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6浏览:2689下载179次收藏

党建工作深度介入加快发展

杨静(资阳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党建工作必须深度介入加快发展”,这是市委对新形势下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工作一个全新的命题。为此,我们突出了党建工作服务保障、深度介入发展大局的“六个必须”理念,即党建工作必须服务加快发展,必须服务经济建设主战场,必须服务基层一线,必须服务完成重大任务,必须服务扶贫攻坚和民生改善,必须服务党员、干部和人才。我们不断创新基层党建载体,狠抓制度配套,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创新发展、协调发展、科学发展。

首先,注重基层党建工作制度配套。去年10月,我们结合贯彻党的十七届四中全会精神,制订了基层党建工作“1+7”制度规范,即1个总体意见和7个配套实施办法,研究完善了党代会常任制6个办法、机关党建走在前头“1+2”、党建带“三建”“1+3”、农村党建“四议两公开一监督”、社区党建“四有一化”、村级组织换届实施意见等一系列配套文件,初步形成了基层党建工作制度体系。

其次,全面启动农村党建提质扩面。认真梳理农村党建综合示范带建设实施7年来的成功经验,去年8月又启动了提质扩面计划,以3年为一个周期,每个周期实施900个村,力争到2020年,全市2801个村全部达到提质扩面要求。首批900个提质扩面村突出把加强带头人队伍建设作为农村党建重点,制订了加强村级组织带头人建设的十条措施,启动了“千村能人计划”和“百名大学生村党支部书记计划”,抓住村级组织换届契机,努力选好带头人、带出强班子。突出把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建设作为一项硬任务,抢抓时间、严把质量,预计今年9月底前可全面完成1809个村级组织场所、1412个远程站点建设任务。

第三,深入实施“领导联村、部门帮村、干部驻村”行动。全市780名市、县级领导干部,350个市、县级部门,6420名科级以下党员干部,与贫困村、贫困户结成帮扶对子1.06万个,坚持“一路二水三产业四增收”的思路,坚持扶贫与扶智并举,努力推动扶贫村实现“五个明显改观”。目前,已送去帮扶资金9000余万元,致富项目1600多个,开展技术培訓30余万人次。

第四,不断拓展党员干部锻炼培养方式方法。从去年起,我们坚持每年商请中直机关和省级部门下派一批干部到资阳市挂职帮助工作,从市、县部门推荐一批后备干部到上级机关培养锻炼,下派一批机关干部到重大工作、基层一线实践锻炼,分期分批选派干部赴外集中学习锻炼。截至目前,参与“双挂双派”计划干部累计达1000多人次。突出把开展“争当‘三最党员干部”活动作为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载体,把“党性最强、工作最好、作风最正”作为党员干部争优标准,全市6556个基层党组织、17.3万名党员迅速掀起创先争优新热潮,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今年“七一”,30个“五好四强”基层党组织、80名“三最”党员干部代表受到了市委的表彰。

黄玉斌(安岳县委常委、组织部长):党建工作深度介入加快发展,既是资阳市委提出的明确要求,又是党建工作彰显生机活力的基础和源泉。为此,我们始终着眼提高介入度,紧扣县委中心工作,服务大局,以创新的举措推动基层党建集群发展,努力建设基层党建改革创新试验田、典型经验展示区、介入发展示范带。

为整合群团力量、提升服务能力,我们以党建带工建、带团建、带妇建为抓手,以“一城一带一中心”为重点,以“三进、三创、三联”为载体,同步跟进组织建设,同步跟进人才培养,同步跟进活动开展。近年来,全县新成立工青妇基层组织267个,培训工青妇干部600余名,建立党员、团员、妇女创业示范基地40个,评选“党员示范岗”、“工人先锋号”、“青年文明号”、“巾帼示范岗”等近4000个,形成了党群组织共建、队伍同抓、作用互促的生动局面。

为让群众明白什么是科学发展观、如何实现科学发展,我们创新提出建立“科学发展·党建示范区”,选择工业园、13个先进村和4个后进村进行试点,组织开展“三园、六中心、五大院、三示范”创建活动,引导广大群众用科学发展观助推发展,树起了科学发展示范标杆。

为推动党建工作与经济发展相融互动,我们紧跟产业布局和交通发展,按照“整体规划、分期实施,抓点示范、以点促面”的思路,统筹推进基层党建、特色产业、基础设施、乡风文明“四大建设”,全面构建“一区两圈五带”的农村党建示范带提质扩面新格局。目前,第一个建设周期涉及的271个村已新建农房3110户、公路106公里,新种植经济林3.6万亩,培养种植养殖业大户1095户。

努力拓展创先争优的实践路径

代顺兴(绵阳市委党建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 按照中央、省委的统一部署,绵阳市借鉴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做法,根据地震重灾区的实际,以“加快建设灾后美好新家园、加快建设西部经济发展高地、加快建设绵阳科技城”为主题,各个行业党组织根据自身特点和实际,创新载体,突出干事创业,引导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岗位创先进、争优秀,全面扎实推进创先争优活动的深入开展。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重在干事创业、务求落实。一是突出干事创业,做到行动有载体。各级党组织从实际出发,紧扣科学重建、科学发展大局,精心设计活动载体,让每一个基层组织和党员都参与到创先争优活动中来,并通过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众组织,带动全社会开展创先争优。二是推行公开承诺,做到党员形象有展示。把解决的突出问题,向群众公开,把党员的身份亮出来。采取领导点评、群众评议等方法,做到让先进者有光荣感、后进者有危机感、平庸者有责任感。在政务服务中心、公共交通、医疗卫生等直接与群众打交道的窗口行业,开展亮党员身份、公开服务承诺、比服务态度服务质量等活动。三是坚持群众满意,做到评判有标准。把群众呼声作为第一信号,把群众需要作为第一选择,把群众满意作为第一标准,千方百计为群众排忧解难。把创先争优活动中可以解决什么问题,应该解决什么问题,首先解决什么问题调查清楚,做到心中有数,分轻重缓急,逐个排序,认真解决,把创先争优活动办成“民心工程”、“群众满意工程”。

突出干事创业,做到行动有载体。在农村,全市已规划“春风式示范村”500个,着力打造一批新农村示范点。在机关单位,以“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为抓手,积极构建党员干部联系群众新机制,目前全市党员干部共联系村2553个、社区102个,联系和帮助贫困户89769个;在城市社区,开展党员“进百家门、问百家事”,通过党员示范楼院、党员义工等活动,帮助解决社区居民就业、上学、看病等问题;在企业,组织开展“为社会作贡献、为党旗增光彩”,“争当岗位能手、争当员工标兵”等活动;在流动党员中,组织开展“为他乡繁荣当先锋、为家乡发展作贡献”活动。

虎开仲(巴中市委组织部纪检组长):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既是着力点,又是关键点。巴中市明确提出了“到2012年‘七一前,农村‘五好四强先进基层党组织达三分之二以上,‘五带五争优秀共产党员达一半以上”的创建目标。

培植典型立标杆。发挥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是把农村创先争优活动引向深入的重要途径。我们在全市大力实施“326农村党建示范工程”,通过巩固提高、集中打造、示范带动 “三个一批”和3年的努力,创建市级农村党建示范点200个以上、县(区)级以上党建示范点600个以上,形成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示范群体。

选好支书强保障。按照“一好双强”的要求,选好配强基层党组织带头人,是引领农村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关键。我们坚持直选一批,把农村思路宽、办法多、懂经营、会管理,能团结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优秀党员选入村级党组织书记队伍;回引一批,动员外出务工或经商创业取得成效的优秀党员回村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公选一批,面向社会公开选拔“双带”能力强的党员和能力突出、群众公认的优秀大学生村干部担任村级党组织书记;下派一批,从县、乡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中选派善于抓发展和做群众工作的党员到村任职。目前,全市有132名在外务工人员、转业退伍军人或乡镇企事业单位党员回到本村任职,从市、县、乡机关选派689名干部到村锻炼。

整顿后进破难点。市委在抓好先进村、示范村建设的基础上,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启动了新一轮后进村整顿工作,集中整顿后进村、问题村106个,把“难点村”治理成了“亮点村”。

结对共建增合力。把创先争优与城乡党组织“结对共建”紧密结合起来,通过广泛开展“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积极推行挂靠联建、强弱联建、村企联建、社企共建、行业统建等多种共建模式,全市有560多个机关单位党组织、5200多名机关单位党员分别与农村党组织和党员结成帮扶对子,形成了城乡党建资源共享、功能互补、双向受益、共同提高的工作格局。创造性开展“领导干部回乡开展群众工作”活动,7000余名副科级以上领导干部回到自己的出生地或成长地(村或社区),与困难党员和群众结成对子,宣传政策、调查实情、解决问题,受到农村党员群众的普遍欢迎。

把基层党组织建成坚强堡垒

黄剑庆(内江市委党建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 近年来,我们始终遵循“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工作理念,找准基层组织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的着力点,大力开展农村党建“三级联创”,“示范村建设”,“支部+协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万村党建富民、建设美好家园”,社区党建“凝聚力工程”、以“四有一化”为重点的“五大体系”建设和非公企业“三心一推进”等活动,增强了基层党组织的生机与活力。

为适应城市和农村发展的需要,我们积极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方式,在楼宇院落、集贸市场、工业园区、流动人口集中区灵活设立党组织,采取“四带四联”(以强带弱、以快带慢、以大带小、以城带乡,村村联建、村居联建、村企联建、产业联建)等模式联建党组织;采取“4+4”措施(“找、派、代、联”四项措施+定期汇报、登记报告、年检年报、挂牌销号、督查通报四项制度),强势推进“两新”组织建党组织工作。目前,全市符合建党条件的非公经济组织建党组织率达100%,规模以上非公企业建党组织率达100%;全市新社会组织建党组织率达28.1%,其中有专职工作人员的建党组织率达62.9%。

我们广泛开展“四强”党组织创建活动,大力实施村党组织书记“头雁”工程、素质工程、帮带工程、激励工程。通过“三选三引”(本村选、跨村选、社会选;引导上级机关事业单位优秀党员干部到村任职、引导机关企事业单位退休党员回乡参选、引导在外务工经商人才回乡参选),着力选好配强乡镇、村(社区)党组织领导班子。近4年来,依托在内江的高校和各级党校,对全市2000余名村党支部书记进行了两轮集中培训;对1500余名大学生村干部进行了全面培训。目前,全市“四强”基层党组织达1190个,涌现出了“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威远县向义镇大冲村等一大批先进基层党组织。

杨登廷(乐山市委副县级组织员、组织科长):我们紧紧围绕市委的中心工作,每年经过调查研究,提出一批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课题,在实践中加以解决,推动了基层党建工作的创新发展。

五改五创,积极创建和谐党支部。2007年6月,我市制发了开展“和谐党支部”创建活动的实施意见,以 “改进组织建设,创建坚强战斗堡垒;改进工作制度,创造一流管理机制;改进活动内容,创立党员满意载体;改进活动形式,创新教育方式方法;改进党员管理,创优先进队伍形象”为抓手,与三级联创、党建示范带打造、和谐社区创建相结合,在全市8000多个党支部中广泛开展“和谐党支部”创建活动,积极解决农村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有弱化趋势、社区党组织群众认同度不高、非公有制企业党组织政治核心地位不明显以及机关党支部工作不到位、制度不完善不落实等突出问题,取得了良好效果。

互动双赢,全面推行党员旁听制度。去年,我市全面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拓宽了党员意见表达渠道,促进了基层党委科学决策,真正实现了党的重大决策从“闭门定”到“公开定”的转变。推行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议制度以来,全市355个基层党委召开会议1125次,邀请党员旁听1116次,邀请率达99.2%。

建立青年支部,探索破解党员发展难题。2007年9月,我们制发了《关于建立农村“青年支部”的意见》,把提高农村青年党员比重作为突破口,立足“对接农村青年多样化需求,搭建农村青年成长平台”,以“建组织、抓管理、架金桥、促发展”为工作思路,依托乡镇党委建立农村青年党支部,拓宽农村青年入党渠道,实现了聚先锋、强组织、促发展的良好效应。目前,全市211个乡镇均建立了农村青年党支部,累计发展448名农村优秀青年入党。这一创新做法,有效破解了农村青年入党难、不愿入党等问题。

“三村建设”引领推动农村科学发展

陈良云(达州市委党建办主任、组织部副部长):近年来,达州市着眼探索党管农村工作新模式,突出党建为民、富民安民实效,以“三村建设”为载体,引领推动新农村建设。

着眼执政为民,增强村级班子队伍带村能力。为适应农村经济结构、产业布局、党员流向等发展变化,立足就地选才,推行“四评‘村官”、目标选人等公推直选民主模式,3年来,全市2770多个村选优配强了村党支部书记,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凝聚力和创新力明显增强;立足多方引才,在退伍军人、退休干部、务工人员、大学村干部中优选1200余人充实到村党支部班子;立足下派育才,选派1000多名市、县、乡机关年轻干部和1787名大学生村干部到“三村建设”示范村任职;立足培养成才,实施“双培双带”工程,着力把农民致富能手培养成党员,把党员致富能手培养成村干部,全市培养8000多名基层“双带型”干部。

着力发展富民,强化人才科技兴村实效。实施“万名讲师团计划”、“万名骨干人才培训计划”,办好“农民夜校”、“农家课堂”等农村党员干部实践培训基地,整合远程教育资源,全面提高农民的综合素质。近年来共培训村干部1.1万多人次,“土专家”、“田秀才”7.56万人次,农民工480万人次,培养实用技术人才1.8万名。实施科普惠农兴村计划,选派科技特派员驻村,开展科技服务,推行党员农贷快车、“支部+协会” ,在产业链建立党组织。全市共组建各类专合组织1650个,带动农户55万户。

着重维稳安民,提高民主法治管村水平。坚持乡村事务阳光运作,规范村务公开、党务公开制度,实施“四议两公开两监督”工作法。健全基层党内民主,坚持“村官”民选,推广“四評‘村官”、村务民主听证、民主议事“五步法”、党员旁听基层党委会等经验。完善村级组织议事决策机制,坚持村事民决,研究村务请村民听证,村级重大事项交由村民或村民代表会议投票表决,执行结果由村民评判议决。强化普法宣传教育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健全群众利益诉求表达机制,及时掌控社情民意,化解矛盾纠纷,维护群众利益。扎实开展“平安村”、“民主法治示范村”、和谐村组、和谐家庭和遵纪守法户等文明创建活动,带动和促进乡风文明。

(本刊记者整理)

创新推进基层党建工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