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5浏览:2063下载143次收藏

张坤磊

(河南科技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河南 洛阳 471000)

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来源于中华五千年的奋斗创造,凝聚着中华民族的精神与智慧,为中华民族的发展壮大提供了强大的精神基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丰富、博大精深,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中去,可以坚定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文化自信,强化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责任和担当,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蓬勃发展。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内在契合(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以文化人、以文育人的重要资源。习近平总书记用“讲仁爱、重民本、守诚信、崇正义、尚和合、求大同”概括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思想理念,是做好新时代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思想基础和理念来源。讲仁爱,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核心力量,要求把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个人责任与社会责任相联系,把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相结合,通过衡量个人对社会的贡献大小来评价个人价值的实现程度。重民本,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璀璨明珠,要求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不懈的追求。守诚信,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核,要求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要对党忠诚,为民负责,勇于担当。崇正义,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要素,要求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义利关系,大力弘扬社会正气。尚和合,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要求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要正确处理各种社会关系,解决农村社会矛盾。求大同,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美好追求,要求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要积极投身于乡村振兴专业,实现农业农村农民的全面现代化。这六个方面凝聚着中华民族的普遍价值认同,体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时代要求,为做好新时代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提供了重要的资源。

(二)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一种宝贵的资源,需要一代又一代的中国青年继承和发扬下去;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途径。一方面,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加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输入,有助于引导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辩证地看待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防止历史虚无主义的错误倾向,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魅力和精华,在继承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另一方面,加强对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有助于引导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弘扬优秀传统文化,深刻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按照时代的要求丰富和发展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发展中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现实困境(一)外来文化冲击,发展式微

随着现代化进程的不断深入,各种价值观、文化形态以及各种各样的信息冲突与融合日益渗透到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中。当今时代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生活是丰富和开放的,在开放包容的心态下,许多外来文化受到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追捧和喜爱,这些外来文化不断充斥着青年党员干部的生活,并占据着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高地,潜移默化地在改变着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价值观念,影响着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认识。这些外来文化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带来了一定的冲击和挑战,以至于部分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在面对外来文化冲击的过程中缺乏文化自信、媚洋崇外,导致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式微。

(二)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淡薄

农村地区长期处于相对落后状态,较多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视程度不够,观念淡薄。一方面,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在继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方面表现出明显的不重视,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缺乏明显的价值认同和情感认同。另一方面,部分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缺乏农村建设的整体性和系统性思维,把发展的目光仅仅聚焦在经济建设上,认为重视文化建设不能在短时间内带来经济收益,从而忽视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

(三)实践参与缺乏,知行分离

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参与实践的活动有限,所以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带来了一定的困难和挑战。主要表现在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活动的时间和机会较少,大部分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常年外出务工,很少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活动。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实践缺乏吸引性,没有充分调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参与实践积极性,导致部分在家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不愿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实践中。

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原则(一)主导性和主体性相结合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核心,党的领导是党和国家的根本所在、命脉所在。农村基层党组织作为党的组织基础,要充分发挥战斗堡垒作用,在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注意方向引导,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过程中不能丢了目标、失了航向。同时,也应该重视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主体作用的发挥,重视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价值取向与情感诉求,注意引导广大青年党员干部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自觉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真正影响广大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从而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干事创业的过程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二)传承性和创新性相结合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中华民族延续发展的重要根基,为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实现传承性与创新性的有机结合。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底蕴和价值要求,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过程中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有助于帮助青年党员干部在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更好投身到乡村振兴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事业中去。另一方面,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也要注重创新。习近平总书记鲜明提出了“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重要原则,不仅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发展指明了路径,也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供了重要的启示,是做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继承发展与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行动指南。

(三)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知识来源于实践,只有把知识与实践相结合并指导实践才能体现知识的价值。在融入过程中,要注重其知识性和实践性的有机统一,不能简单地把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作为一种文化输入,而是要重视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蕴含的宝贵精神财富,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社会现实相结合,通过诠释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内涵来加深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进一步指导青年党员干部的工作与生活。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体现了社会理想、价值追求与民族精神,引领着社会文化的发展方向,对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在融入过程中要自觉坚持知识性和实践性相结合的原则,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之间的关系,推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工作的发展与进步。

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实践路径(一)发掘融入内容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蕴涵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和宝贵财富,需要不断挖掘其内容,以促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思想认同和情感认同。一是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人文精神,增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认同。在尊重人格方面,要深入挖掘《论语》、《礼记》等传统典籍中的人本理念,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人本思想教育,引导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互相尊重人格,正确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形成良好的社会秩序。在塑造人品方面,要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髓。既要做到“躬自厚而薄责于人”的要求,也要做到“明明德”的境界;既要严格要求自己,也要将个人的理想信念与国家的前途命运相结合,做到守公德、严私德、明大德。在天人合一方面,要引导农村青年党员干部“亲亲而仁民,仁民而爱物”,增强生态文明意识,牢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将农村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有机结合。二是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观念,增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中华民族在历史进程中形成的与时俱进思想、实事求是思想、安民富民思想、道法自然思想等,成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要自觉赋予其新的时代诠释和内涵,促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三是要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道德规范,增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情感认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具有独特的道德规范,有自强不息、见义勇为、扶正扬善、敬业乐群、孝老爱亲、扶危济困的传统美德。这些传统美德是中国传统社会精神生活的独特标识,是传统中国人评判是非善恶的价值标准,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将中华传统美德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是新时代加强青年党员干部思想作风建设的重要内容,同时也有利于增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传统美德的情感认同。

(二)重视融入实践

实践出真知。在融入过程中要充分发挥实践的促进作用,以推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发展和进步。首先,要坚持鼓励引导的方法。很多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知不够,且农村青年党员作为青年力量,多数承担着家庭的重任在外务工,没有足够多的机会和时间参与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教育实践中来。因此,可以通过鼓励引导的方式让农村青年党员干部认识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和意义,积极主动地参与到思想教育活动中来。其次,要真抓实干搞好落实,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实践真正地结合起来,通过走访参观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基地等方式加深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认同。再次,要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到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生活和工作中去,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全过程,使其感受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与价值,达到正确指导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各项工作有序开展的初衷。

(三)创新融入途径

一是要重视创新农村基层党建活动室的作用。可以通过丰富农村基层党建活动室的功能,打造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艺术墙,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时代要素相结合,潜移默化地影响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也可以通过设立图书阅览室的方法,打造属于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专属空间,增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时代认同和价值理解。二是邀请专家学者开展相关讲座活动,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充电”。可以邀请高校教师、学界专家等开展相关文化讲座活动,增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对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深层次认知,把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发展的时代要求,通过学习来促进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进一步发展。三是充分利用互联网构建学习平台。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是互联网时代新媒体的主要使用群体之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必须要紧跟时代发展步伐,充分认识互联网的教育优势,通过学习强国、微信、抖音等新媒体平台大力弘扬和宣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让主流声音占领舆论高地,充分发挥互联网等学习平台优势,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效保质地融入农村青年思想教育中去。

(四)健全融入机制

健全的机制可以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提供坚强的保障,因此,在融入过程中要注重相关机制的建立、健全。第一,要建立健全组织领导机制。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职能,凸显基层党组织在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中的重要作用,构建组织有力、领导科学、效果显著的基层组织领导机制。同时也应该充分发挥各级党委的领导职能,以组织领导保障推动融入教育朝着常态化、纵深化的方向发展。第二,要建立健全教育考核机制。一方面,要重视评估主体即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在思想方面落实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思想理念、价值观念和道德规范的程度;另一方面也要重视评估客体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时的方式和效用,以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作用的正常发挥。第三,要建立健全相关的监督保障机制。确保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能够落到实处,通过制定有关的监督细则,提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监督保障机制的规范化、科学化水平。

结语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加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重要资源,是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深厚基础,也是加强新时代农村青年党员干部先进性教育和纯洁性教育的重要法宝。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过程中,要正视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发掘它们蕴涵的现代性力量,并将其转化为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精神追求和行为习惯;同时也要把握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原则,探索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新途径,让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与新时代农村青年党员干部的思想教育相结合,从而为乡村振兴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农村青年党员干部思想教育的方法与实践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