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甘薯品种对比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程金伍
[摘 要] 甘薯的单位产量极高,且抗逆性很强,是粮食、饲料两用作物,甘薯的种植可大大缓解我国粮食危机问题。如今,我国人民的温饱问题已得到基本解决,甘薯成为一种营养价值全面的农产品且深受消费者青睐,是多地区重要的经济作物。基于此,本文就多种鲜食甘薯品种进行对比,并分析鲜食甘薯的优质高产栽培技术,以期促进鲜食甘薯产业更加繁荣,创造更多的社会价值。
[关键词] 鲜食甘薯;品种对比;栽培技术
[中图分类号] s531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84-2
随着经济的发展,甘薯已不再是主要的粮食作物,更多的是作为经济作物,起到调节农业产业结构、增加农户经济收入的作用,甘薯生产目标也不再是单纯追求产量,而是针对不同用途进行专用化生产。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不断增长,人们对鲜食甘薯的品质和产量要求也逐步提升。为满足日益迫切的市场需求,进行鲜食甘薯品种对比,选择优质甘薯品种并采用优质高产栽培技术进行培育,获得更高的产量和更优质的品质就显得尤为重要。
1 鲜食甘薯品种对比
甘薯按照主要用途可以分为3类:以出产更多优质淀粉为目标进行生产的高淀粉甘薯、以提取色素为目标进行生产的色素专用甘薯、以作为烘烤食品或制作甘薯食品为目标进行生产的食用甘薯。根据甘薯的分类,可以选择合适的品种进行对比,根据对比结论选择更优质的鲜食甘薯品种进行种植。本文选择的甘薯品种为红香蕉、济薯22号、苏薯8号、日引11号、齐宁10号、浙6025、济薯16及北京553等8种。
1.1 植株性状对比
红香蕉、日引11号、济薯16、北京533为匍匐型,济薯22号、苏薯8号、齐宁10号、浙6025为半直立型。红香蕉、日引11号、浙6025品种茎部更长、更粗,同时生长较为旺盛;北京553的茎部细长,长势一般;济薯16茎部较短且较细,长势偏弱;济薯22号、苏薯8号、齐宁10号长势一般偏上[1]。
1.2 薯块性状对比
1.2.1 外观条件。8个品种结薯的薯形均为纺锤形,但苏薯8号、日引11号的薯形较短,浙6025的薯形较长。对比而言,红香蕉、日引11号、浙6025的薯皮较细腻。红香蕉皮色为橙红色,肉色为深橘红;济薯22皮色为黄色,肉色为杏黄;苏薯8号皮色为黄色,肉色为橘红;日引11号皮色为黄色,肉色为浅黄;齐宁10号皮色为红色,肉色为橘黄;浙6025皮色为紫红色,肉色为橘红;济薯16皮色为浅红色,肉色为橘红;北京553皮色为黄色,肉色为浅黄。8个品种的薯块外观条件以及薯肉颜色均适合鲜食。
1.2.2 单株结薯量与大中薯率。红香蕉、济薯22、齐宁10号、济薯16单株产量最高,每株结薯量6个以上;苏薯、日引11号单株产量一般,每株结薯量五六个;浙6025、北京533单株产量最少,每株结薯量低于5个。红香蕉、苏薯8号、济薯16、北京533的大中薯率较高,普遍高于80%;济薯22、日引11号、齐宁10号、浙6025的大中薯率较低,在70%~80%。
1.2.3 产量。红香蕉、济薯22、苏薯8号、日引11号、齐宁10号及济薯16号单位产量较高,北京533单位产量一般,浙6025单位产量最低。
2 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1 选种
选种是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基础一环,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鲜食甘薯最终的产量和品质。一方面,在选种时要充分考虑当地的自然环境,选择适宜在当地种植的鲜食甘薯品种,提高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另一方面,在选种时要选择经过脱毒的甘薯苗,脱毒甘薯苗能更好地保障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也能在一定程度上减少病虫害带来的威胁。
2.2 起垄种植
鲜食甘薯对于外观条件的要求较高,因此种植地的土壤条件十分重要,要求土层较厚,且疏松透气,土壤孔隙较大,以保证作物充足的氧气供应,以沙质土壤为佳。种植前,必须对土壤进行深耕,施足有机肥,并起垄种植,从而实现土壤理化性质的优化。通过起垄种植,可以提升土壤的排水效果,防止雨季土壤含水量过高,能有效促进土壤中有机质的分解,也能达到增加地温昼夜差距的效果,有利于甘薯累积营养,有效促进薯块生长[2]。
2.3 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
种植时间的选择同样能影响甘薯最终的产量和品质。选择合适的种植时间,可以让甘薯获得更充足的光照,从而提高土地利用率,为甘薯提供更充沛的积累养分的时间,为甘薯的产量和品质提供保障。早薯的種植时间一般为5月中上旬,晚薯种植时间一般在7月上旬之后。
2.4 施用基肥
基肥的施用是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关键的一环。一方面,盲目施用化肥会导致土壤的理化性质劣化,甚至会导致土壤板结,导致鲜食甘薯产量和品质受到影响,因此在施用基肥时不能盲目乱用化肥。一般情况下,每667 m2用优质腐熟的土杂肥4 000~5 000 kg、45%硫酸钾复合肥50~80 kg。另一方面,基肥的施用目的不仅是为甘薯提供充足的养分供应,还要确保甘薯的养分供应足够全面,因此必须增施钾肥和适量的微量元素肥。通过合理施用基肥,可以很好地保障鲜食甘薯在生长过程中获得全面的养分,达到产量、品质双丰收。
2.5 田间管理
田间管理对于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能产生直接影响,通过科学合理的田间管理,可以最大化提高鲜食甘薯的产量和品质。采取银灰色地膜覆盖防草防虫及中后期顺秧整蔓是田间管理的关键技术。在栽种3~5 d后,要及时进行查苗,发现缺苗现象,要第一时间进行补苗,以确保甘薯合理密植,每667 m2保苗4 500~5 500株,同时要对发育较慢的弱苗进行水分和养分的补充。此外,要及时中耕,疏松土壤,从而增加土壤透气性及地温昼夜温差,确保鲜食甘薯正常生长。
2.6 水肥管理
由于鲜食甘薯不同生长阶段对养分的需求不同,因此需结合甘薯生长情况及实际需求,针对性进行施肥。①包心肥。施肥总量的30%~40%作为包心肥,每667 m2施用优质硫酸钾复合肥40 kg左右,起垄时一并施入。包心肥的施用要在栽种前进行翻耕、晒白、耙平,并翻开包心肥沟进行施肥,且在栽苗后要及时浇灌以达到定根效果。②点头肥。点头肥又称提苗肥,是根据甘薯生长过程中的养分需求、土壤的具体情况和肥料效果进行施肥。点头肥的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15%~20%,同时,点头肥的施用要结合中耕进行。③夹边肥。夹边肥是甘薯栽培水肥管理十分关键的一环,需格外重视。夹边肥的施用量占施肥总量的40%左右,一般在栽种后30 d进行施用。夹边肥必须和中耕、除草、培土相结合,通过夹边肥的施用可以有效促进甘薯生长,大大增加鲜食甘薯的产量,是鲜食甘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的关键。④裂缝肥。裂缝肥指的是在甘薯块根膨大致使土壤裂缝时进行肥力补充。裂缝肥的施用能避免甘薯出现脱肥现象,每667 m2施加硫酸钾复合肥15~20 kg。⑤叶面追肥。叶面追肥的目的是确保甘薯持续的养分供应,预防脱肥现象的出现。叶面追肥一般采用的是磷酸二氢钾溶液,如果出现养分供应不足的情况,需施用一定量的尿素。
2.7 病虫害防治
甘薯病虫害主要有甘薯黑斑病、线虫病、金针虫、蛴螬、小象甲等,其防治方式主要有以下几种。①物理防治方式。物理方式具备操作难度低、投入少的优点,且不会影响农作物的正常发育,不会对农业环境产生污染和破坏。利用物理方式对病虫害进行防治,可以达到减少化学农药施用量的效果。目前,物理防治主要方式有人工捕杀害虫、晒种、药物浸苗、毒饵诱杀害虫、捕虫灯以及覆盖银灰色薄膜避免蚜虫飞虱侵害等[3]。②化学防治方式。化学方式的优势在于适用面广、防治效率较高,但要避免用药过度造成农业环境被污染和破坏。化学药剂的使用易造成病虫抗药性增强,形成恶性循环,甚至导致新的病虫物种出现。在进行病虫害化学防治时,要注意选择低毒性、污染小的化学农药。栽秧前,可用70%甲基硫菌灵500倍液浸苗基部5~10 min,晾干;定植穴内每667 m2可施用3%辛硫磷颗粒剂3 kg或1%阿维菌素颗粒剂2 kg左右进行点穴,对甘薯黑斑病、线虫病、蛴螬、金针虫防效显著。③生物防治方式。病虫害生物防治是一种非常符合农业可持续发展理念的病虫害防治方式,优势在于效果持续时间长、污染小、对作物影响较小,但由于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属于新的技术领域,目前仍存在见效慢、作用范围小、易受自然条件影响等缺点。目前,病虫害生物防治方式的基本途径主要有天敌昆虫的保护利用、昆虫性信息素与不育性的利用、生物农药的应用、拮抗微生物和害虫致病微生物的利用、利用转基因技术抗虫抗病等。
参考文献
[1]刘玉芹,陈香艳,刘凌霄,等.临沂市鲜食甘薯品种比较试验[j].农业科技通讯,2010(6):47-49.
[2]黄浩清.鲜食甘薯高產栽培技术[j].福建农业科技,2011(1):5-6.
[3]张威.农作物种植、病虫害防治技术[j].科学技术创新,2014(24):281.
鲜食甘薯品种对比及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本文2022-11-06 09:55:41发表“农林鱼水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92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