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习型社会构建与学习价值转换
李厚芝 樊文强
摘要: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教育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学习型社会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包括个人的自由、全面发展和所有人的和谐、可持续发展。学习型社会构建不仅需要教育体系的重构,还涉及社会整体的转变,其核心是实现个人学习及社会学习的价值转挟,即从学习的工具意义转向学习的本体意义。
关键词:学习型社会;发展理念;个体学习;社会学习;价值转换
中图分类号:g7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9-4156(2014)05-004-03
一、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
一般认为,学习型社会这一概念最早是由赫钦斯(或译为哈钦斯)提出的。赫钦斯于1929年开始担任美国芝加哥大学校长一职,当时年仅30岁,随后在长期从事高等教育事业的过程中形成自己关于教育及社会发展的思想。1968年,赫钦斯在其著作《学習社会》(learning society)中提出“学习社会”这一概念。学习社会概念的提出,建立在赫钦斯对美国教育发展的反思和批判基础之上,是针对功利主义、实用主义等价值取向而提出的一种新的发展理念。赫钦斯把学习社会描述为:“除了能够为每个人在其成年以后的每个阶段提供部分时间制的成人教育外,还以‘学习、自我实现、成为真正的人为目标,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这一描述包括三个要点:第一,学习型社会与终身教育紧密相关,是开展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第二,学习型社会是注重人的发展的社会,人的发展在学习型社会中处于重要地位;第三,学习型社会是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实现了从功利主义、实用主义、唯市场主义等价值取向到促进人的自我实现、人格完善等价值取向的转换。
1972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育发展委员会发表了《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报告(即《富尔报告书》),该报告把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社会的基本形态,并指出学习型社会是一个能保障个人终身学习的社会,学习型社会的目标是塑造“完人”。1996年,《教育——财富蕴藏其中》报告发表,该报告指出,21世纪是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世纪,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学会生存是学习型社会的四大支柱。在我国,江泽民同志在2001年亚太经合组织人力资源能力建设高峰会议上正式提出我国要“构筑终身教育体系,创建学习型社会”。2002年,党的十六大提出:“形成全民学习、终身学习的学习型社会”,“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把学习型社会建设作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战略任务之一。可以说,虽然与发达国家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但我国学习型社会创建的起点并不落后,党和政府“非常清醒地把握住了”重点,即构建终身教育体系、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二、作为发展理念的学习型社会
工业社会实现了物质生活的丰富和财富的积累,然而,对物质和财富的过分追求和占有,也导致系列社会和环境问题的产生。为了消解工业社会发展中的危机和困境,迎接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的挑战,发展理念的转变成为必需。正是在这样的时代背景下,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新的发展理念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作为发展理念,学习型社会既是一种教育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而人的发展是其根本所在。
1.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发展理念
学习型社会首先作为教育发展理念得到关注。作为教育发展理念,学习型社会体现的是人人都能接受教育的全民教育理念,在人生的每个阶段都能接受教育的终身教育理念,家庭、学校、社会均承担教育责任的教育社会化理念,其最为根本的是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的教育理念。赫钦斯是在对教育进行批判的基础上提出学习社会这一概念的。在工业社会,职业技能和岗位知识的获得取代人性的发展、心灵的陶冶、精神的升华,成为教育的目的,教育沦为服务于经济增长和市场满足的工具,人的真正价值被蒙蔽、泯灭、无视。赫钦斯正是基于教育中过分注重职业训练和“人才”培养的问题,提出构建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的的学习型社会。赫钦斯认为教育必须从单纯的职业获得及人才的养成中解脱出来,也就是将具有功利主义和实用主义的“人才”培养和教育转变为以人的自我实现、人性自由、人格完善为目标的人才培养和教育。在学习型社会中,教育和学习伴随人的一生,而且人在整个社会环境中学习、成长;教育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学校教育,而是扩展到其他机构的非正规教育以及发生在各种场合的非正式学习。
2.学习型社会作为社会发展理念
学习型社会不仅是一种教育发展理念,也是一种社会发展理念。一方面是因为教育与社会发展有着紧密的联系,另一方面是因为学习型社会为现代社会消解其危机和困境提供了一条新的发展思路,被越来越多地看作一种新的社会发展模式和社会发展的未来形态。作为社会发展理念,学习型社会代表着社会发展应以人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社会发展应朝向人与人之间、人类与自然之间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在学习型社会中,社会发展的根本在于人的发展,而非经济的增长和市场的满足。同时,人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发展的手段和驱动力,只有依靠教育,依靠人的发展,依靠人的素质的提高,才能实现社会发展的和谐、可持续。
3.人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的根本
学习型社会不论是作为教育发展理念,还是社会发展理念,均以人的发展为根本目标。因此,对“人的发展”的理解是探讨学习型社会理念的关键。对“人的发展”的关注并非始于学习型社会概念的提出,其本身是一个古老而永恒的主题。学习型社会作为教育发展理念,强调个人或个体的学习和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理念,则强调所有人或社会整体的共同学习和共同发展。在学习型社会中,个人的发展具有终身性和全面性。首先,个人的发展是终身的。学习和发展并不限于儿童和青少年,而是贯穿人生的各个阶段,人从出生到死亡都可以获得发展的机会,使其学习需求得以满足。其次,个人的发展是全面而自由的。个人的发展包括劳动技能和生存能力的发展、健康生活方式的获得、自由个性的发展以及人的素质和社会价值的充分实现。学习型社会不仅存在个体的发展问题,也存在社会整体,即所有人的发展问题。社会是人的基本生存方式,所有人的学习和发展,就在于构建一个和谐、可持续发展的社会或共同体。学习型社会是个人和所有人都能够得以发展的社会,是个人的发展与所有人的发展协调统一的社会。“学习的目的就是学会建构共同体,没有共同体,个人和其他人都不能成长和发展”。
三、学习型社会的构建
1.教育体系的重构
构建学习型社会需要教育体系的重构,这与学习型社会在教育发展理念上对应。学习型社会是实现全民教育、终身教育的社会,为此,对传统的教育体系和制度进行重构和调整成为必需。首先,学习型社会需要构建超越传统教育体系的整合性教育体系。1973年,美国卡内基高等教育委员会发表《迈向学习社会》报告书,提出通过回流教育、远程教育、开放大学、社区学院等教育形式,不断丰富学习活动,保障国民的学习机会,以构建‘学习型社会。谈松华将学习型社会的教育系统分为四大系统:学校教育系统、在职教育系统、社会教育系统和网络教育系统。黄健则提出,学习型社会的组织架构包括家庭、各类正规学习机构、其他学习机构、职场、社区、社群组织、公共场所、大众传媒等八大要素。总之,学习型社会建设离不开包括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成人和继续教育、家庭教育、社区教育、企业培训、社会教育和培训、面向弱势和特殊群体的教育以及自学和远程开放教育等各级各類教育的有序、协同发展,只有有效促进各级各类教育的有序发展和价值转换,才能取得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成功。教育体系重构还需要超越传统的学校教育制度,为此,一些新的教育和学习制度被提了出来,比如:在学校外通过自主学习也可以被认定学习成果,建立“学分银行”,推出终身学习卡、个人学习账户等制度。这些教育和学习制度创新的目的在于,使社会中各种类型的教育和教育资源能够整合在一起,实现彼此融通、相互协调。
2.社会环境的重构
学习型社会的构建还包括社会环境的重新构建,这不仅因为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社会环境的支持,还因为学习型社会作为一种社会发展理念,社会本身也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对象和内容。首先,学习型社会终身教育体系的构建需要多方面的社会支持,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技术环境,即多媒体和网络信息技术的发展和建设;二是政策环境,即相关政策的营造和制度完善。其次,学习型社会作为未来的社会形态,意味着拥有理想的社会道德环境和政治秩序,这就需要对社会环境进行重新构建。然森认为,建设学习型社会是一个重建社会的道德和政治秩序的过程,公正、参与式民主、主动参与公共活动等是其社会政治条件。此外,学习型社会还需要营造公民主动学习、积极学习的社会氛围。在学习型社会中,学习权是公民的一项基本权利,公民应该积极地享用,主动地学习。为此,一方面,国家和社会应为公民提供可以享用学习权利的条件、制度和环境;另一方面,公民本身应具备主动进行学习、参与学习型社会建设的意识。
四、学习价值的转换
学习型社会是“成功地实现了价值转换”的社会,学习价值理念的转换是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内容、条件和核心。不论是教育体系的重构还是社会环境的重构,其关键均在于价值的转换,即实现从个人学习及社会学习的工具意义到个人学习及社会学习的本体意义的转向。
个人的发展通过个体学习而实现,个体学习具有工具意义和本体意义。所谓个体学习的工具意义,是指学习的目的在于职业的发展,在于劳动和职业技能的获得,其目的是获取财富、维持生计;而学习的本体意义,则是在于人的自我发展、人格完善、人生真正价值的实现。赫钦斯提出学习社会的本意就是呼吁从对个体学习工具意义的过分追求转为对个体学习本体意义的重视,但他批判的是“单纯”的职业获得式教育,而不是对职业获得的全部否定。离开劳动技能和生存能力的发展,空谈个性的自由发展和自我价值的实现是没有意义的,但不考虑、不顾及个体学习本体意义,单纯以经济和市场为导向的职业获得则是危险的,其后果是人的异化,人作为“人”的价值的丧失。
所有人的发展通过社会学习而实现。然森指出:“环境的毁坏、不断增加的社会排斥以及公民社会纽带的腐蚀暴露了理解和反映的不适当”;社会只能通过学习而发展,而且这种学习是“通过民主性管理机构而共享的公共性学习”。社会学习同样具有工具意义和本体意义。社会学习的工具意义在于经济的发展,在于促进经济增长的知识创造、获取和应用,其目的是保持市场竞争力和积累财富;而社会学习的本体意义在于获得社会发展的和谐性和可持续性,在于理想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的形成和维护。学习型社会的构建也需要从对社会学习的工具意义的过分追求转为对社会学习本体意义的重视。同样,基于经济增长和市场竞争力提升的社会学习是社会和谐、可持续发展的基础,离开经济建设空谈社会道德和政治秩序也是没有意义的,但不考虑、不顾及社会学习的本体意义,现代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困境和危机仍会无法消解。
总之,学习型社会构建的关键在于形成新的学习价值观。对个体学习来讲,学习不只是个体生存和谋生的需要,更是“乐生”的需要。对社会学习来讲,学习不只是经济发展的需要,更是人类和谐、可持续发展的需要。学习型社会构建应切切实实将“人的发展”作为社会发展的根本目标,重视人的本真的价值。
五、结语
学习型社会理念最初是基于工业发达国家教育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危机和困境而提出的,随着信息社会和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学习”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学习型社会理念的意义也更加凸显出来。不管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均把建设学习型社会作为跟上时代发展的重要举措,学习型社会正在世界范围内从理念转向政策、从构想转向实践。从发展理念角度来看,人的发展是学习型社会的根本,包括个人自由、全面的发展和所有人和谐、可持续的发展,这也是个体学习和社会学习的本体意义所在。学习型社会构建只有抓住这一根本点才能保证朝着正确的方向发展,如果没有实现从学习的工具意义向本体意义的价值转换,教育和社会发展中遇到的危机和困境仍然无法消解。
参考文献:
[1]hutchins r.the learning society[m].london:pall mall,1968:134.
[2]韩玉芳.学习型社会发展历程考察[j].中国党政干部论坛,2003(7):54-55.
[3]李正风,刘小玲,王凌晶.提高公民科学素质与构建全民共同发展的学习型社会[j].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3):90-94.
[4]ranson stewart.inside the learning society[m].london and new york:cassell,1989:270.
[5]冯琳,张爱文.理念与实践:终身学习体系和学习型社会——中国教育学会常务副会长谈松华访谈录[j].中国远程教育,2007(2):5-10.
[6][7]黄健.车轮模型:一种构建学习型社会的概念框架[j].全球教育展望,2006(12):56-59.
[8]崔国富.然森的学习型社会理论及其启示[j].外国教育研究,2006(7):15-19.
[9]尹力.学习权保障:学习型社会教育法律与政策的价值基础[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70-78.
[10]ranson stewart.inside the learning society[m].london and new york:cassell,1989:253.
学习型社会构建与学习价值转换
本文2022-11-02 16:09:11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8867.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