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2019邵阳县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6浏览:2537下载203次收藏

摘 要 为进一步摸清我镇主要耕作土壤供肥性能,主要作物需肥规律和肥料增产效应,优化测土配方技术参数,准确掌握测土配方施肥模式下化肥利用率现状,根据省上肥站《2019年主要农作物化肥利用率田间试验方案》,我镇在古娄村6组李中华承包的责任田上进行了该项田间试验工作。

关键词 土壤;施肥;双季晚稻

1 材料和方法

1.1 供试土壤

试验田安排在邵阳县谷州镇古娄村中庙片6组李中华的责任水田里进行,田块经纬度:东径111.30'11〃,北纬27.06'47〃,海拔301米,土壤类型为潴育型水稻土类黄沙泥土,为我镇具代表性的主要水稻土种之一,肥力中等,易排灌,责任田面积2.37亩,前作为早稻。

1.2 供试作物

桃优香占

1.3 供试肥料

有机肥为还田秸杆,氮肥用尿素(n46%),磷肥用钙镁磷肥,(p2o512.5%),钾肥用氯化钾(k2o60%)。

1.4 试验设计

共设四个小区,不设重复,小区随机排列

处理1:无n区(pk);处理2:无磷区(nk);处理3:氮磷钾区(npk)。处理4:无钾区(np);

小区设计:小区一字隨机排列,长方形,规格:4*5米(20m2);小区间田埂高16cm,宽20cm,加厚农膜覆盖压实,外设保护隔离,单排单灌防串肥串水。在试验前用5点取样法取土样1kg;田间管理措施一致,各小区按设计标准分别施肥,收获时单打单晒,采集收获期作物籽粒和茎叶样品交县局土肥站检测。

各处理施肥水平(折亩纯施kg)

处理1:无氮区,施氮0、施纯磷4.0kg,纯钾6.0kg;

处理2:无磷区,施磷0、施纯氮9kg,纯钾6.0kg;

处理3:氮磷钾区,施纯氮9kg,施纯磷4.0kg,施纯钾6.0kg。

处理4:无钾区,施钾0、施纯氮9kg,施纯磷4.0kg;

施肥方法:除无磷区外,其它三个小区磷肥作底肥,氮肥基追肥比例为7:3,钾肥基追肥比例为1:1,移栽后5天施追肥。

2 试验操作

7月18-19日,全田每亩撒施2kg锌肥,1kg硼肥,再翻耕稻田,分厢,按照试验设计标准施肥。7月20日插秧,在插秧前打-次农药。8月18日、9月6日、10月2日选择对口农药防治病虫害

3 田间记载

生育期记载:处理1、2、3、4播种期均为6月22日,移栽期均为7月20日,返青期为7月25日,始穗期分别为:9月10、11、12、10日,成熟收获期均为10月23日,全生育期分别为118天、119天、120天、119天。

3.1 产量构成因素及表现

3.2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晚稻植株全量氮磷钾含量的影响

从上表可以看出,不同施肥处理植株体中全量氮磷钾含量不同,但缺素区对应的养分元素含量比全肥区要低。

3.3 不同施肥处理对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的影响

(1)常规施肥处理氮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处理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氮素吸收量=(谷粒产量×谷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谷粒产量×100=2.34(kg/100kg)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13.48kg

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产量×无氮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6.52kg

氮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氮总量-无氮区作物吸氮总量)/所施肥料中氮素的总量×100%=40.04%

(2)常规施肥处理磷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处理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磷素(p2o5)吸收量=(谷粒产量×谷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谷粒产量×100=0.56(kg/100kg)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磷(p2o5)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磷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3.23kg

无磷区作物吸磷(p2o5)总量=无磷区产量×无磷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2.15kg

磷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磷(p2o5)总量-无磷区作物吸磷(p2o5)总量)/所施肥料中磷素(p2o5)的总量×100%=24.68%

(3)常规施肥处理钾肥利用率

常规施肥处理每形成100kg经济产量钾素(k2o)吸收量=(谷粒产量×谷粒养分含量+茎叶产量×茎叶养分含量)/谷粒产量×100=2.07(kg/100kg)

常规施肥区作物吸钾(k2o)总量=常规施肥区产量×施钾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11.92kg

无钾区作物吸钾(k2o)总量=无钾区产量×无钾下形成100公斤经济产量养分吸收量/100=9.20kg

钾肥利用率=(常规施肥区作物吸钾(k2o)总量-无钾区作物吸钾(k2o)总量)/所施肥料中钾素(k2o)的总量×100%=41.4%。

3.4 肥料利用率试验结果

双季肥料利用率(%):氮肥为40.04%,磷肥为24.68%,钾肥为41.4%。

4 分析总结

(1)4个处理间产量比较为:处理3氮磷钾区>无钾区>无磷区>无氮区>达显著效应。

(2)生育期对比:氮磷钾区肥料供应充足,生育期相对较长,比其它三个处理成熟期延长1-2天,无氮区从营养生长转入生殖生长时间比npk小区早2天。

(3)无氮区株高穗长有效穗明显低于氮磷钾区,无钾区株高穗长有效穗千粒重低于氮磷钾区,说明钾肥对壮籽作用极其明显,其它三区千粒重无显著区别。

作者简介:刘爱凤(1969.8-),女,大学文化,长期从事农业技术推广与研究工作。

2019邵阳县双季晚稻肥料利用率试验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