现象,立即加水冷却
b.眼睛里溅进盐酸或硫酸,立即用naoh溶液洗涤眼睛
c.配制硫酸溶液时,先在烧杯中加入一定体积的水,再边搅拌边慢慢加入浓硫酸
d.干燥so2气体时,可以将其通过盛有浓硫酸的u形干燥管
5.在中学化学实验中使用的玻璃、陶瓷等仪器,在实验操作中不能承受温度的急剧变化,否则会引起安全事故。下列实验操作过程不是基于上述原因的是( )
a.钠与水反应时,只能取绿豆粒大小的钠投入盛水的烧杯中反应
b.在用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制氯气时,在加入二氧化锰后应首先加入浓盐酸,然后再点燃酒精灯
c.在用固体氯化铵和氢氧化钙制取氨气结束后,将大试管从铁架台上取下置于石棉网上冷却后再洗涤
d.用排水法收集气体后,先移出导气管,后熄灭酒精灯
二、实验仪器的用途和用法
1.下列有关仪器用途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试管、烧杯均可用于给液体、固体加热
b.使食盐水中nacl结晶析出时,常用到的仪器有坩埚、酒精灯、玻璃棒、泥三角
c.区别nacl、na2so4时,常用到胶头滴管、试管
d.漏斗可用于过滤及向滴定管中添加溶液
2.在实验室中进行下列实验,括号内的实验用品都能用到的是( )
a.硫酸铜晶体里结晶水含量的测定(坩埚、温度计、硫酸铜晶体)
b.蛋白质的盐析(试管、硫酸铜溶液、鸡蛋白溶液)
c.钠的焰色反应(铂丝、氯化钠溶液、稀盐酸)
d.肥皂的制取(蒸发皿、玻璃棒、甘油)
3.某学生提供的实验数据如下,其中肯定错误的是( )
①用10 ml的量筒量取7.60 ml的液体
②用托盘天平称取22.5 g kcl
③酸碱中和滴定时,消耗0.100 0 mol/l的盐酸23.25 ml
④用广泛ph试纸测得某溶液的ph=4.4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下列实验装置(固定装置略去)和操作正确的是( )
5.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想利用实验室提供的下列仪器进行探究性实验。
(1)甲同学想用d进行实验,d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____ ,请你说出该仪器(已经洗涤干净)使用时的第一步操作:___________________。
(2)关于e的用途,乙同学说可组成防倒吸装置。请你说出该仪器的其他两种用途: ① ___________________ ;② ___________________ 。
(3)丙同学想用下图装置用大理石和稀盐酸反应制取co2。教师指出,这需要太多的稀盐酸,造成浪费。该同学选用了上面的一种仪器,加在装置上,解决了这个问题。请你把该仪器画在图中合适的位置。
三、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
1.下列实验操作或说法中有错误的是 ( )
a.用蒸馏水润湿的试纸测某溶液的ph,一定会使结果偏低
b.蒸馏操作时,冷却水应从冷凝管的下口通入,上口流出
c.分液时,分液漏斗下层液体从下口放出,上层液体从上口倒出
d.蒸发操作时,当有较多晶体析出时,停止加热
2.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
a.只有② b.②③
c.③④ d.全部错误
3.下列实验操作完全正确的是( )
4.下列保存物质的方法正确的是( )
①氢氟酸保存在玻璃瓶中 ②氯水保存在棕色的细口玻璃瓶中 ③保存液溴时向其中加入少量水 ④金属锂应存放在固体石蜡中防止被氧化 ⑤把汽油放在带橡皮塞的玻璃瓶中 ⑥把水玻璃贮存在带玻璃塞的玻璃瓶中
a.①③⑥ b.①④⑥
c.①⑤⑥ d.②③④
5.气密性的检查是重要的实验操作。请根据下图描述,完成下列问题:
(1)关闭图a装置中的止水夹a,从长颈漏斗向试管口注入一定量的水,静止后如图所示。试判断:a装置是否漏气?___________________(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关闭图b装置中的止水夹a后,开启活塞b,水不断往下滴,直至全部流入烧瓶。试判断:b装置是否漏气? ___________________ (填“漏气”“不漏气”或“无法确定”);判断理由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四、常见物质的检验与鉴别
1.下列鉴别方法可行的是( )
a.用氨水鉴别al3+、mg2+和ag+
b.用溴水鉴别己烷和苯
c.用盐酸酸化的bacl2溶液鉴别cl-、和
d.用酸性kmno4溶液鉴别ch3ch2oh和ch3cho
2.下列实验能成功的是( )
①用水鉴别酒精和四氯化碳两种无色液体
②用觀察法区别na2o和na2o2
③用mgcl2溶液鉴别na2co3溶液和naoh溶液
④用稀盐酸鉴别na2co3溶液和nahco3溶液
a.①②③④ b.①②
c.②③ d.①②④
3.为了证明(nh4)2fe(so4)2·6h2o(硫酸亚铁铵晶体)的组成中含有、fe2+、与h2o,下列实验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
a.取少量晶体于试管中加热,试管口有液体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组成中含有结晶水
b.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得到浅绿色溶液,滴入2滴kscn溶液,溶液不显红色,再滴入几滴新制氯水,溶液变为红色,则可证明晶体的组成中含有fe2+
c.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少量稀盐酸,无现象,再滴入几滴bacl2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则可证明晶体的组成中含有
d.取少量晶体溶于水,加入少量稀naoh溶液,在试管口用湿润的红色石蕊试纸检验,若试纸变蓝,则可证明晶体的组成中含有
4.在一定条件下,将0.1 l co、0.2 l co2、0.1 l no、0.2 l no2和0.2 l nh3混合,然后通过分别盛有足量蒸馏水、饱和nahco3溶液和naoh溶液的三个洗气瓶(洗气瓶排列顺序不确定)。假设气体通过每个洗气瓶都能充分反应,则尾气(已干燥)( )
a.不可能是单一气体
b.不可能含有一氧化碳
c.可能存在原气体中的两种气体
d.成分与洗气瓶的排列顺序无关
5.a、b、c、d、e均为可溶于水的固体,组成它们的离子如下表所示,其中只有na+或mg2+可使用两次。
[阳离子 na+ mg2+ al3+ ba2+ 阴离子 oh- cl- ]
分别取它们的水溶液进行实验,结果如下:
①a溶液与b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②a溶液与c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e溶液;
③a溶液与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沉淀可溶于盐酸;
④b溶液与适量d溶液反应生成白色沉淀,加入过量d溶液,沉淀量减少,但不消失。
Ⅰ.据此推断它们是:a ___________________ ;b ____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____ 。
Ⅱ.请完成下列实验步骤的离子方程式:
(1)步骤①中生成白色沉淀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2)步骤②中白色沉淀溶解的离子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步骤④中白色沉淀减少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____ 。
Ⅲ.为确定e中的阳离子,还应进行的实验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
五、物质的分离与提纯
1.某实验小组只领取下列仪器或用品:铁架台、铁圈、铁夹、三角架、石棉网、烧杯、漏斗、分液漏斗、酒精灯、玻璃棒、量筒、蒸发皿、圆底烧瓶、滤纸、火柴。只应用上述仪器或药品,不能进行的实验操作是( )
a.蒸发 b.蒸馏
c.过滤 d.萃取
2.下列图示实验正确的是( )
3.除去下列括号内杂质的试剂或方法错误的是( )
a.hno3溶液(h2so4),适量bacl2溶液,过滤
b.co2(so2),酸性kmno4溶液、浓硫酸,洗气
c.kno3晶体(nacl),蒸馏水,结晶
d.c2h5oh(ch3cooh),加足量cao,蒸馏
4.用过量的h2so4、naoh、nh3·h2o、nacl等溶液,按下列步骤分开五种离子,则溶液①②③④分别是( )
a.nacl naoh nh3·h2o h2so4
b.h2so4 naoh nh3·h2o nacl
c.h2so4 nh3·h2o naoh nacl
d.nacl nh3·h2o naoh h2so4
5.海水是名副其实的液体矿藏,平均每立方千米的海水中有3570万吨的化学物质。既含有丰富的非金属元素资源(如氯、溴、碘),又含有丰富的金属元素资源(如na、mg、fe、cr)。海水可以制取食盐、石膏、芒硝、溴等产品。请回答下列问题:
(1)海水经盐田日晒,可析出食盐,该过程称为海水晒盐。其原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蒸馏 b.蒸发结晶
c.过滤 d.萃取
(2)晒盐得到的母液(盐卤)中含有丰富的镁元素,但其中常混有fe2+、cr3+等离子,为富集镁使其转化为mgcl2晶体,必须除去这些杂质离子。某学习小组的同学为了有效除去杂质离子,又不引入新的杂质离子,且能满足“绿色化学理念”,查阅相关资料如下表:
根据表中数据,请选择最佳试剂和操作达到预期目的:
①先加h2o2,将fe2+氧化成fe3+;
②再加 ___________________试剂,目的是___________________ ;
③过滤后,为得到纯净的mgcl2晶体,采用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___________ 。
(3)晒出的粗盐中常含有少量泥沙及na2so4、na2co3等杂质。学习小组的同学欲通过实验除去nacl样品中含有的杂质而提取纯净的nacl,拟进行下列操作:
①操作Ⅰ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
②操作Ⅱ滴加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饱和na2co3溶液
b.ba(no3)2溶液
c.nano3溶液
d.bacl2溶液
③操作Ⅲ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④滴入稀盐酸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示)。
六、溶液的配制方法
1.欲配制250 ml 0.5 mol·l-1的naoh溶液,在下列仪器中,需要用到的仪器按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 )
①量筒 ②250 ml容量瓶 ③托盘天平和砝码 ④500 ml容量瓶 ⑤烧杯 ⑥玻璃棒 ⑦漏斗 ⑧药匙 ⑨胶头滴管
⑩250 ml的烧瓶
a.⑧③⑤⑥②⑨ b.②③⑦⑤⑥
c.②⑤⑦⑥① d.④③⑦⑤⑥
2.在用浓h2so4和nacl固体配制 1 mol·l-1的稀硫酸100 ml和1 mol·l-1的 nacl溶液100 ml时,下列各步操作中,有明显不同的是( )
a. 溶解 b. 移液
c. 洗涤 d. 定容摇匀
3.实验室里需要配制480 ml 0.10 mol·l-1的硫酸铜溶液,下列实验用品及实验操作正确的是( )
[选项 容量瓶容积 溶质质量 实验操作 a. 480 ml 硫酸铜:7.68 g 加入500 ml水 b. 480 ml 胆矾:12.0 g 配成500 ml溶液 c. 500 ml 硫酸铜:8.0 g 加入500 ml水 d. 500 ml 胆矾:12.5 g 配成500 ml溶液 ]
4.使用容量瓶配制溶液时,由于操作不当,会引起误差。下列情况会使所配溶液浓度偏低的是( )
①用天平(使用游码)称量时,被称量物与砝码的位置放颠倒
②溶液转移到容量瓶后,烧杯及玻璃棒未用蒸馏水洗涤
③转移溶液前容量瓶内有少量蒸馏水
④定容时,仰视容量瓶的刻度线
⑤将未冷却到室温的溶液转移到容量瓶中,配成溶液
a.①②④ b.①③④
c.③④⑤ d.①②⑤
5.下图为实验室某浓盐酸试剂瓶标签上的有关数据。试根据标签上的有关数据回答下列问题:
(1)该浓盐酸中hcl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_____ mol·l-1。
(2)取用任意体积的该溶液时,下列物理量中不随所取体积的多少而变化的是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a.溶液中hcl的物质的量
b.溶液的浓度
c.溶液中cl-的数目
d.溶液的密度
(3)某学生欲用上述浓盐酸和蒸馏水配制500 ml 0.400 mol·l-1的稀盐酸。
①该学生需要量取_______________ ml上述浓盐酸进行配制。
②在配制过程中,下列实验操作对所配制的稀盐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有何影响?(在括号内填a表示“偏大”,填b表示“偏小”,填c表示“无影响”)。
a.用量筒量取浓盐酸时俯视观察凹液面:_______________ 。
b.定容后经振荡、摇匀、静置,发现液面下降,再加适量的蒸馏水:_______________ 。
(4)①假设该同学成功配制了 0.400 mol·l-1的盐酸,他又用该盐酸中和含0.4 g naoh的naoh溶液,则该同学需取 _______________ml盐酸。
②假设该同学用新配制的盐酸中和含 0.4 g naoh的naoh溶液,发现比①中所求体积偏小,则可能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a.浓盐酸挥发,浓度不足
b.配制溶液时,未洗涤烧杯
c.配制溶液时,俯视容量瓶刻度线
d.加水时超过刻度线,用胶头滴管吸出
七、常见气体的实验室制法
1.下图装置可以用来发生、洗涤、干燥、收集(不考虑尾气处理)气体。该装置可用于 ( )
a.锌和盐酸反应制备氢气
b.二氧化锰和浓盐酸反应制备氯气
c.碳酸钙和盐酸反应制备二氧化碳
d.生石灰和浓氨水反应制备氨气
2.用下图装置进行实验,将液体a逐滴加入固体b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
a.若a为浓盐酸,b为kmno4晶体,c中盛有紫色石蕊溶液,则c中溶液最终呈红色
b.实验仪器d可以起到防止溶液倒吸的作用
c.若a為浓氨水,b为固体naoh,c中盛有alcl3溶液,则c中溶液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又溶解
d.若a为浓h2so4,b为cu,c中盛有澄清石灰水,则c中溶液变浑浊
3.实验室制取下列气体的实验正确的是 ( )
4.某学生利用以下装置探究氯气与氨气之间的反应。其中a、f分别为氨气和氯气的发生装置,c为纯净干燥的氯气与氨气反应的 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装置f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_______________ 。
(2)装置a中的烧瓶内固体可选用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碱石灰 b.生石灰 c.二氧化硅
d.五氧化二磷 e.烧碱
(3)虚线框内应添加必要的除杂装置,请从上图的备选装置中选择,并将编号填入下列空格:b 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 ,e _______________ 。
(4)氯气和氨气在常温下相混就会反应生成氯化铵和氮气,装置c内出现浓厚的白烟并在容器内壁凝结。请设计实验方案鉴定该固体就是氯化铵: _______________。
(5)从装置c的出气管口处逸出的尾气可能含有污染环境的气体,如何处理?
_______________ 。
5.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同学查阅资料得知,漂白粉与硫酸溶液反应可制取氯气,化学方程式为ca(clo)2+cacl2+2h2so4 [ ]2caso4+2cl2↑+2h2o。他们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制取氯气并验证其性质的实验装置:
请回答下列问题:
(1)该实验中a部分的装置是 _______________ (填装置序号)。
(2)a中发生反应一段时间后,b中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b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整套实验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 。
(3)寫出d装置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
(4)请你帮该小组同学设计一个实验,证明洗气瓶c中的na2so3已被氧化(简述实验步骤): _______________ 。
八、实验现象及结果分析
1.将淀粉?ki混合液装在半透膜中,浸泡在盛蒸馏水的烧杯中一段时间后,某学生取烧杯中液体滴加几滴试剂便立即报告老师说:这个半透膜袋已经破损了,老师肯定了他的做法。这位学生所滴的试剂及观察到的现象是 ( )
a.滴两滴碘水显蓝色
b.滴淀粉试液显蓝色
c.滴入氯水和淀粉试液显蓝色
d.滴agno3溶液出现黄色沉淀
2.根据下列实验内容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3.根据实验操作和现象所得出的结论正确的是( )
4.某同学利用下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一段时间后,水沿导管缓慢上升。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
a.实验过程中气球体积会发生变化
b.广口瓶中液体的ph减小
c.广口瓶中有化合反应发生
d.试管中不可能发生分解反应
5.充分加热下图所示的密闭容器中放置试剂的两个位置,若钠与氧化银均反应完且恢复到原来的温度时,u形管左右两侧液面相平,则下列有关说法错误的是( )
a.装置内空气成分保持不变
b.热稳定性:钠的氧化物强于ag2o
c.装置内钠与ag2o物质的量比为2∶1
d.装置内左侧有淡黄色固体生成
九、滴定原理及其应用
1.某研究小组为测定食用白醋中醋酸的含量进行的如下操作,正确的是( )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一定体积的待测白醋放入锥形瓶中
b.称取4.0 g naoh放到1000 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配成1.00 mol/l naoh标准溶液
c.用naoh溶液滴定白醋,使用酚酞作指示剂,溶液颜色恰好由无色变为浅红色,且半分钟内不褪色时,为滴定终点
d.滴定时眼睛要注视着滴定管内naoh溶液的液面变化,防止滴定过量
2.中和滴定是一种操作简单、准确度高的定量分析方法。实际工作中也可以利用物质间的氧化还原反应、沉淀反应进行类似的滴定分析,这些滴定分析均需要通过指示剂来确定滴定终点。下列对几种具体的滴定分析(待测液置于锥形瓶内)中所用指示剂及滴定终点时的溶液颜色的判断不正确的是( )
a.用标准naoh溶液滴定盐酸溶液以测定其浓度:酚酞试液——浅红色
b.用标准fecl3溶液滴定ki以测定其浓度:淀粉溶液——蓝色
c.用标准酸性kmno4溶液滴定na2so3溶液以测定其浓度:kmno4溶液——紫红色
d.利用“ag++scn- agscn↓”原理,用标准kscn溶液滴定agno3溶液以测定其浓度:fecl3溶液——红色
3.乙二酸(hooc[—]cooh)俗名草酸,是一种有还原性的有机弱酸,在化学上有广泛应用。
(1)小刚在做“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时,他往两支试管中均加入4 ml 0.01 mol·l-1的酸性kmno4溶液和2 ml _______________ 0.1 mol·l-1 h2c2o4(乙二酸)溶液,振荡,a试管置于热水中, b试管置于冷水中,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褪色所需时间ta _______________(填“>”“=”或“<”)tb。写出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___。
(2)实验室有一瓶混有泥沙的乙二酸样品,小刚利用上述反应的原理来测定其含量,具体操作为:
①配制250 ml溶液。准确称量5.000 g乙二酸样品,配成250 ml溶液。配制溶液需要的计量仪器有_______________ 。
②滴定。准确量取25.00 0ml所配溶液于锥形瓶中,加少量酸酸化,将0.100 0 mol·l-1 kmno4溶液装入_______________(填“酸式”或“碱式”)滴定管,进行滴定操作。
在滴定过程中发现,刚滴下少量kmno4溶液时,溶液紫红色并没有马上褪去。将锥形瓶摇动一段时间后,紫红色才慢慢消失;再继续滴加时,紫红色就很快褪色了,可能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判断滴定达到终点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
③计算。重复上述操作2次,记录实验数据如下表。则消耗kmno4溶液的平均体积为_______________ ml,此样品的纯度为 _______________ 。
④误差分析。下列操作会导致测定结果偏高的是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未用标准浓度的酸性kmno4溶液润洗滴定管
b.滴定前锥形瓶有少量水
c.滴定前滴定管尖嘴部分有气泡,滴定后气泡消失
d.观察读数时,滴定前仰视,滴定后俯视
4.请回答有关滴定过程的相关问题。
(1)用已知浓度的盐酸滴定未知浓度的氢氧化钠溶液,滴定曲线如下图所示:
①在图中a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_______________ ;c的ph范围使用的指示剂是 _______________ 。
②下列关于上述中和滴定过程中的操作,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
a.用碱式滴定管量取未知浓度的烧碱 溶液
b.滴定管和锥形瓶都必须用待装液润洗
c.滴定中始终注视锥形瓶中溶液颜色 变化
d.锥形瓶中的待测液可用量筒量取
(2)图1表示用相同浓度的naoh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3种一元酸,由图可确定酸性最强的是_______________ 。图2表示用相同浓度的硝酸银标准溶液分别滴定浓度相同的含cl-、br-及i-的混合溶液,由图可确定首先沉淀的是 _______________。
十、重要的课本实验及实验思想
1.某小组进行电化学研究,甲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的实验装置图。乙同学利用甲的装置和桌面其他的药品与材料,不能完成的实验是( )
a.使甲同学的正极变成负极
b.设计一个新的原电池
c.在碳电极上镀锌
d.使锌电极受到保护
2.草酸与酸性高锰酸钾溶液能够发生如下反应:+h2c2o4+h+ mn2++co2↑+h2o(未配平)。用4 ml 0.001 mol/l的酸性高锰酸钾溶液与2 ml 0.01 mol/l的草酸溶液研究不同条件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改变的条件如下表所示:
(1)该反应中氧化剂和还原剂的物质的量之比为 _______________ 。
(2)如果研究催化剂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使用实验 _______________(用Ⅰ~Ⅳ表示,下同)和 _______________ ;如果研究温度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应使用实验 _______________ 和 _______________ 。
(3)对比实验Ⅰ和Ⅳ,可以研究 对化学反应速率的影响,实验中加入1 ml蒸馏水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
3.分别取40 ml 0.50 mol/l盐酸与40 ml 0.55 mol/l氢氧化钠溶液进行中和反应。通过测定反应过程中所放出的热量可计算中和热。请回答下列问题。
(1)假设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密度都是1 g/cm3,又知中和后生成溶液的比热容c=4.18 j/(g·℃)。为了计算中和热,某学生实验的记录数据如下:
依据该学生的实验数据计算,该实验测得的中和热为_______________ (結果保留一位小数)。
(2)本实验中所测的中和热数据与理论值相比偏小,产生偏差的原因可能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实验装置保温、隔热效果差
b.量取naoh溶液体积时仰视读数
c.分多次将naoh溶液倒入盛有盐酸的量热器中
d.用温度计测定naoh溶液起始温度后直接测定盐酸的温度
4.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了一组实验验证元素周期律。
Ⅰ. 探究碱金属元素性质的递变规律。
(1)实验用品:玻璃管(直径6~10 mm、长100 mm)、试管夹、小刀、镊子、滤纸、钠、玻璃棒、酒精灯、火柴。
(2)实验时,加热至钠(钾)熔化后,立即用洗耳球向玻璃管内鼓入空气,可以观察到玻璃管内的钠(钾)粒燃烧,且 _______________ 比 (填元素符号)燃烧得更剧烈。
(3)写出探究钠、钾与空气中的氧气反应的其他实验方法: _______________ 。
(4)从该实验中获得的结论是 _______________ 。
Ⅱ. 探究同周期元素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5)甲同学想验证同周期元素金属性强弱规律,最好选用第 _______________周期的 _______________三种元素。请设计最简单的实验进行验证,并说明分别观察到的现象:
① _______________;
②_______________ 。
其理论解释是_______________。这三种元素最高价氧化物对应水化物的碱性强弱顺序为 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
Ⅲ. 探究同周期元素非金属性的强弱规律。
乙同学设计了下图所示装置以验证氮、碳、硅元素的非金属性强弱。已知a是强酸,常温下可与铜反应;b是块状固体;打开分液漏斗的活塞后,c中可观察到有白色沉淀生成。
(6)写出下列物质的化学式:a _______________ ,b_______________ ,c _______________ 。
(7)写出烧杯中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Ⅳ. 根据以上实验和相应规律,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h2sio3、h3po4、h2so4、hclo3的酸性逐渐增强
b.hcl、ph3、h2s的稳定性逐渐减弱
c.向h2s溶液中通入cl2可观察到有淡黄色沉淀生成
d.na、k、rb的原子半径逐渐增大
5.乙酸正丁酯是无色透明有愉快果香气味的液体,可由乙酸和正丁醇制备。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h3cooh+ch3ch2ch2ch2ohch3cooch2ch2ch2ch3+h2o,发生的副反应如下:
2ch3ch2ch2ch2ohch3ch2ch2ch2och2ch2ch2ch3(正丁醚)+h2o
ch3ch2ch2ch2oh ch3ch2ch ch2↑(1-丁烯)+h2o
有关化合物的物理性质见下表:
已知:乙酸正丁酯、正丁醇和水组成三元共沸物恒沸点为90.7 ℃。
Ⅰ.合成。
方案甲:采用装置甲(分水器预先加入水,使水面略低于分水器的支管口),在干燥的 50 ml圆底烧瓶中,加入11.5 ml(0.125 mol)正丁醇和7.2 ml(0.125 mol)冰醋酸,再加入3~4滴浓硫酸和2 g沸石,摇匀。按下图安装好带分水器的回流反应装置,通冷却水,圆底烧瓶在电热套上加热煮沸。在反应过程中,通过分水器下部的旋塞分出生成的水(注意保持分水器中水层液面仍保持原来高度,使油层尽量回到圆底烧瓶中)。反应基本完成后,停止加热。
方案乙:采用装置乙,加料方式与方案甲相同。加热回流,反应60 min后停止加热。
Ⅱ.提纯。
甲、乙两方案均采用蒸馏方法。操作如下:
请回答:
(1)a处水流方向是 _______________(填“进水”或“出水”),仪器b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
(2)合成步骤中,方案甲监控酯化反应已基本完成的标志是 _______________ 。
(3)提纯过程中,步骤②是为了除去有机层中残留的酸,检验有机层已呈中性的操作是 _______________ ;步骤③的目的是_______________ 。
(4)下列有关洗涤过程中分液漏斗的使用正确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分液漏斗使用前必须要检漏,只要分液漏斗的旋塞芯处不漏水即可使用
b.洗涤时振摇放气操作应如下图所示:
c.放出下层液体时,需将玻璃塞打开或使塞上的凹槽对准漏斗口上的小孔
d.洗涤完成后,先放出下层液体,然后继续从下口放出有机层置于干燥的锥形瓶中
(5)按装置丙蒸馏,最后圆底烧瓶中残留的液体主要是_______________ ;若按图丁放置温度计,则收集到的产品馏分中还含有 _______________ 。
(6)实验结果表明方案甲的产率较高,原因是_______________ 。
十一、化学实验方案的设计与评价
1.下述实验不能达到预期目的的是 ( )
2.用铁制备较纯净的三氧化二铁,下列实验方案最好的是( )
a.使铁在潮湿的空气中缓慢氧化
b.鐵在cl2中燃烧,加水溶解,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c.使铁溶解于稀硫酸,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d.使铁与足量稀硝酸反应,然后加入足量naoh溶液,过滤,洗涤,然后充分加热分解
3.用下图所示装置不能达到有关实验目的的是( )
a.用甲图装置比较nahco3和na2co3的热稳定性
b.用乙图装置制备fe(oh)2
c.用丙图装置证明密度ρ(煤油)<ρ(钠)<ρ(水)
d.用丁图装置制取金属锰
4.为检验淀粉水解的情况,进行下图所示的实验,试管甲和丙均用60~80 ℃的水浴加热5~6 min,试管乙不加热。待试管甲中的溶液冷却后再进行后续实验。
实验1:取少量甲中溶液,加入新制氢氧化铜,加热,没有砖红色沉淀出现。
实验2:取少量乙中溶液,滴加几滴碘水,溶液变为蓝色,但取少量甲中溶液做此实验时,溶液不变蓝色。
实验3:取少量丙中溶液加入naoh溶液调至碱性,再滴加碘水,溶液颜色无明显变化。
(1)写出淀粉水解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2)设计甲和乙是为了探究
对淀粉水解的影响,设计甲和丙是为了探究 _______________对淀粉水解的影响。
(3)实验1失败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4)实验3中溶液的颜色无明显变化的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
5.三个化学小组的同学测定某na2co3固体样品(仅含naoh杂质)的纯度,他们提出了各自的气体分析法。
(1)第一小组用图Ⅰ所示装置,仪器a的名称是 _______________ 。把m1 g的混合物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测定产生的co2气体的体积。实验开始时需检查该装置的气密性,具体的操作方法是 _______________ 。
(2)第二小组用图Ⅱ装置测定co2的质量。该装置存在的明显缺陷是_______________。
(3)第三小组在第二小组装置的基础上,解决了第二小组装置的问题。所用到的仪器如图Ⅲ,装置的连接顺序是a→ _______________(填写接口字母,图中仪器可重复使用)。实验中取了样品m1 g,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2 g,与足量稀硫酸反应后称量干燥管质量为m3 g,则na2co3的纯度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 。
十二、化学实验知识的综合运用
1.下图是某化学兴趣小组设计的趣味实验装置图,图中a、d均为碳棒,b为铝棒,c为铁棒,所用甲、乙容器中的溶液事前均采取了煮沸处理。b在实验时才插入溶液中。
(1)甲、乙装置中_______________ 是原电池,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开始后,乙装置中有关电极反应式为:c _______________ ,d _______________ ;d电极上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一段时间后溶液中的现象是 。
(3)在实验(2)的基础上,改变两装置电极的连接方式,a接d、b接c,此时d极上发生的电极反应式为 _______________ ,乙装置里除两电极上有明显的现象外,还可以看到的现象是 _______________ ,产生该现象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 。
2.某课外活动小组欲利用cuo与nh3的反应研究nh3的某种性质并测定其组成,设计了如下实验装置(夹持装置未画出)进行实验。请回答下列问题:
(1)仪器b的名称为_______________ ,其中可选择的试剂为_______________ 。
(2)实验室中,利用装置a,还可制取的无色气体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
a.cl2 b.o2
c.co2 d.no2
(3)实验中观察到装置c中黑色cuo粉末变为红色固体,量气管有无色无味的气体,上述现象证明nh3具有 _______________ 性,写出相应的化学方程式: 。
(4)e装置中浓硫酸的作用是 _______________。
(5)读取气体体积前,应对装置f进行的操作: _______________ 。
(6)实验完毕,若测得干燥管d增重 m g,装置f测得气体的体积为 n l(已折算成标准状况),则氨分子中氮、氢的原子个数比为_______________ (用含字母m、n的代数式表示)。
3.无水氯化铝是有机化工常用催化剂,其外观为白色固体,178 ℃时升华,极易潮解,遇水后会发热并产生白雾。实验室用如下装置制备少量无水氯化铝,其反应原理为2al+ 6hcl(g) 2alcl3 + 3h2。完成下列填空:
(1) a为浓硫酸,b为nacl固体,写出烧瓶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_______________ 。
(2)进行实验时应先点燃 _______________ (填“b”或“d”)处酒精灯。
(3)用粗短导管连接d、e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填字母,下同)。
a. 防堵塞 b. 防倒吸
c. 平衡气压 d. 冷凝回流
(4)f中盛有碱石灰,其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a. 吸收多余hcl
b. 吸收cl2
c. 吸收co2
d. 防止空氣中h2o进入e瓶
(5)将d中固体改为氯化铝晶体_______________ (alcl3·6h2o)也能进行无水氯化铝的制备,此时通入hcl气体的目的是 _______________ 。若实验条件控制不当,最终得到的物质是碱式氯化铝[化学式为al2(oh)ncl(6-n)],且质量是原氯化铝晶体(alcl3·6h2o)的40%,则可推算n的值为_______________。
4.某研究小组为了探究固体甲(二元化合物)和固体乙(无机矿物盐,含五种元素)的组成和性质,设计并完成了如下实验:
已知:向溶液1中连续滴加盐酸,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向溶液2中连续通入气体2,也是先产生白色沉淀,后沉淀溶解。请回答下列问题:
(1)甲的化学式是 _______________ ,气体1的电子式是 _______________。
(2)加热条件下,气体1与固体2反应,可产生另外一种气体和一种固体,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
(3)乙的化学式为 _______________。
(4)足量气体2与溶液1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有人认为,判断该反应的气体2是否过量较难,应对其中一种产物是“正盐”还是“酸式盐”进行检验,请设计实验证明这一产物的成分:_______________
(可选的试剂:氨水、naoh溶液、稀硫酸、 cacl2溶液)。
5.二氧化硫是一种大气污染物,同时也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
(1)某化学兴趣小组采用图1所示装置制取并探究so2气体的某些性质。
①下列实验方案适用于图1所示装置制取所需so2的是 _______________(填字母,下同)。
a.na2so3溶液与hno3
b.na2so3固体与浓硫酸
c.固体硫在纯氧中燃烧
d.铜与浓h2so4
②若要证明c中生成的气体是so2,d中加入品红溶液后,打开活塞b, 反应开始,待d中溶液_______________ 后,再 _______________ (填实验操作名称)试管d中的溶液,颜色又恢复,证明该气体是so2。
③同学们设计的探究装置中存在一个明显的缺陷,请你进行改进并补充完整(用文字说明即可): _______________ 。
(2)在图1装置的d试管中加入bacl2溶液,实验后发现d中有白色沉淀生成。为了探究沉淀的组成,同学们往d中加入过量稀盐酸,发现沉淀不溶解,你认为留下的沉淀物是 ,形成该沉淀的主要原因是 _______________。为了进一步验证沉淀产生的原因,研究小组另取bacl2溶液,加热煮沸,冷却后及时加入少量苯液封,然后再通so2,结果发现沉淀量减少,但仍有轻微浑浊。研究小组改用图2制气装置,再进行实验,d中没有出现浑浊。下列气体可作为x气体的是 _______________(不定项选择)。
a.co2 b.nh3 c.o3 d.n2 e.no2
(3)so2通常作为保护剂添加到葡萄酒中,有杀菌、抗氧化、澄清、溶解、改善风味和增酸的作用,但吸入过量的so2对人体有害。我国国家标准规定葡萄酒中so2的最大使用量为 0.25 g·l-l。图3为该兴趣小组对葡萄酒中的so2进行收集与测量的装置。
①冷凝管中水的进口为 _______________ (填“e”或“f”)。
②g中加入300.00 ml葡萄酒和适量盐酸,加热使so2全部逸出并与h中h2o2完全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_______________。
③除去h中过量的h2o2,然后用 0.090 0 mol·l-1 naoh标准溶液进行滴定,滴定至终点时,消耗naoh溶液25.00 ml,该葡萄酒中so2含量为_______________ g·l-l。
(参考答案见第79页)
化学实验试题分类精编
本文2022-11-08 00:18:50发表“文化教育”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299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