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人工培育白化中华乌龟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6浏览:2275下载272次收藏

任镇明 任绍明 任科明 刘冰晶

摘要:通过1只野生雄性白化中华乌龟(p)培育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将白化雄龟(p)与普通雌龟交配培育f1子代,将成熟的f,子代雌龟与白化雄龟(p)交配培育f2子代。经过7-8年的培育,于2008年培育的f3子代成功繁殖出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为首次人工成功培育出白化中华乌龟。现通过5代(f5)14批的培育,白化中华乌龟的出苗率已经达到80%以上,首次培育出稳定的白化中华乌龟基因。

关键词:中华乌龟;白化;人工培育

中图分类号:s966.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39-8114( 2020) 20-0130-04

dol:10.1408 8/j .cnki.issn0439-8114.2020.20.029

中华乌龟原隶属于淡水龟科( bataguridae)乌龟属(chinemys reevesii)[1],后被并人地龟科(g eoemydi-dae)拟水龟属(mauremys)[2,3],是中国传统中药材,本草纲目记载的12种龟鳖类药材之首[4]。中华乌龟也是中国名优水产,是近代人工饲养最早的龟类物种.现已被广泛养殖,截至2007年,中国饲养量就超过千万只[4]。

白化现象是动物体中的黑色素细胞缺乏酪氨酸酶,不能将酪氨酸转化为黑色素,因而皮肤呈白色、淡黄色、浅红色,眼球虹膜不含黑色素,显红色,并且透明[5,6]。白化个体在自然界十分罕见[7],但经过人工选育,能够培育出少量白化动物[8]。2001年,于山月龟谷饲养场收购得到1只成熟雄性白化中华乌龟(p),经过7-8年的三代培育,于2008年成功繁殖出人工白化中华乌龟个体,为首次人工培育白化中华乌龟。现在经过5代以上的培育,白化中华乌龟的出苗率已经达到80%以上。

1 饲养条件

1.1个体来源

白化中华乌龟(p)于2001年9月购自广州市花地湾市场,雄性,年龄8-9歲,背甲长12.3 cm,腹甲长11.2 cm,体重212 g。

雌性中华乌龟为普通个体,挑选出体色很淡的5只,属于山月龟谷饲养场自繁自养个体,年龄10-12岁,体重1512-1 673 g 。

1.2 饲养环境

饲养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为长方形白色pvc水池,面积1 mx2 m,其中水域面积1.5m2,沙池0.5m2,建于水面上,上部为陆地,下部为水下躲避洞,面积0.5 m2。水源为自来水,水位30 cm,放养水浮莲,透明度30 cm。

2 生物学观察及饲养

白化中华乌龟(p)背甲为乳白色,盾片连接处为白色,头顶乳白带黄,尾正面、指甲和四肢鳞片为乳黄色,脸颊、尾和四肢腹面为白色。眼球及虹膜为红色,并且透明。

白化中华乌龟(p)水栖性强,未见明显上岸晒太阳的现象。4-9月气温较高的时候,活动量和摄食量较大,投喂鱼虾、水果及颗粒浮水饲料,有追逐雌龟及交配现象。6-8月天气炎热,中午气温高于35℃,食欲下降,躲在躲避洞避暑。最适环境水温为24-30℃,每2-3天投喂1次。水温15℃时乌龟逐步进人冬眠,10℃时乌龟进入深度冬眠。翌年3月底,水温15℃时乌龟逐渐苏醒。

3 受精卵的孵化

将受精卵平行摆放到蛭石中,每个间隔2 cm,保持孵化介质的湿度9%~10%,空气湿度80%-90%,温度28-30℃,孵化期55-60 d。卵呈白色,长椭圆形,长径31.2-44.3 mm,短径13.2-16.4 mm,质量7.2-8.6 g。

4 白化个体培育

4.1 f1子代培育

将白化雄龟(p)与5只体色较浅的普通雌龟混养于饲养池,4-10月底有交配现象,5只雌龟产卵数、受精率、得苗率见表1。由于雌、雄比例过大(通常1:2-3),受精率偏低,尤其是2002年首次混合饲养,受精率仅为60%。孵化率普遍较高,均大于95%,个别1窝孵化率可达100%。2002-2004年f1子代培育中未得到白化个体。

4.2 f2子代培育

2004年9月,将白化雄龟(p)与2002年f1子代5只体色最淡的雌龟进行混养,弃去原普通雌龟,5只雌龟产卵数、受精率、得苗率见表2。由表2可知,2005-2007年,随着雌龟逐渐成熟,产卵量、受精率逐渐增大。2005-2007年f2子代培育中未得到白化个体。

4.3 f3子代培育

2007年9月,将白化雄龟(p)与2005年培育的f2子代5只体色最淡的雌龟进行混养,弃去原雌龟,5只雌龟产卵数、受精率、得苗率见表3。由表3可知,2008-2010年,随着雌龟逐渐成熟,产卵量和受精率逐渐增大。2008年f3子代已培育出白化个体,但白化率较低,为10.0%-16.7%。

4.4 f4子代培育

4.4.1 pxf3培育f4子代2010年9月,将白化雄龟(p)与2008年培育的f3子代3只白化雌龟进行混养,弃去原雌龟。

2011年4-7月白化雌龟(f3)共产卵4次,总计34枚,受精卵6枚,得苗5只,其中白化苗2只(雌性)。

2012年4-7月白化雌龟(f3)共产卵4次,总计68枚,受精卵49枚,得苗45只,其中白华苗17只(4雄、13雌)。

2013年4-7月白化雌龟(f3)共产卵5次,总计89枚,受精卵77枚,得苗75只,其中白华苗31只(11雄、20雌)。

4.4.2 f3xf3培育f4子代将2009、2010年获得的f3子代白化苗分别饲养在2个不同的饲养池中培育f4子代,产卵数及得苗率见表4。2009-2010年繁殖的白化f3子代雌龟和雄龟均不够成熟,在3岁龄时受精率极低,随着年龄增大,成熟度逐渐增大,产蛋量和受精率逐渐增大。f4子代已经可以较稳定地繁育出白化个体。f3xf3培育的f4子代白化率为30.0%-43.2%,pxf3培育的f4子代白化率为37.8% -41.3%。人工培育的f3子代白化基因数与亲本p已经较为接近了。

人工培育白化中华乌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