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283下载152次收藏

徐保辰

山东省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山东新泰 271200

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是肿瘤科常见的肺癌类型,多见于吸烟或被动吸烟群体中,该病的发病率可占肺癌患者的85%及以上。针对早期nsclc,临床以手术切除为主,而对于晚期或无法经手术切除的nsclc,则多使用放疗+化疗联合疗法或靶向治疗达到杀灭肿瘤细胞, 抑制肿瘤生长的目的。 有研究指出,nsclc 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应答及血供关系密切。 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1,pd-l1)抑制剂是当前研究最多且临床发展最快的一种免疫检查点抑制剂,该药可激活机体自身的免疫细胞,杀伤肿瘤细胞。抗血管生成药物通过阻断癌细胞血液供应达到治疗恶性肿瘤的目的。但既往关于二者的研究较少。故本研究选取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86 例晚期nscl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观察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pd-l1 抑制剂治疗晚期nsclc 的效果。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9年8月至2020年12月新泰市人民医院肿瘤三科收治的86 例晚期nsclc 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按照入院编号奇偶数分组法将其分为试验组(43 例)和对照组(43 例)。对照组中,男27 例,女16例;年龄40~77 岁,平均(59.94±3.22)岁;临床tnm 分期:Ⅲa 期16 例,Ⅲb 期21 例,Ⅳ期6 例;病理分型:腺癌25 例,鳞癌18 例;患病时间2~8 个月,平均(4.16±1.42)个月;吸烟史31 例。 试验组中,男30 例,女13例;年龄41~79 岁,平均(60.12±3.04)岁;临床tnm 分期:Ⅲa 期18 例,Ⅲb 期13 例,Ⅳ期12 例;病理分型:腺癌20 例,鳞癌23 例;患病时间2~9 个月,平均(4.27±1.56)个月;吸烟史35 例。 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p>0.05)。 所有患者及家属均对本研究知情同意,本研究获得新泰市人民医院医学伦理会批准(医学伦理编号:2020c011)。

纳入标准:①患者经肺部核磁共振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及实验室指标检查,确诊为nsclc;②均为晚期患者;③患者均存在pd-l1 高表达。排除标准:①合并小细胞肺癌患者;②合并早中期肺癌患者;③合并不能耐受药物治疗者;④合并肝肾等其他器官功能障碍者。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给予常规化疗药治疗。 治疗前6 h 口服20 mg 地塞米松(广东雷允上药业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44022582,生产批号:210709,规格:20 mg×5片)。入院后第1 天,给予紫杉醇注射(江苏红豆杉药业有限公司,生产批号:315471,国药准字h20067344,规格:5 ml∶30 mg), 将135 mg/m本品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 混合后, 经静脉滴注,3 h 内滴注完毕。 第2~4 天,加用顺铂注射液(济南益民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zbd1915,国药准字h20050269,规格:2 ml∶10 mg),将20 mg/m本品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混合后,经静脉滴注。 连续用药5 d。 间隔3~4 周重复1 次为1 个疗程。 共治疗2 个疗程。 治疗期间同时给予护肝、护胃、止吐等辅助治疗。

试验组患者采用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山东博安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401238,国药准字s20200015,规格:100 mg∶4 ml)与pd-l1 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诺华(中国)生物医学研究有限公司,生产批号:jbd2613,国药准字s20190045,规格:10 ml∶100 mg)]治疗。 将200 mg 替雷利珠单抗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 混合后经静脉输注, 输注时间应在60 min以上。间隔3 周给药1 次。贝伐单抗第一次给药在化疗后, 此后用药可自主选择。 将5 mg/kg 本品与0.9%氯化钠溶液500 ml 混合后,经静脉滴注,90 min内滴注完毕。 间隔14 d 给药1 次为1 个疗程,共治疗2 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及评价标准

1.3.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学指标 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采集两组患者的空腹上臂静脉血样4 ml,经乙二胺四乙酸(ethylenediaminetetraacetic acid,edta)抗凝后,在离心半径为20 cm 离心机(德国eppendorf 生命科学公司,型号:5427 r)中以3000 r/min的转速离心5 min 后,取血清置于4℃冷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分析仪[赛默飞世尔科技(中国)有限公司,型号:uhplc 型]以酶联免疫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实时荧光定量分析法检测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单磷酸腺苷(adenosine monophosphate,amp)激活的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水平。

1.3.2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标志物 治疗前、治疗2 个疗程后,使用“1.3.1”项血清学指标检测使用的化学发光免疫法检测癌胚抗原(carcinoembryonic antigen,cea)、 细胞角蛋白19 可溶性片段(soluble fragment of cytokeratin 19,cyfra21-1)、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值。 检测仪器同“1.3.1”项。

1.3.3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后的肿瘤体积 治疗前及治疗1、2、3 周,使用64 层螺旋ct 扫描系统(飞利浦医疗有限公司,型号:micro-ct)行3~5 mm 间隔扫描,获得所有肿瘤图像后上传至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计算肿瘤体积(tumor volume,tv)。tv=肿瘤长径×肿瘤短径。

1.3.4 比较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 包括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free survival,mpfs)、中位总生存期(median overall survival,mos)。

1.3.5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效果 治疗效果评价指标包括完全缓解、部分缓解、稳定、进展。 完全缓解(complete relief,cr)是指患者的病灶消失,肿瘤标志物恢复至正常水平,且随访半年未见新病灶产生;部分缓解(partial relief,pr)是指患者的病灶缩小面积在60%以上,肿瘤标志物较治疗前下降,但未恢复至正常水平,随访半年未见新病灶产生;稳定(stabilization of disease,sd)是指患者的病灶缩小面积在25%~60%,肿瘤标志物较治疗前无明显差异,随访半年未见新病灶产生;进展(progression of disease,pd)是指患者的已有病灶面积较治疗前扩大25%及以上,或有新病灶产生,肿瘤标志物水平持续升高。 肿瘤控制率(disease control rate,dcr)=cr+pr+sd。 客观缓解率( ive response rate,orr)=cr+pr。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2.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vegf、igf-1、ampk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vegf 均低于治疗前,igf-1、ampk 均高于治疗前, 试验组患者的vegf、igf-1 低于对照组,ampk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血清学指标的比较(±s)

2.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

两组患者治疗前的cea、cyfra21-1、afp 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 个疗程后,两组患者的cea、cyfra21-1、afp 均低于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cea、cyfra21-1、afp 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2)。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前后肿瘤标志物水平的比较(±s)

2.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 周tv 的比较

两组患者时间、组间、交互作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治疗前,两组患者的tv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 周,两组患者的tv 均小于本组治疗前,且试验组患者的tv 小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3)。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前及治疗1、2、3 周tv 的比较(mm3,±s)

2.4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

试验组患者的mpfs、mos 均长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4)。

表4 两组患者生存情况的比较(月,±s)

2.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

两组患者的orr 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试验组患者的dcr 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5)。

表5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的比较[n(%)]

3 讨论

手术、化疗、放疗被称作恶性肿瘤治疗的三驾马车。 常规放化疗虽也能杀灭肿瘤细胞,但患者可能出现脱发、失眠、呕吐等严重不良反应,治疗体验感较差。 随着分子生物学的发展,临床逐渐将抗癌重点倾向于细胞、基因层面,免疫治疗、抗血管生成治疗方案逐渐进入大众视野。

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与机体的血液供应密不可分。 瘤体可自行生成新生血管,并经机体获取营养供应自身生长。 vegf 是常用的血管功能评价指标,它可特异性结合血管内皮细胞, 参与促进内皮细胞增殖、提高血管通透性。 vegf 在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对瘤体新生血管形成、肿瘤生长及转移均有重要作用。igf-1 主要由肝脏产生, 可促进细胞增殖及分化,抑制细胞凋亡,是肿瘤重要的促生长因子。ampk 具有调节能量代谢的作用。 高水平的ampk 可调节神经元凋亡,减轻氧化应激反应,改善细胞线粒体功能,促进血管功能恢复。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疗程后, 试验组患者的vegf、igf-1 低于对照组,ampk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l1 抑制剂联合使用, 可改善nsclc 患者的血清学指标,抑制新生血管生成。 分析原因,贝伐单抗是一种新型抗血管生成药物,该药可与肿瘤细胞vegf 相结合, 抑制vegf 受体活化,从而抑制瘤体上生成新生血管,切断肿瘤的血液和营养供应,起到持续抗肿瘤效果。 pd-l1 是机体重要的免疫抑制因子,可抑制免疫细胞活性,避免其被过度激活,稳定免疫系统生理功能。 但肿瘤细胞可改变机体内部微环境,诱导pd-l1 及pd-l2 高表达。 pdl1 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通过阻断pd-l1 及pd-l2分泌通路,部分恢复t 淋巴细胞功能,从而恢复受抑制的免疫系统功能。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l1 抑制剂联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作用,在抗瘤体新生血管生成的基础上,通过激活免疫系统功能去攻击肿瘤细胞,抑制癌细胞过度增殖、分化,保护机体正常的生理功能,进而达到调节血清学相关指标水平的目的。

肿瘤标志物是特异性反映肿瘤存在的物质,肿瘤标志物的存在及含量可提示肿瘤性质、治疗效果及预后。 cea 是常用的肿瘤标志物,在恶性肿瘤尤其是胃肠道癌、胰腺癌、肝癌、肺癌患者体内,cea 高表达。cyfra21-1 是肝癌的特异性诊断指标。 它是细胞角蛋白19 的可溶性片段。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上皮细胞内,细胞角蛋白19 被激活,细胞降解速度加快,大量细胞角蛋白释放进入血液中,并与单克隆抗体特异性结合,为肿瘤生长创造条件。cyfra21-1 显著升高常提示肿瘤晚期。 afp 是诊断肝癌和生殖细胞肿瘤的特异性标志物,约80%的肝癌患者体内均存在高浓度afp。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2 个疗程后,试验组患者的cea、cyfra21-1、afp 低于对照组,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提示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提升治疗效果。 分析原因可能与pd-l1 抑制剂与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使用的机制有关。 两种药物联合使用,不仅可抑制肿瘤生成新生血管,阻断肿瘤营养供应,诱导瘤体凋亡,避免肿瘤继续增殖、分化,稳定病情,同时还通过直接作用于免疫系统,减少肿瘤与免疫细胞巨噬细胞免疫球蛋白g 表面的fc γ 受体结合, 发挥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作用,促进肿瘤抗原的摄取、处理及递呈, 消除抗体依赖的免疫细胞介导的吞噬效果,维持t 淋巴细胞正常的数量,从而提升抗肿瘤疗效。 本研究结果显示,治疗1、2、3 周,试验组患者的tv 小于对照组,dcr 高于对照组, 且pfs、os 均长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与既往研究类似,提示相较于常规化疗药物,抗血管生成药物与pd-l1抑制剂联合使用,可更好地促进瘤体体积缩小,还可延长患者生存期。 但本研究所选样本量较少,研究结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验证。

综上所述, 晚期nsclc 联合抗血管生成药物贝伐单抗与pd-l1 抑制剂替雷利珠单抗治疗, 效果确切,可降低肿瘤标志物水平,改善血清学指标,还可缩小tv,延长患者生存期。

抗血管生成药物联合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1抑制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效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