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究

栏目:农林鱼水论文发布:2022-11-06浏览:2568下载131次收藏

陈励之

摘 要: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发展乡村旅游是重要方向,而多样业态的形成是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特征。本文采取案例研究的方法,分析河南省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存在的问题,并且以河南省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为例,探讨河南省乡村旅游发展的具体路径,从而得出走集体经济的道路可以为乡村旅游的发展发挥积极促进作用的结论,并为河南省乡村旅游的发展提供对策建议。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旅游业态;河南省;麻花庄村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发展乡村旅游成为促进乡村发展的重要举措。同时,乡村生态文明建设也已经提上日程,为乡村未来的发展提供了方向,将丰富多样的文化与农业、旅游结合起来,从而达到丰富旅游业态的目的,避免旅游市场上产品简单、同质化的问题。但纵观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状况,并未呈现多样化的发展态势,相当部分乡村旅游产业的业态单一,同质化问题十分突出。再加上河南省是农业大省,乡村采摘活动普遍,没有自身特色和创新性,商品质量参差不齐等诸多问题,致使乡村旅游吸引力难以提高,严重影响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

在这样的现实情境下,如何促使河南省的乡村旅游业形成多样业态,成为亟需解决的问题。通过了解民权县王桥镇麻花庄村的发展历程,发现麻花庄村解决了乡村旅游业态单一的问题。本文以麻花庄村为例,探寻乡村旅游如何形成多样业态,为河南省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提供思路。

一、麻花庄村乡村旅游业态发展案例观察

麻花庄村原名五里河村,该村地处黄河故道,土地贫瘠,土壤肥力差,以种植业为主的第一产业根本无法养活村里人,村内青壮年劳动力均以外出打工为主,留在村内的大多是老年人、残疾人和孩子。同时,该地居民多为汉族和回族,大杂居小聚居的特点在这里得到了充分体现,各民族信仰不同,风俗习惯也不同,民族矛盾时常发生。此外,村“两委”班子作风软弱,上访告状者不计其数。

如今的麻花庄村,下辖麻花庄、五里河、刘庄和邹庄4个自然村,户籍人口386户1812人,占地1871亩。在驻村第一书记杨永峰等班子成员的带领下,2019年,该村麻花产业总产值近3000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150万元。建成麻花庄村老年活动中心,供全村128名70周岁以上老人免费理发,每星期免费提供两顿饭。村内还建成民俗文化馆,成功申报了河南省乡村旅游特色村,一改之前村内脏乱差的局面。

麻花庄村发展的核心部分是麻花产业。在村“两委”的带领下,麻花庄村大力发展集体经济。2019年,成立村集体企业“民权县麻花庄村食品有限公司”,把村内6家麻花生产企业、6家小作坊和很多散户组织到一起,推出一个极具影响力的商标品牌,采用统一采购原材料、统一对外销售的方法,不仅把麻花的价格提高了,而且还有效防止了村内麻花产业的同质化及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据统计,2019年春节前一个月,村内的麻花收入额就达700万元,纯利润与上年相比增加150多万元,村集体经济收入30万元。

他们深入挖掘本村特色旅游产业,避免业态单一。以打造乡村特色旅游村为目标,深挖麻花的文化内涵,投资120万元打造“麻花庄民俗文化馆”,生动展现了民权贡麻花从肇始到成为传统美食的历程。在民俗文化馆前设计了一个占地4000多平方米的大型贡麻花主题公园及一个足球场,并且与文化广场、贡麻花展销中心、党群服务中心等相连接,组成了一个闭合的旅游景区。该景区基础设施完善,设有大型停车场、导游指示牌等,旅游组织健全。

依托麻花庄民俗文化馆,麻花庄村探索出了“文化+生态+特色农业”的乡村旅游发展模式。为走好生态乡村发展之路,他们成立了麻花庄村股份经济合作社,整合了60亩农田,发展多种特色采摘园区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包括枣园、葡萄园、核桃园、桃园等采摘园,青少年可以到园区体验采摘、刨红薯、拔萝卜等,同时将村集体林场30亩地发展成生态养殖和绿色无公害新品种蔬菜种植基地,并巩固原有生态优势产业,持续发展土豆、山药、白芍、牡丹、绿化树苗培育等传统优势产业。

他们探寻出一条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道路,将生产麻花所需要的小麦等原材料的第一产业、麻花加工工厂的第二产业、民俗文化馆等旅游项目的第三产业相融合,从而实现了三产融合。

二、麻花庄村乡村旅游业态发展存在的问题

(一)产品同质化严重,缺乏独特性和创新性

河南省在发展乡村旅游业的过程中显露出诸多问题,如乡村旅游地的建设缺乏具有自身特色的旅游资源、旅游产品同质化问题比较严重等。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各业态的收益不同,而经营者的经营目的就是寻求利益的最大化。在市场经济下,经营者在看到另一业态的收益更高时,往往会选择进入该行业,而不考虑该行业是否达到饱和。在这样的现实条件下,乡村旅游出现了严重的同质化问题。

(二)配套基础设施不完善,缺乏整体规划性

当下,许多乡村旅游的管理者只注重开发当地的旅游资源,而忽视了对旅游资源相匹配的基础设施的完善工作,从而出现了配套基础设施不健全、环境卫生不达标等问题。以山林资源开发为核心的旅游景区,普遍存在通信信号差、餐饮住宿环境卫生差的问题,致使游客满意度不高,进而影响到该景區的品牌效应。

(三)乡村旅游市场缺乏有效的市场监管体系,形成旅游市场上的“劣币驱逐良币”

部分经营者为控制成本,提高利润,出现“宰客”现象,严重影响当地旅游业发展。消费者同一个旅游景点往往只会去一次,对当地的产品未能做到足够充分的了解,对自身权益的维护成本又较高,面临着信息不对称的问题。游客在面对相同类型的产品又无法辨别产品质量好坏的情况下,会优选价格较低的产品,这便使得优质的业态难以生存,从而形成旅游市场上“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三、麻花庄村乡村旅游业态发展措施

(一)通过集体化方式,解决产品同质化问题

面对产品同质化恶性竞争问题,管理者可以采取集体化的方式,将游客与产品经营者之间的外部矛盾内部化。市场上之所以会出现产品同质化的问题,就在于缺乏一个强有力的组织者,当村内实施集体化后,就可以对产品进行统一的组织、规划和管理,划分出每户经营者的经营范围和经营结构,以此避免产品同质化。

(二)加大投入,完善乡村旅游配套设施

管理者在开发旅游资源的同时,还要注重对乡村旅游景点配套基础设施的完善,加强景点的交通、通信、饮食住宿、停车场、垃圾处理等公共服务设施建设,并在此基础上,适当安排休闲娱乐场所等。同时,还可以建设实践基地,创设多种形式的基础设施服务,如麻花村建设的特色采摘园和青少年社会实践基地,值得其他村社借鉴。

(三)加强市场监管,避免产生劣质业态的负外部性

旅游产业中,劣质业态自身并未承担负外部性带来的成本,而把这些成本转嫁给消费者,从而不仅压榨了优质业态的生存空间,也损害了旅游景区的整体利益。根据麻花庄村提供的经验,通过实施集体经济对产业进行优化重组,使各业态之间形成一种利益链,这样不仅有利于加强市场监管,也有利于经营者自身实施自治,为乡村旅游业的发展注入全新的动力。

参考文献:

[1]秦杨.发展乡村生态旅游 促进精准扶贫[j].人民论坛,2019(03):64-65.

[2]陈天富.美丽乡村背景下河南乡村旅游发展问题与对策[j].经济地理,2017,37(11):236-240.

[3]王德刚,孙平.农民股份制新型集体经济模式研究——基于乡村旅游典型案例的剖析[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1(01):142-151.

[4]杨帅,唐溧,陈春文.内生性视角下的“农民变股东”——以陕西省袁家村为例看农村股权制度演变逻辑[j].学术研究,2020(11):82-88.

[5]李俊,王九位.乡村旅游业发展、新型城镇化与区域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以河南省嵩县为例[j].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报,2019,39(06):136-140.

(作者系河南师范大学商学院在读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乡村旅游)78050c95-0cc8-4e87-a68a-e46587963be7

河南省乡村旅游业发展路径探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