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救援技术研究
陈俭
应急管理部消防救援局昆明训练总队 云南省昆明市 650208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不断扩展,消费者购买新能源汽车的意愿及保有量均在持续上升,有关新能源汽车的交通事故也越发凸显,据消防救援局统计,2022年一季度共处置交通事故救援2.1万起,按新能源汽车的市场占有率估算,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约4000起,随着夏秋季节高温、暴雨等天气影响,新能源汽车事故救援任务将更加严峻,需要加强救援技术研究,防止被困者和救援人员在处置中受伤。
1 事故特点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既具有普通交通事故突发性强、伤亡率高、救援难度大、易引发二次事故及伤害等特点,又因为车辆类型及所使用能源形式的差异性大,可叠加出现易燃易爆、易复燃、中毒、触电等危险,事故危险性更大、处置专业性要求更高,需要针对不同能源形式和车型采取不同应对措施,防止处置失当导致灾情扩大。
2 处置程序处置中,必须始终坚持“救人第一”理念,综合考虑人员状态、处置力量、救援技术、救援装备、现场环境等因素,其中,受困人员的状态是影响救援处置的决定性因素。救援处置一般包括现场管控、风险评估、生命支持、创建通道、转运伤员等几个环节,各环节工作不是按时间顺序排列,应结合现场状况灵活开展,有些工作可同步推进。
2.1 现场管控现场管控目的是及时控制事故区域,疏散围观人员,做好风险预警和安全提示,防止发生二次事故。
(1)封控事故现场:结合事故区域的地形特点,使用道路标记、声光警戒等方式进行封控,特别要注意转弯、颠簸路段及夜间、雨雾等能见度低的环境下,通过加强照明等方式实现有效封控。
(2)划分处置区域:将事故现场及周边划分为停车区域、处置区域、缓冲区域,为救援人员提供一个安全有序的救援现场,无关人员严禁进入10米以内处置区域。
(3)加强安全警戒:救援处置中必须遵循安全原则,如穿着荧光色或高能见度救援服、下车前要注意车流并确认下车位置安全、行走时要面对车流方向便于避险、缓冲区域禁止任何人员及车辆停留。
(4)做好险情应对:新能源汽车以电动、混合动力、液化石油气、压缩天然气、液化天然气、氢气等为能源,发生事故后可能出现气体泄漏、产生有毒烟雾、高压触电等危险,要采取措施应对火灾、爆炸、中毒等危险,加强对救援人员和被困者的保护。如新能源电动汽车电池热失控,可通过检测温度异常升高、噼啪声、烟雾等迹象进行识别。
2.2 风险评估新能源汽车事故主要考虑所使用能源形式的不同带来的风险,在接警阶段详细询问报警人,了解事故车辆及被困者情况,包括车型、数量及碰撞类型,如正面撞击、侧面碰撞、翻转等,被困者人数、生命状况等,定性判断事故严重程度。救援人员到场后,通过侦察现场,确认车辆使用的能源、安全气囊是否触发、车辆是否变形等,被困者人数、生命状况包括呼吸、意识、是否受伤流血,定量判断事故情况,确定救援优先级。国外有在车辆上加装紧急呼叫和自动报警系统的做法,发生车辆事故时可自动将车辆的识别代码、能源类型、时间、位置等信息传输至接警中心。
为保证救援人员和被困者的安全,分以下几个环节进行风险评估:
(1)识别:重点识别新能源汽车使用的能源形式,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电池等,可通过询问报警人、提问驾乘人员,查看车辆标志、汽车手册,观察特定设备,如橙色电缆、储罐、电池等多种方式综合识别,必要时可咨询生产厂家和当地经销商协助。
(2)检查:重点检查与能源部位相关的组件是否损坏,如高压线缆切断、液化石油气泄漏、电池损坏等。
(3)防护:在确认安全之前,禁止对能源部位采取任何行动。在做好防护前,要避免贸然接触、切割、移动能源储罐、高压电池或高压电缆、能源管道。
(4)固定:熄火断电、拉手刹、挂停车档位、稳固车辆。如果有车辆的智能钥匙,要取走钥匙放入屏蔽袋并置于10米开外。
(5)隔离:针对新能源汽车使用能源的不同,分别对低压电池、高压开关、储罐阀门等进行操作,将能源进行隔离防护。对于新能源电动汽车而言,要注意区分12v低压电池的位置,可能在发动机罩下、后备箱内、驾驶员或乘客座椅下面;处理高压电缆必须使用耐1000v的专用绝缘手套。
在对新能源汽车进行断电等隔离保护之前,还要综合分析可利用电源开展的救援准备工作,如打开后备箱、移动座椅等,但对于电气危险性较大的电动汽车,应优先保障车辆的电气安全。此外,发生交通事故后,车辆可能处在悬崖陡坡等位置,可能发生坠落等危险,极大威胁救援人员和被困者安全,需要慎重评估并选择适当的施救方法。
2.3 生命支持事故现场被困者一般会出现多发性创伤,开展救援前,需要对其安全状态进行评估,并由救援及医护人员给予适当的救助、医疗及心理支持,以减轻外界环境的伤害。
进行对话时,救援人员要在被困者正前方,并保持视觉和声音联系,及时安抚情绪,告知不要转动头部,在正前方询问被困者伤势情况、能否活动,确定受伤部位,了解是否存在神经系统损伤,如意识、方向感的丧失,判断伤势严重程度,确定护理优先级。
对于可现场开展的简单护理,要及时创造条件给予处置,包括拆卸或切断安全带,解除被困者的行动限制;倾倒座椅,便于后续救援;评估伤情,戴上颈托,保持头部平稳;寻找出血点,解决气道阻塞问题等。处置过程中,救援人员和医疗部门要紧密配合,有效消减被困者的危险。
2.4 创建通道发生事故后,存在安全气囊、安全带、电池组、燃料储罐等不稳定因素,可能在救援中因误触而发生危险,在解救被困者之前,要先识别并定位相关设备,进行合理的限定处理,防止处置中发生切割触电、安全气囊释放、预紧器收紧等二次伤害,威胁救援人员和被困者安全。
(1)稳固:包括稳定车辆和保护被困者。借助适当工具和方式稳定车辆,如采用楔入操作稳固电动汽车,注意不能损伤电池。对于被困者,既要进行处置前的初次保护,还要注意处置过程中的二次保护,包括使用安全气囊保护装置避免触发,切断安全带避免预紧器触发,汽车玻璃破碎时佩戴呼吸防护装置,在救援过程中使用遮挡物避免玻璃飞溅伤害,佩戴耳塞避免噪音影响等。对于儿童,要特别注意保护脊柱,尽量将头部和身体固定在座位衬垫内,整体移出事故车辆。
(2)清理:对于可能进行切割操作的部位,尽量手动拆卸装饰物衬里,避开高压气瓶、安全气囊、轴承等危险或不适合切割的区域;及时清理破拆碎片并统一放置,防止留下安全隐患。
(3)破拆:根据汽车手册、救援指南等资料,标记合适的切割部位,在衬里去除后查看内部是否有动力气瓶等阻碍;合理选用顶撑、剪切等设备,破开救援空间;对于破拆出现的尖锐端口,使用保护垫包裹,防止伤人。
(4)距离:根据安全气囊展开的体积设定合理的安全距离,救援人员在处置中尽量与车门位置侧向安全气囊保持30厘米距离、驾驶室位置60厘米、副驾驶位置90厘米,避免进入动作范围,防止安全气囊启动造成伤害。
2.5 转运伤员救援前需要考虑可能遇到的各种限制条件,如被困者的防护、可采取的救援技术、多名人员被困、车辆倾覆等,要结合现场情况制定预案,划分救援优先级,确定救援战术,选择合适的技术方法开展处置。正式实施救援取,需要考虑被困者的状态、位置、可用的时间、可用的设备等因素,其中,被困者状态是决定性因素。此外,还必须制定备选救援计划,应对可能的情况突变。
2.5.1 被困者状态
根据事故现场人员的安全状态,可按以下情形分为四级:
一级:无明显受伤可自救逃生;
二级:受伤但车辆未变形不妨碍逃生;
三级:受伤且车辆变形导致被困,无法自救逃生;
四级:受伤严重被变形车辆埋压。
2.5.2 被困者位置
发生交通事故后,被困者可能处在各种不同位置,如坐在座位上、躺在地上、被部分甩出或被挤压等,车辆由于碰撞也可能发生各种扭曲变形或处于不同的位置及状态,如被夹在两辆重型卡车之间、撞进建筑外墙等,这些都会不同程度影响施救技术的选择。
2.5.3 可用的时间
结合事故现场情况及被困者的状态,对被困者按照3个不同的级别进行施救:
(1)紧急施救:被困者面临无法控制的危险情况或无法转移的情景时,抓紧时间进行应急救援。
(2)快速施救:以尽快救出被困者为目标,及时调整施救技术和规则,创建快速救援通道,使被困者更易获得医疗和急救援助,防止健康状况突然恶化。
(3)安全施救:时间不限,尽量创造可能的最好条件来救援被困者,优先考虑头、颈、躯干等核心部位的防护,使用颈胸夹板结合颈托进行保护。
例如,被困者突发心脏病,要进行紧急施救;被困者无意识、呼吸微弱、或流血较多,要进行快速施救;被困者无生命危险但无法移动,可考虑安全施救。
2.5.4 可用的设备
选择救援工具的标准包括:功能,如剪切、扩张及支撑等;数量;参数,如液压组动力、工具抗力、扩张器开启程度等。
参与转运被困者的救援人员,应尽量避免进入车内,如有必要,需采取合适的措施及设备稳固车辆,为被困者的转运创造条件。
3 几种不同的救援场景根据新能源汽车类型不同,交通事故处置中可能遇到各不相同的场景,如能量储罐或管道中的气体泄漏、高压电池中的电解液泄漏等,需要区分对待,采取不同的救援技术保障安全。
3.1 易燃气体储罐泄漏(1)关闭发动机,屏蔽车辆智能钥匙;救援人员着全套灭火防护服、携带绝缘装备进行处置,防止引入点火源导致爆炸。
(2)控制进入事故处置区域的人员数量,派出关阀小组手动关闭储罐阀门,遇到突发险情安全员要及时示警,引导处置小组迅速避险或撤离。
(3)掩护组使用喷雾或开花射流掩护,稀释泄漏出来的易燃蒸气,避免累积达到爆炸极限引发爆炸。
(4)事故区域外围可使用水幕水带进行保护。
如果新能源汽车使用的是液化天然气作为燃料,要避免储罐接触水,防止低温液化天然气和水之间的温差导致液化天然气迅速蒸发膨胀,发生冷爆炸(液化天然气体积可扩大至600倍)。
3.2 电池电解液泄漏(1)控制进入事故处置区域的人员数量,参与救援的人员必须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在事故区域外围处置、远程断电。
(2)电池热失控会导致电解液喷溅或燃烧爆炸,出现大量白色烟气,要避免救援人员和被困者接触白烟中毒。
(3)对于电解液泄漏释放出来的氟化氢、氯化氢等有毒气体,采用大量水或适当的中和药剂稀释降毒,或加强送风排烟,防止中毒爆炸。
3.3 车辆被水淹没在被水淹没的情况下,新能源汽车上的储能装置如电池、液化石油气储罐等危险性降低,不会导致触电、爆炸等危险,可不作为优先处置项。救援人员可按照普通事故救援程序对被困者施救。
4 结语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救援,首要考虑能源形式与传统汽车不同所带来的独特危险性,以及事故场景不同所采取的救援技术的差异性,被困者所处生命状态所决定救援方案的侧重性,需要指挥员具有强大的统筹、分析、研判、决策的能力,多方收集事故有效信息,根据现场情况及变化,及时采取并随时调整最优处置方案,相关能力需要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积累,并在实战中总结经验。处置过程中,救援人员必须高度重视自身安全,按要求穿着个人防护装备,防止发生触电、中毒等危险,确保安全高效完成救援处置工作。
新能源汽车交通事故救援技术研究
本文2022-11-04 13:00:46发表“工矿企业”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0830.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