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做好营造林工作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6浏览:2414下载297次收藏

常明靖

[摘 要] 结合新时代习近平提出的生态文明思想,做好林业发展、建设工作成为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之一。基于此,本文针对如何做好营造林工作、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进行分析,助推生态文明建设。

[关键词] 营林;造林;可持续发展

[中图分类号] f326.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7909(2020)32-49-2

各地区开展营造林工作期间,做好林业管理工作,才能提高营造林效果,助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目标。

1 做好营造林工作的意义

1.1 优化森林生态功能

通过开展营林造林活动,有助于合理调整林分结构、改善林分郁闭度,完善森林结构,促进人工林、纯林、单层林朝复层、混交林等培育模式健康发展,使林分生态功能得以完善,进一步提高森林抵御病虫害及自然灾害的能力。

1.2 培育后备资源

营林的基础重在林木育种,所以,应对林木育种、育苗工作进行严格管理,在良种壮苗培养中通过选优、嫁接等方法完成预期目标;在造林中选用良种壮苗,这样既能快速更新后备资源,还能改善后备资源整体质量,为林业可持续发展提供保障。

1.3 提高生态效益

森林是地球上宝贵的生态资源,在保护地球生态安全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森林具备的生态功能十分丰富,常见的有防风固沙、空气净化、物种保护、气温调节、水土保持和释氧固碳等[1]。

例如,某区域植被覆盖率低,在雨季,雨水冲走的泥沙会严重破坏河流、农田。当河床中涌入大量泥沙间,河床会增高,河流入海口会被泥沙堵塞;当农田中涌入大量泥沙时,土壤会沙化,肥力会明显降低。而树木根系复杂、庞大,能束缚土壤,避免土壤侵蚀。同时,森林具有涵养水源功能,可以吸收或释放水分,杜绝出现流失水分现象。田园往往会受到风沙影响、破坏,而营造防护林可以弱化风沙影响。另外,搭配种植树木、小草,可减少风中的含沙量;森林则可以降低城市噪声、修复空气环境、维持生态平衡,为人类生活、生产创造和谐环境,有助于助力和谐社会健康发展。

1.4 提高资源的丰富性

森林是宝贵的资源,能满足人们生活、生产的部分资源需求。例如,对林业资源予以合理加工,可以保障人们日常生活正常进行,如木质家具、水果、药材、橡胶等都是人类生活生产中常见的林产品。因此,林业资源与人类的生活、生产存在密切关系,积极建设森林资源,有助于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2 营造林工作目标

2.1 营造林工程项目建设

近些年,中央政府十分重视营造林工作,并相继启动了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三北防护林建设工程等大型项目,在政府的强力支持下已建成林业产业、现代林业生态、林业安全防护三大体系结构。而营造林工作则主要负责为相关工程的开展、体系的建设提供保障。

2.2 增加森林覆盖面积

现如今,我国森林覆盖面积无法满足生态发展需求,所以要积极开展营造林工作,增加森林覆盖面积。首先,积极修复荒山荒地,重拳打击非法占有林地组织开发建设、违规耕种等现象,及时拆除违建建筑,做好本土植被复原及退耕还林政策的推广、落实工作。其次,充分考虑我国各地区林业基础数据,结合各地实际状况组织生态修复活动[2]。最后,政府部门要做好林业监管工作,建立健全林业有关的法律法规,为林业执法活动的开展奠定法律基础。

3 做好营造林工作的措施

3.1 做好营造林资源管理工作

林业资源包含生物、矿藏等诸多资源,因此,要结合林业资源所在地实际状况,科学制定林业资源经营管理模式,做好林业可再生及不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管理、保护工作。

3.2 合理开展调查监测工作

首先,营造林工作实施阶段,要使森林资源数量、质量得到保障,助力森林资源均衡发展。有关部门管理森林资源时,应高度关注森林资源数量、质量,以助力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并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及经济效益。在营林造林工作中,要科学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做好林业可再生资源的开发、利用工作。

其次,严密监督资源变化现象。虽然我国缺少足量的森林资源,但是森林具备可再生能力,做好木本植物消长变化研究,有助于对资源进行调控。相关工作人员要按时组织调查、质量检测活动,实时掌握我国森林资源质量、数量,做好不确定因素分析,才能有效开发森林资源、推动实现林业可持续发展。

最后,采取政企分离模式。创新林业体制期间,应确定政府、企业分别承担的责任,做好林业产权规划。政府应从客观视角对森林资源进行管理,为企业实施营造林工作提供指导,保证获得良好的经济收益。

3.3 合理使用林业资源

首先,推动共同发展。营造林工作期间要通过林业管理、经营、保护等形式,助力企业及林农共同目标的实现,帮助企业及林农不断提高经济效益。其次,基于法律形式组织开展营造林工作。例如,根据国家林业法律法规内容,组织营造林活動;面对林业发展中的问题,要在法律法规的约束下解决问题。最后,根据宏观调控与经济体制实际状况,做好森林资源管理及经济对策制定工作,才能助力林业实现创新发展。所以,应采用合理的指导方式,助力企业优化经营管理模式,实现林产品的设计开发及营销路径的拓展,才能推动林业实现创新发展。另外,企业要引进新技术、新工艺,提高原材料利用率,增加获取的社会及经济效益。

4 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4.1 做好林木种苗生产工作

林业发展期间,保证林木种苗生产质量、数量,会对林木成活率及封山育林效果产生重要影响。而且良好的林木种苗,能繁育出品质较高的林木资源。所以,营造林期间,要做好林木种苗品质的控制工作。引入先进的现代育苗技术,保证育苗品质。在种苗繁育过程中,要提前构建设备完备的育苗基地,并组织规模化生产,才能满足营造林对优质种苗的大量需求。另外,积极推广、运用、繁育优质种苗,采用优良性状品种培育林木;而且要结合营造林区实际状况,大力推广适用的育种技术,提高种苗繁育品质。

4.2 积极开展春季造林绿化活动

春季到来后,气温回升,适合植树造林。所以,林业部门要选择合适时间,组织营造林活动。首先,做好领导工作,确定工作职责。各地部门的领导要主动肩负职责重任,认真落实政府制定的建设任务;同时,秉持严谨态度开展林木种植及管理等工作,才能顺利开展营造林工作。其次,做好宣传工作。营造林期间,应积极组织宣传活动,如利用各类媒体渠道及时播报营造林工作进度;重点宣传先进的营造林方法、经验,为社会发展创造浓烈的植树造林气氛,吸引全社会人员主动参加植树造林活动。再次,积极应用科学技术。各地区的林业部门及单位,应根据本地区生态环境状况,合理挑选营造林方法及树苗品种展开营造林活动,如引入招标制度,通过比较优选造林方案。最后,组织内部要保证技术的先进性。营造林时,要聘请专家进入现场展开指导帮扶,保证工作准确性、科学性,确保林木成活率得以提升。

4.3 完善营造林模式

首先,调整传统生产模式,促进营造林工作效率快速提升。例如,引入机械化技术完成林地修整工作,或在杂草清理中引入化学技术,助力营林造林方式朝现代化方向发展。其次,完善传统林业管理模式,推动传统模式由粗放型朝精细化方向发展。另外,完成造林后,应积极开展后期管理活动,如引入先进的、合理的方式完成施肥、灌溉等任务,提高造林质量,助力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同时,应科学利用土地资源,因为林业产业发展的重要载体就是土地,所以必须科学运用稀缺的土地资源。例如,运用复层林业管理或林下利用管理等模式,通过科学修整、改造土地的方式,确保林区品种多样性、结构合理性,提高营造林区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改善林业生态保护效果[3]。最后,积极推广先进造林技术,主动开设实验造林区,鼓励创新发展、新技术运用,从而不断提高营造林品质。

5 结语

结合我国相关政策及林业发展状况,做好营林造林工作对策的制定,有助于提高营造林效果,改善森林品质,助力我国林业可持续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黃桂花.浅谈森林资源科学发展中营林造林的重要性及措施[j].农家参谋,2020(3):126.

[2]徐向中.浅谈林业可持续发展中营林造林工作的相关策略[j].种子科技,2019(16):147,149.

[3]钟智雄,赖卫明.我国营林工作对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改善措施研究[j].林业科技情报,2019(4):69-71.

做好营造林工作以推动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对策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