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身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骆 军,王 薇
(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针灸科,重庆 400000)
周围性面瘫(peripheral facial palsy)是一种临床常见疾病,局部营养神经血管受风寒或其他刺激的影响发生痉挛,面部神经组织出现缺血而形成水肿,神经兴奋度降低、面部神经功能丧失,从而引发面部瘫痪。中医认为周围性面瘫的发病因素为脉络空虚、风寒邪气入侵阳明经、少阳经脉,由于经络阻滞、经脉失养、肌肉松弛不收而发生疾病。传统灸法通过点燃灸条,利用热力和药效的作用促进经络传导,发挥温经通络、调节气血的作用,对治疗疾病有积极的辅助作用;临床中常采用电针联合西医常规疗法治疗周围性面瘫,相较于传统灸法治疗见效较快、治愈率较高,但是痊愈率较低。随身灸由富含天灸疗法中的天然植物粹取精华融入医用硅胶精制而成,通过贴敷皮肤缓慢释放能量刺激局部经络穴位,具有热疗与灸疗的作用。本研究观察随身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以期为临床治疗提供一定参考,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 选取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附属医院2020年11月-2022年3月收治的60例周围性面瘫患者为研究对象。纳入标准:患者症状表现为口眼歪斜、面部瘫痪,确诊为周围性面瘫患者;排除标准:妊娠期、哺乳期女性;合并精神障碍者;合并脏器功能损伤者。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各30例。试验组男13例,女17例;年龄52~90岁,平均年龄为(83.30±13.35)岁;病程12~65 d,平均病程(14.07±23.98)d。对照组男11例,女19例;年龄45~70岁,平均年龄(49.30±10.41)岁;病程范18~120 d,平均病程(35.47±82.66)d。本研究所有患者均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取电针治疗:①工具选择:选择长40 mm、直径0.35 mm的针灸针,严格消毒后用于治疗;②穴位选择:选取阳白穴、丝竹空穴、地仓穴、迎香穴为主穴,配穴包括颊车、鱼腰、攒竹穴、太阳穴、鼻通穴、下关穴、风池穴、夹承浆穴、合谷穴、太冲穴;③操作方法:患者取平卧位,充分暴露取穴位置,皮肤消毒后采用平补平泄的方式进针治疗;于阳白穴、丝竹空穴与地仓穴、迎香穴两组穴位采用电针治疗仪(青岛鑫升实业有限公司生产,型号:g6805-i)治疗,输出波形选择疏密波,强度以能看到电针抽动且患者能耐受为度,频率为3~5 hz,1次/d,1个疗程6次,各疗程之间休息1 d,疗程持续1个月。
1.2.2 试验组 在电针治疗的基础上加以配合随身灸治疗:撕去随身灸(深圳华仑泰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粤深械备20190640号,规格:1片/盒)背面隔离膜,将光滑面贴于需要贴敷的部位;每天早晚各使用1次,每次使用时间约为1小时,可根据个人感觉延长或缩短,初次使用可适当缩短使用时间,疗程为1个月。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临床疗效、面部残疾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①疗效判定标准:痊愈为眉、口、眼和鼻唇沟活动能力基本正常;显效为眉、口、眼和鼻唇沟活动能力较健侧轻度减弱,大于正常运动的75%;有效为眉、口、眼和鼻唇沟活动能力较健侧明显减弱,大于正常运动的50%;无效为眉、口、眼和鼻唇沟静态不对称,活动能力小于正常运动的50%;总有效率=(痊愈+显效+有效)/总例数×100%;②面部残疾指数:包含躯体功能评分(fdip)和社会功能评分(fdis),每个部分均包含5个问题,总分均为100分,fdip得分越高预示身体功能越好,fdis得分越低表明社会生活能力越强;③临床症状评分:参照house-brackmann标准判定面瘫严重程度,Ⅰ~Ⅲ级为轻度面瘫,记1~3分;Ⅳ、Ⅴ级为重度面瘫,分别记4、5分,得分越高提示面瘫程度越严重。
2 结果2.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 试验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相同,但试验组痊愈率高于对照组(<0.05),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疗效比较[n(%)]
2.2 两组面部残疾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 试验组治疗后fdip评分高于对照组,fdis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0.05),见表2。
表2 两组面部残疾指数及临床症状评分比较(,分)
3 讨论周围性面瘫又称bell’s麻痹或面神经炎,是面神经管内面神经的非特异性炎症引起的面肌瘫痪。中医学认为周围性面瘫是因正气不足,脉络空虚、外卫不固所致面部经络气血瘀滞出现的面肌收缩弛缓。疾病初期面神经处于水肿期,因此治疗原则为促进血液循环,缓解水肿和炎性反映,避免面神经受损程度加重。研究认为,治疗本病最为适宜的方式是针灸治疗。
本研究结果显示,试验组治疗痊愈率高于对照组(<0.05);试验组治疗后躯体功能评分(fdip)高于对照组,社会功能评分(fdis)低于对照组(<0.05);试验组治疗后临床症状评分低于对照组(<0.05),提示采用随身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可提高临床疗效,有效改善患者面部神经功能及躯体功能。分析认为,电针治疗具有调节气血、舒经活络、促进血液循环、改善面部缺氧状态的作用,能够提高面部神经兴奋感,有利于促进面神经功能的恢复。随身灸作为辅助治疗,具有温经散寒、通经络、扶正祛邪、活血化瘀、行气止痛、调和机体阴阳的作用。两者联合使用,有效提高了临床疗效,进而促进患者功能恢复。随身灸使用过程中可能由于皮肤干燥导致贴面松动易掉,可用衣物压迫固定或者把随身灸贴皮肤的一面用水或消毒液浸湿后贴紧,注意使用随身灸后不能立即洗澡,最好间隔2 h以上;同时,还要立即洗手,不要用手擦试眼睛等敏感部位。
综上所述,为周围性面瘫患者实施随身灸配合电针治疗,不仅能够提高临床疗效,对改善患者的面部神经功能、面部残疾情况有积极的效果。
随身灸配合电针治疗周围性面瘫的疗效观察
本文2022-11-02 19:40:42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90488.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