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路桥区城市化发展调查报告

栏目:调查报告发布:2005-11-17浏览:2246下载140次收藏
——确立“四高”目标 加快城市化进程
    1998年底,省第十次党代会不失时机地作出了加快推进城市化的战略决策。2000年底,路桥区委、区政府出台了《关于加快推进路桥城市化的实施意见》。几年来,路桥的城市化工作取得了长足的进展。世纪之初,路桥面临着更为艰巨的发展任务。本文针对路桥区在城市化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加快路桥城市化进程的一些看法。
一、路桥城市化发展的基本现状
    路桥自1994年4月撤镇建区以来,经济和社会获得了迅猛发展。1995年底全区国内生产总值43.20亿元,2001年已达96.43亿元;财政收入从2.35亿元提高到8.13亿元;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已分别达到10680元和5710元。路桥区的国内生产总值在全省各县(市、区)的位次已从1995年的第41位升至2000年的第31位。经济的迅猛发展有力地推进了城市化进程。全区非农人口由1995年底的3.76万人增加到2001年底的5.71万人,按城镇常住人口计,我区实际城市化水平达35%左右,初步形成了以城区为中心,以金清镇为次中心,以新桥为重点镇,横街、蓬街为一般镇,中心村五个层次的体系等级结构,形成了以104国道、白金线、机金线、机新路为骨架的城镇体系基本框架。
在城市规划的指导下,城市建设快速发展,城区建成区面积从3.5km2扩展到16km2。各类生产要素向城区集聚的速度不断加快,资源配置日趋合理,城市功能日益完善,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进一步增强,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载体。
虽然建区以来我区城市化进程有所加快,城市化水平略高于全市水平,但我们也应该看到,我区“农民变市民”这种本质意义上的城市化进程并不快,城市化发展不仅速度不够快,而且质量也不高,与工业化发展水平相比,更是滞后。国际上同等工业化水平的国家和地区,城市化水平至少比我们高15-20个百分点。
二、当前路桥城市化发展面临的几个问题
(一)区域集聚度低,转移农村劳动力的拉力不足
    与一些沿海省份、地区相比,我区城市化的速度和质量明显落后,尤其在经济快速发展过程中未能形成一批强有力的龙头骨干企业,我们城区的集聚和辐射能力较弱,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力不强。同时也由于小城镇建设滞后,影响了区域城镇体系整体功能的发挥。
路桥要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首先必须解决农业和农村问题。目前,农业和农村经济的突出问题,已从农产品短缺,转向农民收入过低和增长乏力,其根本原因在于农民过多。解决农民收入问题的根本出路是减少农民。全区现有农业劳动力8.9万人左右,耕地19.29亩左右,劳均耕地只有2.17亩(全国平均劳均耕地面积为5.6亩),今后耕地会进一步减少,农村剩余劳动力会继续增加。
减少农民,仅靠使农业劳动力转移到工业是远远不够的。在前20年中,发展乡镇企业的农村剩余劳动力就地转移模式对增加农民收入、壮大农村集体经济力量和提高工业化水平、加快增长速度,起到了积极作用。但这种模式带来的最大问题是难以拓宽第三产业的就业门路。人口必须集中到一定规模,第三产业才能盈利,才能作为产业来经营。我区乡镇企业职工绝大多数集中在农村,没有有效促进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适当集中,第三产业难以得到发展。
从发达国家的情况看,现代社会创造就业机会的主要是第三产业。如美国农业人口仅占总人口的3%,现工人(制造业)也仅占总人口的17%,而且这个比例还在下降。也就是说绝大多数的就业岗位来自第三产业。如韩国、菲律宾、泰国、印度尼西亚四国在70年代初期到90年代初期,农业剩余劳动力大规模向非农产业转移期间,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分别为1:1.5、1:2.9、1:2.5和1:1.9。即第二产业每增加1个就业岗位,第三产业相应地增加1.5到2.9个岗位。我国乡镇企业高速发展的1979年到1996年期间,乡镇企业中的第二产业职工净增7839万,交通运输和商业饮食及其他行业仅增加2739万(不是第三产业的全部),第二产业与第三产业新增就业之比为1:0.35。大到全国,小到我区,第三产业还相当落后,就业容量有很大潜力。
从我区情况来看,目前全区第三产业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约为36.1%,世界平均水平约为63%,发展中国家约为45%。这些年来,尽管区委、区政府积极采取各种措施,加快第三产业的发展,但增长速度没有象人们预计的那样快,这与我区城区规模小、人口集聚度低、城市化水平低直接相关。
(二)城市化滞后,制约了工业化的快速发展
建区以来,我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国内生产总值年均增长率达19.1%,产业结构伴随着经济规模的扩大和加速调整并有所优化,资金积累和人才引进取得明显成效。从这个意义上说,我区已基本完成了工业化初期阶段的任务,正在向以产业升级、技术进步、集约经营、外向发展为特征的工业化中期阶段迈进,而且面临着提高经济增长质量为特征的重要转折。技术进步、产业升级,特别是规模化、集约化经营必须具备一定的要素集聚规模。目前全区工业产值的大部分在于乡镇企业,比重超过80%。由于布局分散、规模偏小、基础设施落后,难以实现产业的上规模上水平。从前几年的发展情况来看,我区经济增长有明显减缓的趋势。这就需要加快生产要素向城市集聚,推进城市化进程。同时,从更大范围来说,当前短缺经济的市场环境已经过去,工业品相对过剩、市场需求不足,已成为制约工业持续发展的重要原因,而造成工业品市场需求不足的根本原因就在于城市化滞后。
(三)城市化水平低,影响了可持续发展
与全省的情况一样,我区工业化走的是自下而上的路子,乡镇工业遍地开花,企业规模小,技术含量低,污染点多面广,治理十分困难,特别是少数镇(街道)污染非常严重,从城市规划上控制已很难起到作用。路桥河网发达,但河道污染非常严重。水和空气的污染已成为影响我区发展硬环境的重要因素。因此,迫切需要加快人口和生产要素的集聚,提高企业的技术含量和生产规模,推进城市化进程,逐步创造条件解决这些污染问题,改善大范围的生态环境和以城市为主体的人居环境。
我国各类城市和村镇的人均建设用地(建成区面积)分别为:特大城市75m2、大城市99m2、中等城市105m2、小城市132m2、建制镇149m2,而村庄则为168m2,比城镇的平均用地108m2高出60m2,我区的情况也是一样。我区土地集约利用水平低,土地浪费现象较为严重。从人口文化素质和文明意识来看,虽然几年来都在逐步提高,但整体上市民的城市意识仍很缺乏。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化的可持续发展。
三、推进路桥城市化进程的几点思考
21世纪是城市的世纪,城市是社会发展的主要推动力,全球竞争主要表现在城市竞争。加快推进城市化进程,既是我区提前基本实现现代化必须跨越的历史阶段,也是解决目前及今后经济社会发展诸多难题的关键。这对从根本上解决农民收入问题,有效增加就业,扩大内需,带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和社会进步,以及促进可持续发展,都具有十分重要的战略意义。为了提升路桥的城市竞争力,在推进城市化进程中,应确立“四高”目标:
(一)高起点规划,科学制定发展蓝图
城市规划是城市建设的灵魂,它决定着城市的发展方向,推进城市化首先要搞好城市规划。党的十六大提出要走有中国特色的城镇化道路。我们路桥应突出路桥特色,根据目前经济较为发达、地域联系较为紧密的特点,加快城乡一体化进程。应按照“拉大空间、注重特色、城乡同步、协调发展”的要求,抓好规划的编制和实施工作。
建区后,我区先后完成了分区总体规划、城镇体系规划、全部建制镇的总体规划和大部分的中心村建设规划,以及4.32km2的远东商贸广场城市设计、路桥历史文化保护区保护规划等。1995年编制的分区规划在规划近期较好地指导了城市建设。由于路桥的建设速度很快,目前,原分区规划的远期2010年规划用地已基本实施完毕,但规划调整还未确定。近年来,这种规划滞后  影响工业、商贸业发展的状况已日益显现。2001年全区行政区划调整后,由原先的4街道7镇1乡变为6街道4镇,2001年底,城区6街道国内生产总值57.69亿元,占全区的59.8%。6街道总面积达124.2km2,占全区45.3%, 建成区面积16km2。鉴于这种状况,推进
解锁后支持完整在线阅读或下载编辑海量优质内容资源

路桥区城市化发展调查报告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