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的哲学意蕴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5浏览:2757下载181次收藏

赵宏宇 赵 越

(1.喀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新疆 喀什 844099;2.中共南通市崇川区委党校,江苏 南通 226007)

1 灵活运用辩证唯物法1.1 用矛盾分析法抓住问题

对立统一规律是唯物辩证法最本质的规律,它揭示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内在动力,从根本上解释了事物发展变化的原因;对立统一规律为我们提供了解释世界的钥匙:矛盾分析法。矛盾是事物内部、事物之间的相互作用,矛盾不是具体的事物而是一种状态,事物总是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因此矛盾无处不在,矛盾无时不有。斗争性与同一性是一种矛盾当中的两种属性,斗争性是无条件绝对的,而同一性是有条件相对的,同一性通过斗争性来体现;斗争性不断推动事物内部的力量转化,使其发生质变转化为新事物,并在新事物中产生新的矛盾;而同一性是保持现存事物状态的内在力量。斗争性与同一性相互结合、相互排斥,在不同的条件下所产生的力量也会有所不同。矛盾分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主要矛盾与次要矛盾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主要矛盾之所以为主要是相对于次要矛盾而言的,在众多矛盾中主要矛盾决定了事物的发展变化趋势,因此称之为主要矛盾;次要矛盾从属于主要矛盾,在一定条件下,也可能转化为主要矛盾。抓住主要矛盾,还需把握主要矛盾中的主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了主要矛盾的发展性质,对主要矛盾中的次要方面亦不可忽视,做到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毛泽东同志所作《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灵活运用了矛盾分析法向革命工作人员阐明了当时中央苏区所存在的矛盾。文章开篇指出有两个问题我们需要多加注意,一是关于群众生活的问题;二是关于工作方法的问题;其随后针对问题提出了中心任务:“我们现在的中心任务是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革命战争打倒帝国主义和国民党,把革命发展到全国去,把帝国主义赶出中国去。”毛泽东同志鲜明指出了主要矛盾为帝国主义和国民党对于中国的压迫,而解决主要矛盾的方法为动员广大群众参加革命战争,以内部力量将压迫势力赶出中国。抓住主要矛盾还需要抓住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以便于引导矛盾解决。中央苏区遭到反革命军事上和经济上的双重“围剿”,人民群众的利益被侵犯,生活得不到保障,对于革命的积极性也就大打折扣,如何提高广大群众对革命的积极性,这是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也是苏区革命同志亟须解决的问题。为解决这一重要问题,毛泽东同志明确提出:“我们是革命战争的领导者、组织者,我们又是群众生活的领导者、组织者。组织革命战争,改良群众生活,这是我们的两大任务。”当有越来越多的“长冈乡”出现时,群众的积极性也就提振起来了,矛盾也就迎刃而解。

1.2 以联系与发展的眼光看待问题

联系与发展是唯物辩证法的总观点和总特征,世界万物都是处于联系之中的,事物之间的联系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发展。中央苏区根据地虽然被“围剿”但也与其他革命根据地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这种联系是根据地所固有的联系,不是主观臆想的联系,这是由联系的客观性所决定的。将中央苏区根据地放在全国的根据地来看,它作为整个联系网中的一个网结,与全国的革命根据地都有着普遍联系并且联系的方式也是多样性的,由于全国革命工作的复杂性影响,中央苏区同其他革命根据地的联系亦具有复杂的条件性。牵一发而动全身,中央苏区的工作对于全国根据地的影响至关重要,毛泽东同志唯物辩证地看到了这一问题,对中央苏区的工作也就尤为重视。中央苏区内部同样存在着多种多样联系,革命工作人员之间的联系、革命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的联系、人民群众同革命活动的联系等。

事物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必然引起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毛泽东同志抓住中央苏区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看到了一系列的联系与发展,唯物辩证的指出中央苏区的革命工作人员同人民群众建立起了紧密联系加上中央苏区同全国革命根据地的联系,若形成几千个长冈乡,几十个兴国县的局面,那么“围剿”的状态自然就能得到解决,若在此基础上更进一步发展全国的革命赶走压迫的中心任务也就顺理成章。

1.3 依靠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解决问题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没有直接用过‘实事求是’这个词汇,但他们创立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突出强调的就是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是其本质内涵;早在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中就提出:“中国革命斗争的胜利要靠中国同志了解中国情况”,“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1934年毛泽东同志在中央苏区以问题为导向,唯物辩证的把握矛盾,看清了中央苏区革命根据地内外部的联系与发展,对于工作的方法也提出了辩证科学的意见。“一切群众的实际生活问题,都是我们应当注意的问题。”解决问题的最好方式是以工作的形式来解决,解决问题最基础也是最关键的工作在于搞清楚问题的“实事”,只有以实践掌握实情,才能准确把握问题;“求是”是在实践基础上拨开事物表面掌握实质内在规律性,这样才能做到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工作的开展才能有的放矢。

“我们不但要提出任务,而且要解决完成任务的方法问题。我们的任务是过河,但是没有桥或没有船就不能过。不解决桥或船的问题,过河就是一句空话。不解决方法问题,任务也只是瞎说一顿。”只有从群众中来,对于实质的把握才能贴切,只有到群众中去检验,才知晓内在规律是否正确,因此实事求是的本质是群众路线,要求革命工作人员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在群众中了解情况,在群众中工作解决实际问题。在“白色恐怖”的“围剿”之下,人民群众的生活、精神在高压之下已是无可争议的事实;解决人民群众生活上、精神上的压力是革命工作人员的重要工作。关心群众的痛痒,同人民站在一起,以实事求是的工作方法解决群众的土地问题、柴米油盐问题、道路桥梁问题、教育问题等是革命工作人员亟须用工作解决的问题,因此实事求是的工作就是为人民服务的工作。

2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唯物史观2.1 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人民

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在社会历史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的力量起了决定性作用。毛泽东同志深刻把握这一马克思主义最基本观点之一,在文中做出了精彩的论述:“同志们,真正的铜墙铁壁是什么?是群众,是千百万真心实意地拥护革命的群众”。中国共产党在马克思主义的领导下为了人民而诞生、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因为人民而发展壮大,人民群众中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与创造力。

马克思指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历史,人民群众从质上来看,是对社会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来看,是社会人口的大多数,党在中央苏区的艰难时刻也不忘时刻为民,关心群众的生活问题,虚心向群众学习,党与人民结下了深厚的鱼水之情。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在这一时期也得到充分的体现。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历史不过是追求着自己目的的人的活动而已”。处于“围剿”下的人民群众所追求的目的就是日常的生活温饱问题、土地问题、教育问题等,而帝国主义和国民党等剥削阶级为了维护自身利益,而不顾人民群众的利益,他们是站在人民大众利益的对立面,不利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发展,违背了群众的选择且与历史的发展方向不符合,因此是走向灭亡不仅是人民的选择,也是历史发展的规律。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以来立下的最低纲领是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先进的科学的理论指引革命工作人员实事求是的解决好这些问题,那么围绕在党周围的人民群众是逐渐扩大的,革命的任务也是越来越顺利的。当人民的铜墙铁壁一旦构成且有着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那么剥削阶级的枪炮自然也就失了效用,他们所建造的“乌龟壳”堡垒也就不攻自破。

2.2 戒除官僚主义保障人民利益

官僚主义的本质是封建残余思想与资本主义思想的衍生物,“领导”高高在上,脱离了群众,也就脱离了实际,与我党实事求是的工作路线格格不入。毛泽东同志在文章中明确指出“如果仅仅提出任务而不注意实行时候的工作方法,不反对官僚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实际的具体的工作方法,不抛弃命令主义的工作方法而采取耐心说服的工作方法,那么,什么任务也是不能实现的。”戒除官僚主义有助于提高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有助于加深党与人民的紧密联系。汀州市的官僚主义领导是我们应该反对的,而长冈乡、才溪乡的革命工作人员实事求是,时刻出现在群众中解决实际问题,保障了人民群众的利益。“红军桥”与“红军井”的修建得到了群众的认可,因此群众得出“共产党真的好,什么事情都为我们想到了”的结论。

3 构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是一篇充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文章且与中央苏区具体实际相结合,文中所阐述的诸多观点表现出了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的优良作风,坚守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取得了党和人民群众认可的成绩并为后期遵义会议确立毛泽东同志的领导地位奠定了重要的基础,是毛泽东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之下,面对诸多的国际国内风险于挑战,应坚持一心为民,不忘中国共产党的初心与使命,同人民群众建立密切的血肉联系、戒除官僚主义,实事求是解决群众的利益问题,共筑应对风险挑战的铜墙铁壁。守正坚持以人民群众为中心,实事求是的全心全意的为人民服务有利于保证党的纯洁性与先进性,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有助于创新和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进程。

《关心群众生活,注意工作方法》中的哲学意蕴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