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皮革专业为例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5浏览:2294下载210次收藏

许 伟 张 辉 刘新华 强西怀 王学川

(陕西科技大学轻工科学与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21)

0 引言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的飞速发展,高等教育人才的培养与社会人才的需求相对错位,高等教育人才供给与社会发展需求之间的矛盾也由原来的供给不足变成了高等教育所供给的人才质量不能满足社会各行业的现实需求。那么,如何通过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创新人才培养的方式方法,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能够主动适应区域经济发展的优秀人才,是我国地方高校目前应该高度关注并力求解决的难题。

陕西科技大学是我国西部地区唯一一所以轻工为特色的多科性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校基础能力建设工程”建设高校,是“十二五”期间陕西省重点建设的高水平大学,是陕西省“国内一流大学建设高校”,是陕西省人民政府与中国轻工业联合会、中国轻工集团公司共同建设的重点高校。学校皮革专业隶属于轻工技术与工程一级学科,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很强的专业,因而需要制革科技工作者从实践中多摸索、积累和总结经验,才能很好地掌握制革技术。对皮革专业的本科生来说,除了学好专业知识以外,最重要的是,通过实践提高自身的理论认识水平和制革经验,从而拥有未来生存和发展所需倚靠的坚实基础。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到来,它对传统行业的影响与日俱增,也势必对传统专业的人才需求,包括像皮革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通过分析,我们发现当前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主要面临以下几个问题:

(1)专业师资的问题,近几年,由于学科交叉的需要,专业引入了较多缺乏专业背景或对专业缺乏感知和认知的青年教师,那么他们承担相应专业教学活动的效果就大打折扣,而这显然影响到了专业人才的培养质量。

(2)知识体系的问题,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皮革人才培养模式的专业知识结构体系出现了落后于现代企业新技术的情况,皮革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亟待优化。将企业的先进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知识体系中,更新现有人才培养培养方案,进行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与重构迫在眉睫。

(3)办学模式的问题,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的发展,皮革人才的实践能力和职业素质尤为重要,而传统皮革人才的培养和办学模式下培养的毕业生越发不适应现代企业的需求。因此,我国未来皮革人才培养必须根据新工科要求,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主线,创新地发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开放式多元合作办学和培养模式。

据此,从上述迫切形势出发,分析了我们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思路和具体实施方法,并对新型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前景进行了预测。

1 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思路

为适应新形势下皮革人才培养的要求,针对当前出现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面临的问题,通过在我国地方高校同类专业中进行广泛地调研,汇总凝练各单位开展“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实际状况和存在的共性关键问题,结合“新工科”发展理念,提出基于“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模式的解决思路,它们包括以下几个思路:

(1)建设适应新工科的教学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丰富教学资源,增强青年专业教师的工程实践能力,促进专业教师的科研与产业结合并反哺教学,以产业需求引导专业教师发展。

(2)优化新工科背景下新皮革专业知识结构,制定适应新工科背景的新皮革人才培养方案。

(3)探索地方高校皮革专业“产业学院”为载体的新工科,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

2 具体实施方法2.1 推进新工科的教学师资队伍和实践教学平台建设,进一步丰富育人软硬件资源

皮革行业是一个对实践性要求极强的行业,而学校皮革专业毕业生以“专业基础厚实、工程训练扎实、思想作风朴实”的“三实”作风和实践能力强的良好口碑,深受业界好评,大量毕业生活跃在行业,许多人已成为行业管理精英,有些人在行业中形成了科研精英团队或成为国内外知名专家学者,这都是我们可以加以利用的人才培养的良好资源。因此,我们可借助于行业资源和社会力量,筹办并依托于“产业学院”,共建技术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平台可以为缺乏专业背景或工程实践能力的青年教师提供能力提升的机会。促使他们“走出去”,通过与业界的联系、在生产一线的锻炼及与实践经验丰富的工厂技术人员的交流和学习,一方面,极大地提高和丰富了青年教师对专业的认识度和熟悉度;另一方面,可促进专业教师的科研与产业结合并反哺教学,以产业需求引导和支持专业教师发展。通过近几年专业青年教师暑期工程实践活动的实施,十几位中青年教师受益匪浅,已成长为专业未来发展和培养人才的中坚力量。

此外,在密切校企人才协同培养基础上,平台还可以提供实战项目和创造实践机会,成为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基地,因此丰富了皮革专业人才的育人软硬件资源。

2.2 更新新工科背景下新皮革专业知识结构,优化人才培养方案

针对当前传统皮革专业人才培养的知识结构体系已经明显落后于现代企业的新技术现状,注重现代信息技术和智能制造对皮革行业的影响,将企业先进的技术融入人才培养的知识体系中,充分挖掘和整合行业、企业和社会各方面的资源,将前沿知识通过技术交流、专家讲座、技术演示等方式补充到现有教学和实践环节中。加强皮革专业前沿知识和学科交叉知识体系的建设,梳理、更新、补充和完善课程核心知识点,开展成果导向的课程体系重构,进行皮革专业知识结构体系的更新与重构。

在更新新工科背景下新皮革专业知识结构的基础上,结合专业的实际和各个学校培养的特点,建立能力达成和课程体系之间的一一对应关系,构建符合新工科要求的课程体系,在此基础上进行新皮革人才培养方案的调整优化,制定适应新工科背景的新皮革人才培养方案。

2.3 基于“产业学院”,探索“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办学模式

结合“新工科”的发展理念,学校专业积极谋划与行业知名企业成立“产业学院”的筹备和组建工作,并以其为载体,发展“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组织模式。

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是我国皮革行业的代表性企业,在国内外皮革行业领域具有广泛影响,也是北京人民大会堂指定的皮革座椅生产企业,是一家具有明胶、制革、皮革家具、皮革包袋等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通过多方联络和协调,陕西科技大学已和淄博大桓九宝恩皮革集团有限公司签署了共建“宝恩皮革产业学院”的框架协议。拟成立“产业学院”管理委员会、制定办学章程,创建运行机制,进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办学模式创新与实践的探索,使校企合作特别是产教融合进行皮革专业人才培养的模式真正落地,而“宝恩皮革产业学院”的建设、运行及完善如图1所示。

图1 “宝恩皮革产业学院”建设、运行及完善图

3 小结

近年来,学校和专业始终贯彻以“新工科”的发展理念,紧密执行“产教融合、校企共育”的人才培养模式来培养皮革专业人才以满足新时代的皮革行业人才需求。正是通过这种持续不懈地努力,2021年11月中旬,学校获得了全国轻工类专业首批工程教育专业认证专家进校线上考查的宝贵机会,经过考查实验室、查阅相关资料、访谈有关人员等环节,专家组一致认可学校和专业在专业人才培养方面所做的教育教学改革、教学过程评价和专业课程体系的优化等工作。这也更加坚定了我们进行新型“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的信心,而且只要我们能持之以恒地贯彻下去,最终学校、学院和专业的人才培养效果会得到根本性地改善,也将会培养更多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适应新时代经济发展的优秀专业人才。

“产教融合、校企共育”人才培养合作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陕西科技大学皮革专业为例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