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全国两会媒体创意报道的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4浏览:2170下载268次收藏

文/廖媌婧

每年的全国两会新闻报道是各级各类媒体检验自身媒体融合成效的重要试炼场。无论是中央级媒体还是省市级媒体,都充分利用新技术、新手段,以丰富的创意形式、前沿的技术、全面的媒体矩阵做好两会新闻报道,传达主流声音。

一、内容层面:形态丰富特色突出

内容是媒体在激烈竞争中的关键抓手,也是各大媒体在报道全国两会过程中比拼的重要维度。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多家媒体凭借令人耳目一新或印象深刻的内容,吸引了广大用户的关注。这些内容从形态、选题到叙事方式上,立意独特,形式新颖,也具有极强的互动性。

综合运用图、文、音、视等多样化的媒体形态进行两会报道已经成为常态,但各家媒体依然能在每年全国两会这一重要节点上不断创新,开拓内容形态的新思路。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家媒体依托自身资源优势一展所长,短视频、vlog、h5、漫画、创意图片、情景剧等形式丰富,形成矩阵传播。例如,浙江广电继2021年《两会青年说》系列短视频获得良好反馈之后,在2022年全国两会创新推出了系列短视频《图说60秒》。节目充分发挥图表直观易懂的可视化优势,抽取政府工作报告的热词进行解读,转变为与百姓自身贴近的民生话题,提高了两会传播的民众触达率和接受度。国际妇女节期间,《图说60秒》还就政府报告中女性相关的内容做了专题讨论。又如,湖南广播电视台旗下的风芒客户端以中短视频为特色,推出了特别策划《两会情景剧》。该系列剧以小切口的民生主题、沉浸式的剧情演绎、活泼紧凑的故事节奏向移动用户输出了两会的焦点内容。其中,《三孩的诱惑》《稳岗的幸福》等引发了用户的广泛关注。再如,上海全媒体广播移动端app话匣子fm在3月7日推出了创意h5内容《外长王毅精彩答问》,以生动趣味的打字机形式,将长达100分钟的外长发布会凝练成精辟简短的“小标题+金句”,以年轻态的形式呈现了“中美关系”“台海局势”和“冬奥会”等热点话题。

此外,代表、委员拍摄vlog零距离传达两会精神成为典型样态。央视主播、全国政协委员海霞在自己的vlog中手持自拍杆带领大家一同“参与”委员报到;黑龙江广电的《代表委员履职记》《我的两会时光vlog》等以两会代表、委员作为vlog的第一视角记录人,展现了代表们履职尽责的过程。

除了探索报道形式上的多样化,媒体也将目光聚焦在内容选题上,呈现出见微知著、贴近民众的议程设置特点。

首先,把握所在地域特色,深耕区域性话题。山东广播电视台闪电新闻客户端牢牢把握产粮大省这一亮点选题,先后推出了聚焦“藏粮于地、藏粮于技”话题的系列海报、漫画《闪电海报丨牢记嘱托种好粮!为端牢中国饭碗贡献山东力量》《漫漫说|为14亿人端牢“中国饭碗”!山东的底气来自这里》等长图作品,并进一步策划了深度报道《闪电深1度丨让14亿人每天“到点开饭,不饿肚子”,山东也是“蛮拼的”》。此外,闪电新闻特别推出8期《拜托了两会》系列报道节目,聚焦“山东代表团开放日”“乡村振兴”和“经略海洋”等话题发起vlog对话,突出主流话语的个性化表达。截至3月11日,节目微博话题量达到5800多万。

其次,借力媒介特性,充分放大传播优势。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两会报道期间重点凸显自身作为广播类媒体的评论特色,全新打造了移动端先行、广播端跟进的融媒体评论栏目《话说》,节目全方位多角度叠加式地传递两会声音,充分发挥了广播评论短小精悍、浅显易懂和情理通达的特色。节目先后推出了诸如《面对宇宙,我们还没有探索完一颗星球》《迈向碳达峰碳中和,我能做什么?》等热门话题的评论内容,用年轻鲜活的评论语态提升舆论引导的效果。

最后,构建鲜明形象,打造独特主题风格。河南广播电视台确定了两会报道“创未来 新出彩”的主题风格,各频道频率紧紧围绕这一主题努力凸显自身的风格特色,以《履职这五年》系列微视频为例,它将职业身份确定为每条微视频要重点展现的话题,塑造了“牛”代表、“土”代表、“茶”代表、“水”代表、“农”委员、“文”委员等典型人物,展现了鲜明的人物履职形象,打造独特的风格特色,仅仅8期内容就收获了超过1000万人次的总阅读量。

针对互联网用户年轻态、强互动的特征,新闻报道的叙事逻辑和表达风格也发生了根本的转变。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很多新型主流媒体使用轻松化、趣味化、年轻化的叙事风格。一方面,媒体记者的行为和语态注重生活化表达。例如,央媒和多个地方媒体都重点关注了“民以食为天”中“食”这一接地气儿的话题。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主持人劳春燕的出镜报道别出心裁,一边吃一边走进了镜头,为大家详细梳理和讲解了我国大豆依赖进口的重要原因,进一步引出了政府工作报告有关大豆增产的话题。四川广电的记者王兆发布的“王兆开会”vlog在叙事过程中也将镜头对准了“食”,在“开箱记”这则报道中,当同为人大代表的同伴何敏打开箱子时,呈现在镜头面前的居然是素毛肚和魔芋粉,通过这种以小见大的叙事方式展现了四川的产业发展。另一方面,新闻产品的叙事方式趋向年轻化、多元化。以中国政府网和国务院客户端联合推出的“烫嘴rap”为例,它采用动画和说唱的形式创新了媒体报道的叙事策略,既唱出了《政府工作报告》的焦点话题,又表达了老百姓对幸福生活的热爱。再如,四川观察上线的短视频节目《两会9500问》用“95后”和“00后”年轻群体喜欢的“你话我猜”游戏和答题闯关等方式,传递了两会新闻的要点,共同畅想“十四五”规划新五年的美好生活。

二、技术层面:前沿硬核智能高效

在“5g+4k/8k+ai+vr/ar”等技术的加持下,全国两会的媒体报道不断突破传统模式,持续刷新用户体验,集中体现了智媒的优越性。

疫情防控的常态化加速了新闻媒体采访和报道的云端化。2022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有很多记者和委员由于种种原因无法身处同一时空,在5g通讯技术的助力下,媒体继续不断优化自身的云采访、云直播和云编辑方案,降低时延、提升画质、改善体验,打造记者和委员之间的零距离对话,为广大用户创造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

例如,闪电新闻“云端议事厅”品牌专栏利用5g+vr技术实现了“北京+济南”两大演播室的直接即时云端对话,并进一步创造性地从“山、海、河、湖、林、田”等视角切入,在大小屏同步直播的时候快速生成了“两会云观点”“热词专家说”等人物海报和号外视频。闪电新闻的“云上编辑部”则邀请了七省融媒体在云端共话大国粮仓。又如,新华社、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福建省广播影视集团不但实现了云端连线和对话,还借助技术手段带给广大用户更新鲜的沉浸式体验。

近两年各大媒体开始广泛试水打造“虚拟主播”,全国两会等重大事件的报道促进了虚拟主播从重形态到重内容的应用升级。

2022年全国两会报道中,虚拟主播以其逼真的外形、年轻态的话语、专业的播报水准和青春自然的主持风格,拉近了媒体和广大用户之间的心理距离,给用户带来了更新鲜有趣的体验。虚拟主播以伴播的身份协作真人主播进行新闻报道,让真人主播可以专注于对临场反应、话语输出、情绪表达要求更高的报道任务,切实提升了媒体内容的生产力。例如,央视频推出的元宇宙特约评论员、超仿真主播“ai王冠”,他的全时态动作习惯、语音语态,甚至情绪反馈的精细驱动都与真人王冠如出一辙。在《“冠”察两会》的特别节目中,真人王冠和“ai王冠”难分彼此,交流互动无缝衔接。又如,smg融媒体中心借两会报道契机将旗下虚拟主播“申?雅”进行了升维打造,并宣布她从smg实习主播岗位转正。这位三维超写实虚拟数字主播在系列短视频《?雅看两会》中穿越两会现场的不同时空,分享两会观察热点。她以干练简单的造型,灵活新颖的报道方式,和活泼轻松的叙事语态获得了大批年轻观众的好感。申?雅还联手资深真人记者冷炜,共同打造了“跨次元”形态的联合报道专栏《两会观察》。

当然,除了上述云端直播间、编辑室和虚拟主播、跨次元报道等令人耳目一新的媒体技术之外,更多硬核人工智能技术也在两会报道中被广泛应用,提升了新闻报道的效率,强化了媒体与用户之间的互动。例如,科大讯飞与新华社、北京青年报社等多家媒体展开合作,用ai技术赋能新闻记者的采编环节,切实提升信息生产的效能。其中的讯飞智能投影仪ap10w集投屏投影、录音转写、速记翻译等强大功能于一身,支持远距离收音和智能化降噪,可以帮助记者实现语音转文字,5分钟内生成图文并茂的会议纪要,助力记者提高移动办公采写新闻的效能,尺寸和重量不过相当于一本书。又如,广东网络广播电视台“触电新闻”不但用人工智能进行图文报道,还推出ai互动音乐产品《我把未来写成歌》。用户在系统中输入“个性关键词”和“身份”,3秒内就能够获得一首专属“未来主打歌”。

三、传播层面:深度融合提升效能

在深度融合格局下,各大媒体的两会报道进一步发挥融合传播的优势,从整体上进行全渠道、全媒体、全矩阵布局,打破线上线下的隔阂,实现大屏小屏的互动,提升了融媒体传播的效能,有效地传递了两会声音。

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得大屏小屏互动、跨屏传播成为媒体深度融合时代的常态动作。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各大媒体也更加注重跨大小屏互动的跨屏传播效果。例如,虚拟主播“申?雅”和真人记者就同时出现在东方卫视的新闻大屏端和移动应用“看看新闻knews”的小屏端,确保两会声音同时传递到不同屏幕的媒体用户。又如,浙江广电的《两会·微心愿》栏目也是大小屏互动的典型案例,以“小屏客户端收集网民心声+大屏记者深入基层采访”的方式对两会精神进行精准深度地上传下达。整体来看,大小屏共振发力,覆盖多群体用户,打通民间舆论场和官方舆论场,将两会盛况和两会精神全方位多视角地呈现给大众。

各级媒体在两会报道中不断尝试推进报、网、端、微的融合传播,扩大主流声音的声量,提升两会精神传播的效率和效果。例如,山东广播电视台以其移动客户端闪电新闻为信息传播枢纽核心,统一协调全省县级融媒体两会报道资源,形成了“一体统筹、协同互通、上下联动、资源共享”的省市县三级融媒资源调度机制,融媒体联动传播效果显著。此外,闪电新闻联动青州、肥城、寿光等县级市融媒体中心,策划推出“好品山东”系列慢直播活动,网络话题讨论度居高不下,一度登上微博热搜前十的位置。又如,长三角之声联合长三角地区的多个广播频率,在网络社交平台上推出图文漫画《阿长的日常》第二季《阿长的共富经》,对《政府工作报告》中“共同富裕”的硬核知识进行了故事化、角色化的诠释。

在2022年的全国两会报道中,诸多主流媒体积累了丰富的融媒体传播经验,增强了内容生产和分发的能动性,构建了全媒体传播渠道和多平台账号矩阵,并依托不同平台的特性创造了一批有深度且有影响力的产品,提升了全国两会报道的感染力与引导力。例如,上海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两会期间全方位整合旗下音频媒体资源,联动上海新闻广播、第一财经广播、长三角之声等传统媒体以及阿基米德、话匣子fm等新媒体,形成融媒传播矩阵。再以人民日报的短视频多平台矩阵式输出为例,人民日报在抖音、快手、头条和微信视频号等平台都开设了账号,对前方记者发回的两会热点进行二次创作和二次传播,打造了《李克强:今年要实施身份证电子化》《缺觉成全国中小学生老大难问题》等爆款短视频作品,分别获得全网超过302.5万点赞数和1094.6万点赞数的传播效果。

四、结语

媒体融合时代,越来越多新型主流媒体开始转变思路,不断开拓新的内容形态和叙事风格,不断加强技术赋能并提升传播效能。虚拟主播、短视频、动漫、综艺等新技术加持下的内容创意产品,从大处着眼小处着手,让大众从多个角度了解两会信息,并且在主旋律正能量的氛围下参与互动,从而使得重大主题的新闻报道变得越来越接地气、亲民众。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只有继续不断探索内容和形式上的创新,才能持续地让重大主题舆论引导和新闻宣传做到润物细无声,不但实现“出彩”目标,还能获得“出圈”效果。

全国两会媒体创意报道的融合传播策略研究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