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尚梦媛
【摘要】少数民族的主观幸福感能够反映少数民族对社会的认同度以及民族融合的程度,也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关系,这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本研究对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进行实证研究发现,要从健康,心理因素等几方面的主客观因素给与关注才能提高居民的幸福感。
【关键词】少数民族地区;主观幸福感;实证研究
中图分类号:c91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0278(2015)11-008-03
一、问题的提出
主观幸福感是评价者根据自定的标准对其生活质量的整体性评估,它是衡量个人生活质量的重要综合性心理指标。它是反映国民社会认同度的重要指标,是一个社会人心向背的晴雨表。我国一贯坚持各民族共同发展和共同进步的民族繁荣政策,特别是近年来,党中央加大了对少数民族地区的教育、医疗、民族干部队伍、社会福利、基础设施的投入力度,努力促进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和社会发展。这些政策的效果如何依赖于各族人民以自己的亲身经历做出客观评价。而这些评价就是少数民族的主观幸福感。少数民族的主观幸福感能够反映少数民族对社会的认同度以及民族融合的程度,也体现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关系,这关系到少数民族地区的稳定问题。因此对于少数民族地区居民在社会生活中所表现出来的情绪和情感,不能熟视无睹,更不能漠然视之和低估。在这一背景下探究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是有必要的。
二、文献回顾
关于主观幸福感的问题,早在几千年前从古希腊圣哲亚里士多德开始就引起了思想家的兴趣,只是在20世纪中期,才使用系统科学的方法进行研究。进入新世纪以来,“以人为本”的新发展观逐渐渗透到心理科学,幸福感研究温度骤升。dierner(2000)指出:虽然人民已经对幸福的产生与发展过程有了相当的了解,但幸福主题本身仍然存在众多值得研究的地方。
(一)国外相关研究
国外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研究兴起于20世纪50年代的美国,民族(或种族)幸福感研究起步稍晚,经过40年发展,已建立了民族幸福感的跨学科计量评价体系。其中,主要民族比少数民族更幸福是多数研究的结论。如在美国,研究指出白人比黑人等少数民族更幸福。在以色列的研究指出,受宗教差异影响,犹太人比阿拉伯人更幸福。究其原因,主要民族对社会文化和生活价值观直接起主导作用,并且在社会资源的分配上占有优势。相反,少数民族在社会环境中依附于主要民族,其社会地位和自我评价都很难和主要民族媲美。然而,主要民族更幸福并非绝对,某一少数民族比主要民族更幸福仍可见相关文献。例如,马来西亚的研究者发现,受健康和婚姻状态影响,华裔马来西亚人比马来亚族(主要民族)更幸福,印度裔马来西亚人的幸福程度最低。
(二)国内相关研究
国内研究者对主观幸福感的关注与研究比较晚,始于20世纪80年代中期。研究的范围较窄和数量也较少。代表性的有林南1989年在天津、上海等地采用调查方法研究城市居民的生活质量问题,叶南客等1989年对上海老年居民生活质量进行调查。宋晓飞等2007年的调查结果表明,农村老年人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一般,主观幸福感水平高的老年人比例不到40%。邢占军等在北京、沈阳、西安、杭州、广州、昆明6个省会城市抽取了3710名被试,采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作为研究工具,结果发现:总体上来说,我国城市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水平较高。这些研究不同程度地涉及到主觀幸福感问题。
从目前的研究来看,对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幸福感研究还是较少。本文采用cgss全国性的样本数据,运用本土化的测量工具(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分析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的主观幸福感。使人们对我国居民的主观幸福感有一个更清楚的认识。
三、数据与方法
(一)数据来源
本文分析的数据来源于中国国家社科基金资助的,由中国人民大学社会学系和香港科技大学社会科学部联合主持的中国综合社会调查项目(cgss)2012年度调查数据。根据研究需要,选取了甘肃、宁夏、青海、新疆四地抽样调查的结果,有针对性的选取测量幸福感的指标,通过筛选,有效样本242个。
(二)指标选取
本文对幸福感的测量采用本土化的量表进行测量,这不同于以往研究采用单个指标的测量。该量表是邢占军的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的简本,该简本与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具有大致相同的结构和测量功能,项目数量大大减少,各个分量表所包含的题目数量一致,并且适用于大规模社会调查。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简本包含20个项目,10个维度。
(三)数据分析方法
本文以个人作为分析单位,运用spss21.0统计软件对调查资料进行初步整理,并采用因子分析中的主成分分析方法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四、结果与分析
为综合反映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总体水平,本文采取因子分析法的主成分分析法对农村居民主观幸福感的20个指标进行了整理与简化。
(一)构建因子变量
首先要确定即将要分析的变量是否适合做因子分析。本文分别采用kmo(kaiser-meyer-olkin)检验和bartlett球度检验。从表4-1中可以看到,样本的bartlett球度检验统计量是960.230,检验的p值为0,表明在样本中,20个变量之间有较强的相关关系,各变量的独立性假设不成立,说明因子分析的效果较好。样本的kmo统计量为0.726(kom的标准:0.7
本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构建因子变量。表2显示,变量相关系数的矩阵的6大特征值分别为:3.626、2.414、1.565、1.376、1.135、1.094;其累计贡献率为56.055,即他们可共同解释原始变量变量准化方差的56%。说明指标体系的20项可以较好的被这6个因子解释。表4-2给出了各因子的方差贡献率和累计贡献率。从表中可以看出,只有前6个特征值大于1,因此,spss只提取了前6个因子。
西北少数民族地区居民主观幸福感的实证研究
本文2022-11-05 20:11:35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6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