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正骨之人程玉来

栏目:党政司法发布:2022-11-05浏览:3029下载228次收藏

朱朱

人有疾,必寻医。

戊寅年四月,芳菲未尽。在清晨的护国寺中医院二层骨科门外,候着因藏得住或藏不住的病痛而纷至沓来的人们。一条长龙,等待着一场去疾的遇见。

让病人没有想到的是,接受程玉来治疗,多在片刻,久长的疼痛与尴尬便烟消云散。

骨头的正与直,是长出来的。

高人如中医骨科大夫程玉来,稍加“拨弄”,一把在尘世风里雨里几十载的老骨头,也可恢复人间的“出厂设置”,一如岁过不留痕般清奇与干净。

1996年10月20日 《北京青年报·生活导刊》刊载着一则图片新闻,标题是《“老外”信中醫》,一位外国友人夸赞程玉来:“中医正骨,真棒。”当年他工作的新街口医院,在高楼林立的京城里,只能算是个局促的小院落。然而中医骨伤科,每天却挤满了四面八方而来的颈腰病患者,“有来自日本、中国香港、中国台湾、东南亚国家、欧洲和美国的患者”。

老电影人谢芳,常年患颈椎病,头晕时有发生,颈部转动活动受限,推拿治疗三次后,脖颈活动自如,症状消失。京剧演员李维康,也见证过这一神奇。

相声演员常桂田,腰椎间盘突出疼痛难忍行动困难,多家医院推荐手术治疗,经中医的正骨推拿治疗二周后,疼痛完全消失,活动自如,免除了手术之苦。

笔者走进程玉来工作室时,一位右腕骨折30余年、遗留前臂旋转活动障碍的患者,经手法矫正关节当即活动自如,患者激动不已,当即叹“绝了神了”。

大道至简。

程玉来的功夫,便是如此。

“实践证明,手法越精练,手法越少,疗效越好,痛苦越少,预后越好。”

青年时期,程玉来就定下了从医目标,自1971年起从事骨伤临床治疗。

由于颈椎病是人们日常生活中的多发病、慢性病,但是西医诊治这类病有其局限性,所以,从未对这类病进行过深入细致的研究。因脊椎的特点和重要性,颈腰病患者轻则行动困难,重则压迫神经造成肢体瘫痪。患者那一副副苦不堪言的表情,深深刺痛了程玉来,他发誓要将颈腰病作为自己主攻方向。

1975年起,程大夫为了解颈腰病发病原理,走出医院,深入工厂、机关、学校、服务行业等,对不同年龄、不同工作环境的人,以及饮食结构、身体健康状况等进行了综合系统的调研。后来发现,颈腰椎病的发病,与职业、工作体位骨骼系统的退行性改变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新街口医院领导的支持下,程玉来主持的北京第一家颈腰病专科门诊开门迎客。“我们是小医院,无法跟大医院抗衡,只好避实就虚,瞄准骨科常见病‘做文章’。”程玉来打趣道。这一“做文章”,数以万计的患者纷至沓来。

半个多世纪的中医骨科实践,让程玉来摸索出一套治疗骨科病的方法,尤其是对常见病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颈椎症的治疗进行了专题研究。他率先提出动静结合、分期施治与分型对应推拿的观点,总结创立出新型整骨推拿方法,使颈、腰病的治疗有了新的进展。多年来他将独特的正骨医术与科研成果运用于临床治疗,使大量疑难病症痊愈。

科研数据证明,他对颈椎病患者的治愈率高达88%,总有效率为95%。他的《腕三角软骨错缝的临床治疗与手法机理研究》荣获北京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腰椎间盘突出症临床分型对应手法与机理研究》已通过专家鉴定,被推选为北京市科技进步三等奖。1992年,程玉来应中医研究院中医古籍出版社邀请,将其现代骨伤学术理论与独特的整骨推拿技法整理著书,出版了20万余字的《骨伤要法——程玉来推拿整骨经验》。

“当医生,看到治愈的患者时,是一种最大的快乐。会感到自己从事的是一项神圣的事业,同时又会感到一种责任和使命。当你感受到这些,就会使你一直有激情。”

为电影演员谢芳治疗后合影

为京剧演员李维康治疗后送书法合影

人来人往处,功夫若真,只需斗室,便是春天。

自1971年习医,50年光阴,如白驹过隙。

程玉来的手,早已被称作“神手”。

有时候,四两拨千斤卸去苦痛的受益者,只用看见除病那一刻的“如释重负”,就够了。但功夫的来路,程玉来自己哪一步都不会忘记。

奏效的瞬间,之所以难觅,是因为来得并不容易。

一个人能在业务上精进,终有所成,必有其因。程玉来便是如此,从他对中医门派的看法,可见一斑。

关于程玉来的师承,之前报道给了不少说法,网上和民间也是众说纷纭。但笔者问及此,他是谨慎的,一字一句道来,唯恐遗漏了一丝师恩。总而言之,他的医术,得到了中医正骨界“正统医学派”“民间派”“武林派”这三大派别的滋养。

程玉来师承于我国骨伤专家黄乐山教授、张秀珍医师与宫廷正骨医师吴定环教授。同时步入民间拜民间正骨高手王玉山、武术派正骨家张德山为师,进行全方位学习。

黄教授为积水潭医院正骨科创始人,吴定环教授的老师夏锡伍是清宫里的御医长,为我国正统医学派的代表人物。

王玉山,为民间派的私人开业医,他的神奇医术在国内影响很大,当时全国各地求医者络绎不绝。

张德山,为武林中人,原来在镖局为镖师,对正骨有着独到的经验。

谈及恩师,程玉来说,几位老师虽来自三大派系,但他们有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具有博大的胸怀,为祖国医学发展而不拘派系”。“他们时常教诲我,中医各学派都有自己的独特医术,要博览众家之彩,丰富完善自己,派系间要相互尊重,彼此往来交流。”

正统医学派黄乐山并没以自己的学术层次而自居,“他常与民间派医师来往交流”。“常说高手在民间,要虚心向他们学习。”

与此同时,“民间派老师也常教诲我说,我们的医术只是几代人的经验总结,由于缺乏文化而缺乏理论,要想发展必须提高文化素养,注重理论学习。要学习正统医学派的医学理论,这样才能使自己得以发展。”

任何传奇的写就,都是日常的小概率组合。“由于老师的教诲给我指明了一条发展之路,我这一生融合了中医骨伤科三大派系的特点,提取了各派的医学精华,三大派系的学术思想使我的事业发展进入了特殊的境地。”

在程玉来看来,一个医生只能代表一个人的经验,要想使自己成为一把好手,必须取各家之长,融合贯通。

由于恩师的医学境界,程玉来一生结识同道者众,彼此切磋,“不断充实发展自己”。

为了做个多面手,他从中医的基础开始学,后来甚至到创伤骨科系统学习西医知识。他同时学习了西医骨科的生理、病理、解剖、人体生物力学、运动医学等等,连放射科的影像诊断技术他都学。

与此同时,他在积水潭医院长时期进修学习西医骨科,现代医学理论的学习与临床治疗的实践,让程玉来在科研上成果斐然。

如今,昔日弟子,已行为人师。“到今天为止,我也带徒收弟子几十名之多了。”“有的徒弟已成为各医院的主任医师、科主任。有的在国外发展。”年节之时,常有学生前来看望,这让程玉来欣慰。

选徒弟,程玉来先看人,看“热爱”与“思想境界”,看“能否把事业与社会、医学研究发展相联系”。他期待“青出于蓝而胜于蓝”,这样才能使医学事业得到发展。

闲时,程玉来会画上几笔,全是中国传统绘画。在他看来,书画,不仅仅是爱好,是修养方式,关乎“思维方式”“思想内涵”,甚至可以“修正人的思想行为”,“完善人的心理素质”,是“自我内心世界”的外化。就“刻苦练习”这回事儿,程玉来则强调,千万“不要忽视对修养的认识”,结果“字画练得不错,却充满匠气”。入程玉来之眼,艺术之所以成其为艺术,是因为“艺术风格”;而艺术风格,则与个人修养息息相关。

“正骨”,于程玉来而言,像一个隐喻,在日日与自我的对决中沉潜成功夫——包括诗外的功夫。

几十载年华,几十万病人,在流量时代,可能不及一张网红脸带给尘世的热闹。但雪中送炭的赤诚,与锦上添花的清浅,自然是不可同日而语。

中医骨科的治疗主要是手法推拿,极耗费体力。几个患者治疗下来,程玉来会大汗淋漓,夏日炎炎时白大褂被汗水浸透是常态。但他對待每一位患者,都做到手法到位,一丝不苟。有时候疼痛难忍,甚至注射一针封闭再坚持工作。对急诊病人、老人、儿童,他优先会诊;对损伤重、看病有困难者,他主动帮助为患者计价、取药。

作为“骨伤圣手”,程玉来采用的“手法”总有效率95%,对椎间盘突出的临床治愈率达到86%;颈椎病的治愈率,目前已经达到92%。

当被问及“无效的5%病例”出现时医生的感受,程玉来说:“在我多年的医学治疗中,虽有很多治愈成功的病例,但也有一些治疗效果不好、不能治愈的患者。这里存在两个问题:一个是中医治疗为保守治疗,仍存在着局限性,有些病例中,其病理改变不可逆转尚需手术解决问题;另一个是医学是无止境的,我们也在研究发展探索新的治疗途径与方法,来提高临床治愈率。”

对长期以来的中医、西医之争,“甚至有人扬言中医不科学,取消中医等”,程玉来认为“这是一种偏见”,“是一种狭隘的思想认识、观念”。

但程玉来理解“存在争议是很自然的事”,“两种不同的研究发展体系,分别体现了宏观和微观路线”,这让中医和西医“尚缺乏客观的相互认知”:“中医历史悠久,是多少年来与疾病斗争的经验和理论知识,是不容置疑的,具有朴素的唯物论和自然辨证法观念,同时也充满了哲学思想,传统医学、西医又称为现代医学,建立在临床、生理、病理、细胞等领域的研究和发展。”

对“西医说中医不科学”的误解,程玉来的理解是这一观点“看到了中医的某种观念、理论、观点不能被科学所证实,比如中医的经络,在解剖学上没有结果,却不肯认同,中医认为经络学在诊治病患,针灸学上有重大作用和临床效应是客观存在的现实”。

在他看来,“中医是传统医学,经验科学,目前科学的发展尚不能解释中医的现象与经验,所以中医不是不科学,而是有待于科学的发展去证实。”

对中医、西医之争,程玉来最推崇国家第一代领导人周恩来曾经的说法:“中医好,西医好,中西医结合更好。”作为临床工作者,程玉来认为要客观看待中西医问题,“中西医各有自己的长处、特点与优势,在临床中治疗患者能够站在中西医结合的立场,将有绝对优势。”

这些年来,中医在国际上的地位与日俱增,程玉来常常收到出国从医的邀约,但他从未考虑过离开祖国,“我考虑还是应该为中国的老百姓造福,我觉得在中国发展得很好。”

血的温与热,常常看人有得选时,人的选择。

正骨的程玉来,选的是,在中国的土地上,和街头巷陌的病人与疼痛在一起,日日辛苦。

正骨之人程玉来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