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质的性质及制备
陈思恭
物质的性质及制备是近几年高考化学试题的重要考点之一。以物质的性质及制备为背景的试题涉及的知识面广、题型多变、思维发散空间大,能很好地考查学生元素化合物知识掌握情况和化学实验操作能力的高低,因此复习中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为使学生牢固掌握物质的性质及制备,现就这类试题的设置方式,谈谈复习时的应对策略。
一、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分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物质的颜色、状态、光泽、气味、硬度、密度、熔点、沸点、着火点、溶解性、延展性、导电性、导热性等属于物理性质。而化学性质是指物质在化学变化中表现出来的性质,是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前提,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物质的用途;物质的可燃性、助燃性、活泼性、稳定性、氧化性、还原性、毒性、酸性、碱性,以及能与氢气、氧气、水、金属、非金属、氧化物、酸、碱、盐等发生化学反应时表现出来的性质,都属于化学性质。
物质的性质试题设置方式主要有:
1.物质的性质与用途的综合考查
例1.下列有关物质性质和用途的说法,正确的是______________(填序号)。
①光导纤维具有很强的导电能力,所以大量用于制造通信光缆 ②明矾常用作净水剂,是因为它具有消毒杀菌的作用 ③sicl4在战争中常用作烟雾弹,是因为它与水反应时生成白色烟雾 ④浓硫酸具有强氧化性,不能用来干燥二氧化硫气体 ⑤二氧化硫有漂白性,因此能使显红色的酚酞试液褪色 ⑥葡萄糖能还原新制的氢氧化铜,生成红色沉淀,此性质可用于尿糖的检验
解析:光导纤维具有很强的导光能力,大量用于制造通信光缆,①错误;明矾溶于水得到氢氧化铝胶体,该胶体具有吸附性,但没有消毒杀菌作用,②错误;sicl4在空气中容易吸收水蒸气生成原硅酸(h4sio4)和hcl而产生白色烟雾,③正确;浓硫酸与so2不反应,可用来干燥so2气体,④错误;显红色的酚酞试液中一定加入了碱性物质,so2使其褪色是因为与其中的碱性物质发生了反应,⑤错误;新制氢氧化铜能用于检验葡萄糖,⑥正确。故选③⑥。
复习对策: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联系紧密,规律性较强,知识系统都是从单质到化合物,按存在、组成、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制法、用途、检验等顺序进行理解、掌握。而物质的存在、制备、用途都取决于物质的性质,因此学习中应紧紧抓住物质的性质去带动其他。如依据氢气的可燃性和还原性来推导它的用途、存在、检验,不仅省去了知识的死记硬背,也使知识在应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提升。
2.以元素周期律为依托的考查
例2.(2016·全国卷Ⅰ)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 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上述物质的转化关系如下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原子半径的大小w
b.元素的非金属性z>x>y
c.y的氢化物常温常压下为液态
d.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为强酸
解析:这是一道用元素周期律理论推断元素及其化合物性质的试题。短周期元素w、x、y、z的原子序数依次增加,m、p、r是由这些元素组成的二元化合物,n是元素z的单质,通常为黄绿色气体,则z是氯元素;0.01 mol·l-1 r溶液的ph为2,说明r是强酸,因此w是h;q的水溶液具有漂白性,s通常是难溶于水的混合物,根据转化关系图可知m是水,r是氯化氢,q是次氯酸,p是甲烷,因此x是碳元素,y是氧元素。同周期自左向右原子半径逐渐减小,同主族自上而下原子半径逐渐增大,则原子半径的大小wx,氯的含氧化合物中氧元素表现负化合价,说明氧元素的非金属性比氯的强,高氯酸为强酸,碳酸为弱酸,说明氯的非金属性比碳的强,则元素的非金属性y>z>x,b项错误;y的氢化物是h2o或h2o2,常温常压下都为液态,c项正确;x的最高价氧化物的水化物是碳酸,碳酸为弱酸,d项错误。答案为c。
复习对策:用元素周期律的理论指导各族元素性质的学习,是物质的性质及制备复习的基本思路,成功的元素化合物课无不体现理论的指导作用。由元素周期表、周期律为线索,以cl、s、n、c、si等非金属元素,na、mg、al等金属元素的主干知识为核心,分类总结、对比,构建知识网络,用化学理论揭示知识的内在联系,显示出元素化合物教学的严密性、规范性,对知识的系统化、结构化,对防“散”治“乱”都是很有效的。因此,在复习物质的性质及制备时,要充分发挥化学理论的灵魂作用,使元素化合物知识课有足够的广度和深度。
3.从生活、生产实际的角度进行考查
例3.(2016·全国卷Ⅲ)化学在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下列对应关系错误的是( )
解析:这是一道与日常生活紧密相关的试题。fecl3与cu反应生成fecl2和cucl2,说明cu的还原性大于fe2+,不能说明 fe的还原性(或金属性)比cu强,故b项错误。答案为b。
复习对策:物质的性质及制备知识与人们生活中的衣、食、住、行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物质的性质及制备知识若不与实际结合,将成为空中楼阁。无论是为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还是为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知识运用能力,都必须在复习中体现“化学与社会”这个命题。重视元素化合物与社会、生活、环境、科技的密切联系,才能通过元素化合物的教学,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和热爱科学的情感。如在学习no、no2性质后,要联系“雷雨与庄稼”、酸雨、汽车引擎點火时产生氮氧化物的污染问题,要联系硝酸、化肥的生产。
4.元素化合物知识网的构建
物质的性质及制备
本文2022-11-08 00:18:36发表“文化教育”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42299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