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村级组织是国家政权的基础,是全面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团结带领群众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前沿阵地。如何解决新形势下村级干部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矛盾、新情况、新问题,如何提高基层组织的凝聚力、号召力、战斗力,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值得深思和探讨的问题。下面,笔者就调查了解的情况,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
--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村级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某乡12名支部书记中,初中文化程度的9名,占75%;高中文化程度的3名,占25%。50岁以上5名,占42%,40岁以上7名,占58%。
--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
--村级干部为民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形象等。
--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
--村级收支矛盾凸现。由于税费改革前各村收入较多,灵活性较大,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收入减少了,收支矛盾突出了。据了解,某一行政村14个村民组,1600人,现有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28人,享受补贴的老干部2人,全村全年共需工资支出3万余元,办公费、计划生育支出、报刊费、征兵及军属慰问费、学习及差旅费、五保户供养费、公益事业维护费等年支出需2万余元,而农业税附加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合计不足3万元,加之村无任何集体收益,年短收2万余元。
二、村级干部的心态
一是存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的心态。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吃饭不应时,生活无规律,致使一些同志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有的常年带病工作,离岗或退职后生活无保障;有的对养老、扶小和自身状况忧心忡忡,比比别人自己甚至变成了贫困户,感到寒心,对工作缺乏信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
二
一、村级干部队伍的现状
--村级干部队伍素质偏低。突出表现为:村级干部特别是支部书记年龄偏;村级干部队伍政治理论水平偏低;掌握的现代科技文化水平偏少,观念陈旧,思想保守,市场经济意识淡薄缺乏带领群众致富的能力。据统计,某乡12名支部书记中,初中文化程度的9名,占75%;高中文化程度的3名,占25%。50岁以上5名,占42%,40岁以上7名,占58%。
--村级干部工作方式和领导方法陈旧。随着基层民主政治进程的加快,新形势下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矛盾随之增多,相当一部分村级干部的素质、知识水平和各方面的能力跟不上形势发展的需要,思想观念、思维方式、知识结构、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等已越来越不适应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发展的需要。有些村干部认为“示范引导,说服教育”的新办法复杂、费力、费时、费心,工作上倾向于老办法、老经验、老套路,留恋于计划经济时代简单、实用、无风险的行政命令,导致工作中干群之间矛盾增多,干群之间关系紧张,形成了“老办法不顶用,硬办法不让用,新办法不会用”的现状。
--村级干部为民意识淡薄。有的村干部在工作中由于不适应新的形势要求,不知如何开展工作,而存在畏难情绪;有的村干部认为收入偏低,工作环境差,工作任务重,工作开展难,存在当干部吃亏的思想;有的村干部认为自己年龄大,干不了多长时间,存在当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守摊思想;有的村干部满足于过去的一些成绩,自我感觉良好,存在按经验办事的思想,这主要体现在群众观念、服务意识淡薄,对群众的思想、生产生活不闻不问,对群众的冷暖漠不关心,在具体事务的处理上将群众放在自己的对立面,遇到矛盾绕道走,当“老好人”“和事老”,甚至在开展工作中抱着“单纯的群众利益”和组织讨价还价,在个人生活中不注意形象,言行举止不注意形象等。
--村级后备干部匮乏。宗族观念和既得利益的影响,在职班子对后备干部的选拔不规范,管理不到位,后备干部不足使有些班子出现“不调整不行,调整无合适人选”的“两难”境地。
--村级收支矛盾凸现。由于税费改革前各村收入较多,灵活性较大,税费改革后,农民负担减轻了,村级收入减少了,收支矛盾突出了。据了解,某一行政村14个村民组,1600人,现有村干部5人,村民小组长和育龄妇女小组长28人,享受补贴的老干部2人,全村全年共需工资支出3万余元,办公费、计划生育支出、报刊费、征兵及军属慰问费、学习及差旅费、五保户供养费、公益事业维护费等年支出需2万余元,而农业税附加和上级转移支付资金合计不足3万元,加之村无任何集体收益,年短收2万余元。
二、村级干部的心态
一是存在工作负荷大,后顾之忧重的心态。村级干部一年到头基本上没有节假日,常年是风里来、雨里去,在农业税征收、计划生育、农田水利建设、农业结构调整等具体工作中,直接面对群众,处在各种矛盾的焦点上,在领导与群众之间两头受气,工作难度大。加之工作环境艰苦,吃饭不应时,生活无规律,致使一些同志积劳成疾,得不到有效的医治;有的常年带病工作,离岗或退职后生活无保障;有的对养老、扶小和自身状况忧心忡忡,比比别人自己甚至变成了贫困户,感到寒心,对工作缺乏信心,热情不高,干劲不足。
二
关于村级干部队伍建设问题的调查与思考
点击下载
上一篇:××县加快绿色食品基地建设的思考下一篇:关于××县供销社产权制度改革调查
本文2005-10-21 16:24:00发表“调查报告”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879.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