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中得正懂人生
戴时焱
冰心说过:要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读书,确实是一件好事,好就好在它有用——可以引起心灵的撞击,使你的心不能不动。季云的《闲有家:爱与生活的随想》在无意中便触动了我心灵深处某个部位。
在学术界有个“六度间隔理论”,说世上有几十亿人之众,但在两个人之间,最多也只是隔着六个人。说起来,我与作者季云,也应该算是“认识”:曾与她的夫君供职于同一个单位,每天上班时,总是隔墙听到他在收听央视国际频道新闻以提高自己的英语水平。她家公子的名字,我一直以为是“雨点”,还浮想联翩——一羽信鸽,翱翔在万里长空,好浪漫啊。她的老领导胡平部长出版口述史《改革开放亲历记》,我曾参与初稿的整理等事宜,后来还在《北京日报》刊发过一篇书评……但是,尽管如此,却一直未曾谋面,留下了诸多的悬念。看了作家毕飞宇写的生动序言,拜读了《闲有家》,才领略到了几分季云“生活的原貌”。
会讲故事的季云。《闲有家》只有十余万字,谋篇布局却颇为讲究。结构看似单纯,实则是时间与空间的交织:“人生如歌”以江苏南通老家生活为主要内容,简要勾勒作者的人生之悟。“游味生活”着重讲述作者在中国的最南方广州的工作生活感受。“闲有家”驻足北京,联系自己一生经历,从修身齐家的儒家思想角度解读《周易·家人》中的“閑有家”,点出本书的主题“古人的治家智慧,永不过时”。作为南京粮食经济学院计划统计系的高材生,作者的文笔却并不输于专业作家。毕飞宇说,季云的笔触是游走的。确实,她信笔而写,没有结构复杂的中式长句、欧式复句,就像是家里人在和你聊天,但是,平淡无奇中蕴含着丰富的人生感悟,不动声色间每每奇峰突起,深得“随笔”之奥妙。加上小林的插画“平常每一天”和付娆的广州风情画,给读者带来“左图右史”般的超值享受。
热爱生活的季云。北京电视台曾经有过一个元元主持的栏目“七日”:“生活,就是一个七日,接着一个七日。”一年四季,有的人把日子过成了段子,季云则是把每一天都过成了节日。在她看来,“粗茶淡饭,平平常常,却也值得一餐一食地细品,日子反而过得有滋有味。”因此,无论在哪里工作、生活,都能随遇而安。心中的母校,读书的年轮,寒天里温暖的记忆,三个人的冬至,粗茶淡饭菜市场,家乡的菠菜和岭南的空心菜,黄豆酱与“七杯茶”,日常生活中所有的这些“鸡毛蒜皮”,在作者的娓娓道来中,全都变成了生命交响曲里的华彩乐段,使人从中感受到生活的美好。在我们这一代人里面,真正接受了正规高等教育的只是少数幸运儿,而他们其实也大都命运坎坷。在我插队的山西省平陆县,为了参加招工、高考,写匿名信告黑状、走后门冒名顶替的事,就时有发生。而季云从十五岁到二十岁,居然六上考场,两次被登错了考分,第五次因突发重病而痛失三分再次名落孙山。无怪乎,直到季云退休以后,她依然会在“家乡的考生正在应战高考”的6月9日凌晨突然醒来。这是她刻骨铭心的经历和难以忘怀的记忆啊。
理性练达的季云。面对与众不同的“坎坷高考路”,季云没有怨恨什么人,而是把这段常人难以想象的经历,视作命运送给自己的“最珍贵的成人礼”。既因为高考重塑了她的人生,更因为这使她从“年轻时候饱尝艰辛、委屈和苦痛”的过程中,学会了“人生所必需的妥协让步、隐忍自制和坚忍不拔”,所以她始终感恩高考。看到此处,脑海里不禁跳出了一句“六次高考出季云”。或许正是因为如此,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国家经济管理部门工作、长期任职央企高管的季云,既不好高骛远,更不眼高手低,而是兢兢业业地做好财务清算、erp系统、eva考核、企业党建、企业文化、战略预算这些专业跨度比较大的工作。为了工作,更为了充实自己,季云乐于读书,善于思考,勤于笔耕,视野开阔,注重细节,养成自觉的思维习惯,将女性的细腻、职场人的严谨与知识分子的睿智融为了一体。内容聚焦人生,重在自我感悟,思想似浅而深,文字灵动跳跃,这些特点,在公众号“雲之云兮”和这本《闲有家》中充分展示了出来。
多思睿智的季云。开门七件事,无非柴米油盐酱醋茶;一生长与短,总要遇上酸甜苦辣咸。应该是无形中受到“耕读传家”的影响,在季云看来,读书学习是一辈子的事情,她主张为兴趣、乐趣、志趣而读书。季云的睿智,集中体现在她对“闲有家”的深刻理解上。联系永春在《人民日报》刊发的《家庭和谐初探》中提出的“郎才女貌”示意图、夫妻关系“剪刀差”规律和“夫妻恩爱、珍惜原配”等观点,季云认真研读《周易·家人》及相关象辞、彖辞,指出“先人极为重视家庭,认为修齐治平、制礼作乐的基础在家庭。家人日常生活要有秩序,家人言行举止要讲端庄,这才能达到‘正家’的目的,正家而天下定。”在她看来,“家人各有责任,家人有什么样的行为就会给家庭带来什么样的后果”。她根据《毛诗序》等典籍,强调君子齐家,关键在于君子要“言有物而行有恒”。具体到夫妻关系,依据《周易·系辞上》,季云认为男女夫妇要效法天地自然秩序,分工合作,各守其分,相得成用、相交成器,各安其位、各随其性,“各自居中得正,家庭自然吉祥和顺”。她从“小学”入手,依据《说文解字》等工具书,对“闲”字的本义、引申义、假借义进行系统梳理,结合《周易大传今注》《周易通义》《周易译注》《周易全解》,以及恩格斯的《家庭、私有制和国家的起源》等中外经典著作的相关论述,强调应该从修身齐家的儒家思想角度理解“闲有家”——正家,先正身;正身,先正心;正心,须防闲。从而,使“旧识”开出了“新知”。
藏书家周越然说过:“不论男女,不论贫富贵贱,到了花甲之年,总记得些关于一己的过去之事。倘然他们把那些记得的事情一一写出来,必然有不少动人之处。”当人们在创造历史的时候,或许无暇顾及那些看起来微不足道的细节;但是,当我们事后回顾历史的时候,所有的流言都将消弭,那些细节与真相就开始被时间所放大,以至于在我们的心目中越来越重要。
不经意间,季云已经进入了“人生之秋”,收获着自己的五彩斑斓。她从工作岗位上退休了,但是,她的粗茶淡饭没有退休,她的思考感悟没有退休。面对世事纷仍,“居中得正懂人生”。
居中得正懂人生
本文2022-11-05 19:21:42发表“党政司法”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563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