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大学生消费行为类型与网络信贷消费意向的关系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5浏览:2941下载187次收藏

陈胜寒 王语嫣

(贵州师范大学心理学院,贵州 贵阳 550001)

1 问题提出

在大学校园中,信用贷消费移动应用(如大众所熟悉的蚂蚁花呗、借呗抑或京东白条等信贷消费产品,均是经由国家批准的、正规合法的网络信贷消费服务)得到了广泛普及与应用,与大学生的生活联结紧密。有调研报告指出,千禧一代偏爱使用信用贷消费移动应用,特别是“95后”的年轻人已经把信用消费,分期付款视为一种消费常态。网络信贷消费不仅能够满足年轻人喜欢猎奇的心理,同时满足了他们较大的潜在资金需求。显然,网络信贷消费存在“双刃剑”效应,一方面可以为大学生带来需求满足和方便快捷,另一方面使用不当也会给大学生造成强烈的身心危害,如承担还款压力甚至使用非法贷款等。既如此,探讨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意向的影响因素,思考何种原因会刺激大学生的网络信贷消费意向水平增长,以及在何种条件下该效应会增强或减弱,对于教育界制定应对策略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

已有研究发现,大学生的超前消费心理与攀比消费心理与其网络信贷消费可能存在联系,同时该联系可能存在出现性别差异。有鉴于此,本研究拟对贵州省大学生的消费行为类型与网络信贷消费意向之间的关系展开研究调查,以期丰富该领域的相关实证研究,同时为学校合理引导大学生消费心理提供进一步思考。

研究假设如下:

h1:不同消费行为类型与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意向呈显著正相关;

h2:性别在不同消费行为类型与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意向的关系中起调节作用。

2 研究方法2.1 调查对象的基本情况

采用随机抽样法,选取了550名贵州省大学城高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使用epidata3.1进行数据录入,剔除无效问卷后,获得有效问卷492份(有效回收率为89.45%)。其中男生229人(46.54%),女生263人(53.46%);独生子女99人(20.12%),非独生子女393人(79.88%);城市户口107人(21.75%),农村户口385人(78.25%);有交往对象者182人(36.99%),无交往对象者310人(63.01%),平均年龄20.35岁,标准差为0.84。

2.2 研究工具

2.2.1 网络信贷消费意向

使用自编的《大学生网络信贷消费意向问卷》对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该问卷包含了12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从1代表“完全不符合”到5代表“完全符合”。问卷得分越高,代表大学生的网络信贷消费意向水平越强烈。使用spss24.0对问卷的内部一致性信度进行检验,检验系数为0.93。同时,使用mplus8.0检验问卷结构的模型拟合指标,结果显示问卷模型拟合指标良好(χ/df=4.43,cfi=0.98,tli=0.97,rmsea=0.05,srmr=0.03),表明该问卷的信度与效度良好,可作为适宜的研究工具开展研究。

2.2.2 消费行为类型

使用石绍华等人编制的消费行为量表进行测量,包含流行型、谨慎型、攀比型与实际型4种类型的消费行为,共10个题目,采用李克特5点量表计分,从1代表“非常不同意”到5代表“非常同意”,得分越高表明越偏向所属类型。在本研究样本中,量表总的内部一致性信度为0.80。

2.3 数据处理

采用spss24.0对回收数据进行共同方法偏差检验、描述性统计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及回归分析。

3 研究结果3.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采用harman单因素分析对数据进行检验,结果显示共有5个特征根大于1的公因子,其中第一个公因子能够解释的变异(35.52%)没有超过临界值(40%),故本研究不存在严重的共同方法偏差。

3.2 变量的描述性统计与相关分析

描述性统计分析上,大学生的网络信贷消费意向处于中等偏下水平(与理论均值3相对比),流行型消费行为类型属于中等偏下水平、攀比型消费行为类型处于低水平、谨慎型和实际型消费行为水平均处于中等偏上。相关分析上,大学生的网络信贷消费意向与四种消费行为类型均呈显著正相关(p

大学生消费行为类型与网络信贷消费意向的关系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