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稻田杂草防治的有效策略
何伟
摘 要:近年来,许多地区的稻田内杂草丛生并有逐渐泛滥成灾的趋势,水稻种植质量和经济效益受到了严重威胁。从气候、地理、药剂3个方面分析了影响稻田杂草防治的因素,并从农业防治和化学防治两方面阐述开展稻田杂草防治的措施。
关键词:稻田杂草;防治;有效策略
文章编号:1004-7026(2020)21-0092-02? ? ? ? ?中国图书分类号:s451.2? ? ? ? 文献标志码:b
稻田内杂草泛滥严重影响水稻健康生长,增加了农民的工作量。探索有效开展稻田杂草防治的策略,采用因地制宜的方式彻底消除稻田内的杂草,是推动水稻提高产量、增加农民经济效益的关键。
1? ? 影响稻田杂草防治的因素
1.1? ? 气候因素
从生存环境来看,水稻喜爱多湿、高温以及短日照的天气。水稻对土壤的环境要求不高,最好的种植土壤是水稻土。因此在纬度、地形、海拔高度、温度、季风、降雨量等因素的综合考量下,我国水稻种植区域呈现东南地区较多且集中,西南地区垂直分布,西北地区较少且零散分布。总体来说,我国水稻种植区域由北到南逐渐增加、由东到西逐渐减少。东南地区是最为密集的水稻种植区域,为季风性气候,显著特点之一是风力较强且南北风频繁交替。该区域植物的蒸腾作用较强且土壤温度较低,温度较低会导致药剂渗入土壤后的扩散能力及下渗能力均有一定程度的减弱,严重影响杂草防治药剂的活性与使用效果。在水稻的种植过程中,经常出现在水稻插秧前杂草防治药剂失效的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之一是土壤温度较低,影响了药剂的活性。
季风气候的另一大特点为风力较强,也会影响杂草防治药剂的作用。大风导致药剂无法在土壤中均匀扩散,常常会导致下风口土壤药剂含量过高,导致出现药害现象[1]。
1.2? ? 地理因素
水稻种植地区的地形一般是平原或丘陵,但某些水稻种植于较为低洼的区域,这也是影响杂草防治药剂作用的一大因素。地势低洼、降水量充沛,导致土壤水层无法准确调控。低洼区域水层深度较大,大部分地区在10 cm以上,有些地区的深度可以达到15 cm以上,在水层深度的影响下药剂使用效果会受到很大影响。喷洒杂草防治药剂后,药剂溶入到土壤水层中,受水层过深的影响,药剂浓度大大降低,影响了杂草防治药剂的防治作用。为了保证药剂的防治效果,农民只能增加药量来保证浓度,一旦药量控制不好,防治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1.3? ? 药剂因素
药剂选择也会影响杂草的防治效果。如今市面上杂草防治药剂品种五花八门,其防治效果也是良莠不齐。从成分上看,许多杂草防治药剂的有效成分已经被使用了很长的时间。随着生物不断进化,许多杂草对这些传统的除草剂成分已经产生了较强的耐药性。市场上也逐渐出现了一些新型、复配的杂草防治药剂,但这些除草剂的防治效果仍有待时间检验,其实际除草效果难以得到保证。同时,一些非法不良商家在利益的驱使下,制造出有效成分含量低于规定值的杂草防治药剂。一些稻民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购买了这些藥剂,使用后无法达到预期效果[2-3]。
2? ? 稻田杂草防治的有效策略
2.1? ? 农业防治
在2006年全国植保工作会议上,提出了绿色防控技术这一技术性概念。这一概念的核心内涵是“绿色植保”,主要目的是人为控制农作物虫害,从而保证农作物生产过程、农作物生产成品以及农业生产生态环境的安全性。绿色防控技术是在“公共植保、绿色植保”这一概念的基础上,依据“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综合考量并结合我国植物保护的现实需求及我国农业中可应用的技术方式之后所形成的一个关于植物保护的概念[4]。
在绿色防控技术这一概念的引导下,农业生产人员可以采用多种方式来实现控制虫害的目的,其中有农业防治、物理防治以及生物防治,同时还有生态调控以及科学、合理、安全使用农药的技术,借助这些方式可以达到促进农业增收、增产的目的。绿色防控技术是有效开展杂草防治的一大策略,主要包括以下4个方面。
第一,清除杂草种子。杂草在生长后,根会牢牢地固定在农田中,较难除去,因此在插秧前需要整平农田,并尽可能清除其中的杂草种子。
第二,精选稻种,保证稻种精良。部分农户在播种时没有对稻种进行筛选和精选,导致种植时部分草籽混合在稻种之中,为稻田杂草防治带来困难。在选择稻种时需要进行严格筛选,可以通过过筛或盐水来进行选种。由于大部分的杂草种子较轻,这两种方法能够清除大部分较轻的小型杂草种子。
第三,对稻田施用已经充分腐熟的农家肥来进行防治。在利用农家肥时,需要注意对其进行充分腐熟发酵,同样要避免农家肥中混有杂草种子。通过充分腐熟发酵,使得农家肥中的杂草种子完全失去发芽能力和生物活性。
第四,清除稻田田埂、池边等周边的杂草。稻田在插秧阶段需要大量水源,而杂草种子在未成熟前较轻,容易附着在田埂渠边等区域并经由水源进入稻田。因此需要清除田边的杂草,避免在灌水阶段不慎将杂草种子带入稻田之中。
运用农业防治的理念进行杂草防治,既能保护生态环境,又能取得良好的防治效果,还可以改进和提升耕作方式。采用秋翻春旋进行农业防治就是一种耕作方式的创新和改进。为了减少下一年杂草的生长率,农业人员可以对土壤深翻15~20 cm。运用这种方法可以将杂草翻到土壤表面,有效降低杂草的次年发生率。有效防治杂草的另一个途径是增加水稻的营养吸收能力。可以采用冻融交替的方式改进土壤的理化性质,从而提升和改进水稻根系的生长环境,促进水稻根部生长。改变后的土壤理化性质更适合水稻根系生长,通过提升根部营养吸收能力的方式有效促进水稻生长[5]。
2.2? ? 化学防治
化学防治是指利用化学药剂来开展杂草防治工作。采用化学药剂进行防治,既有其独特的优点,也有缺点。
化学防治的优点是使用方式简单易学、防治效果较好,适合用于急救且成本较低。同时使用化学药剂不受时间和空间的限制,一旦发现土壤中有杂草生长的趋势,农业生产人员可以立刻使用化学药剂开展除草活动。在农业发展的过程中,化学防治在杂草防治中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是随着农业不断发展,使用化学药剂的缺点也逐渐暴露出来。长期使用由某几种化学成分组成的杂草防治药剂,杂草会出现针对这些化学成分的耐药性,从而严重降低化学药剂的除草效果。若没有新型成分或组合的出现,杂草会难以控制,直至泛滥成灾。同时,大量使用化学药剂,会对空气、水源、土壤、农产品等造成一定的污染,威胁到人和其他生物的生存,破坏生态环境的平衡。
基于上述原因,需要广泛推广生态环保型农药。生态环保型农药是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能够很好地解决以上的问题。生态环保型农药的高效性使得在相同防治效果的要求下,较其他防治药剂,生态环保型药剂的使用量大大减少,从而很大程度地降低了杂草产生耐药性的可能性,低毒低残留的特点也能很好地解决环境污染的问题。为了将生态环保型农药推广出去,相关部门可以采用更为通俗易懂的方式向农民介绍这种农药的优点,例如采取顺口溜、播放介绍视频等更符合农民的接受能力和文化水平的方式来推广生态环保型农药。同时可以让农民免费试用生态环保型农药,招募技术人员进行免费讲课,向农民免费发放农药、教导技术。
化学防治包括以下2个要点。
第一,插前封闭与插后施药。插前封闭是指在水稻插秧前所要进行的准备工作。与其他作物不同,水稻插秧阶段的工作较为繁重且复杂。在插秧时利用药剂能够有效减轻工作量,达到省时、省力、高效的效果,但是在插秧前用药也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农药的有效时间[6-7]。这是由于在这一阶段部分杂草还没有长出,而在杂草长出后,农药的作用已经开始逐渐消失。插后施药是指在插秧后用药。相对插前封闭来说,插后施药更为费时,但却能够有效地延长农药的使用时间和有效期,具有更加良好的防治效果[8]。
第二,做到适时、适量、准确用药,尽可能地保护生态环境。在用藥时,需要根据杂草的生长状况进行选择,做到适时、适量用药。针对杂草较多、发生较为严重的区域,在保证能够不出现药害的前提下,可以适当加大用药量。在插前封闭阶段的使用量大约是正常情况下的1倍左右。在生产过程中,需要把握杂草的生长状态,进而准确把握农药的施用时间,使药效能够更好地发挥。在对土地进行整理和平整后,水绵越冬菌丝就会开始萌发和生长,在温度适宜的状态下,3~5 d就会形成团絮状,在这个阶段进行用药的效果最好。
3? ? 结束语
在稻田杂草防治的过程中,要重视影响稻田杂草防治的因素,并利用农业防治、化学防治的方法高效开展稻田杂草防治工作,保障水稻种植高产、高效。
参考文献:
[1]米靖.浅析稻田杂草防治措施[j].云南农业,2017(5):29-30.
[2]谭鸣.浅析生物防控去除稻田杂草的相关措施[j].种子科技,2018,36(10):89,91.
[3]郑福勇,王志国,郝延睿,等.简述稻田杂草防治策略[j].北方水稻,2015(5):58-59.
[4]仇玉静.稻田杂草防除技术[j].现代农业科技,2013(14):133.
[5]黄世文,余柳青,罗宽.稻田杂草生物防治研究现状、问题及展望[j].植物保护,2004,30(5):5-11.
[6]张夕林,张谷丰,孙雪梅,等.直播稻田杂草发生特点及其综合治理[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2000(1):117-118.
[7]马国兰,刘都才,刘雪源,等.不同除草剂对直播稻田杂草的防效及安全性评价[j].杂草科学,2014(1):97-101.
[8]强胜,马波.综观以化学除草剂为主体的稻田杂草防治技术体系[j].杂草学报,2004(2):1-4.
浅谈稻田杂草防治的有效策略
本文2022-11-06 10:27:43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962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