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浅议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标准设置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2浏览:2391下载143次收藏

王敬

摘 要: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对专业技能人才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企业在发展过程中出现招工难和缺乏高素质技能人才的现象越发严重。为促进学生就业,将课程标准与专业岗位要求有机结合,深化产教融合,培养企业需要的专业技人才。

关键词:课程标准;产教融合;专业技能人才

1? ? 职业教育发展现状

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国家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重要渠道。但是培养的人才目前存在两方面问题:一方面,毕业生就业困难,难以找到心仪的岗位;另一方面,企业难以招聘到适合企业发展的高素质技能人才。面对双重困境,究其原因,是学生所学专业知识与企业需求脱节,缺乏團队配合协作与创新精神。因此,需要以行业要求和标准作为高职课程标准的指导大纲,采用校企合作、岗位对接的方式,不断完善育人机制,提高学生的专业能力和创新能力。

2? ? 存在问题分析

根据笔者多年的工作实践经验,结合目前围绕专业课程制定的课程标准,专业课程在课程标准的编制上存在以下问题。

2.1? 课程定位与岗位衔接不明确

课程标准在制定时,单纯利用教材知识体系为框架,将教材的内容结构作为该门课程的指导方针,没有体现出培养的核心岗位以及职业能力,与现场岗位衔接不畅,岗位专业技能缺失,导致人才培养目标模糊不清,缺乏职业能力标准体系,达不到产教融合的目的。

2.2? 课程知识结构不合理

课程标准的知识结构应该与行业岗位要求相对应,重点突出与职业能力相关的内容,但是由于在制定课程标准没有行业专家参与,加之高职院校本身师资的局限性,导致专业职业能力定位不准,如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质目标与企业要求不符,教学内容与岗位脱节,缺乏专业性与针对性。

2.3? 课程标准知识体系严重滞后

随着我国产业结构的转型升级,专业理论知识不断更新,传统知识已无法满足企业发展的需要,而现在很多专业课程的标准理论体系还停留在几年前,已经不能作为课程的指导大纲,再加上教师未从事过相关岗位,现场经验缺失,同时选用教材的不合理,导致学生所学知识不能与行业岗位对接,难以满足企业用人需求。

2.4? 缺乏职业素质教育

高职教育的主要目标是为企业培养高素质的技能人才,因此在教学过程中,应该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工作岗位为载体,实现自己的人身价值。然而,老师在制定课程标准考核评价时,虽然体现出专业成绩和职业素养成绩的比重,但是在执行过程中,存在对学生职业素养把控不严、考核流于形式等现象,为了让学生顺利通过考核,刻意提高学生职业素养成绩,导致学生缺乏职业素质,对自身定位不准、好高骛远,严重影响学生以后的就业发展。

3? ? 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制定课程标准的建议

3.1? 促进校企合作,深入调研

课程标准的制定,必须使专业课程服务于专业人才培养,因此,必须通过校企合作,深入一线开展调研,了解专业人才需求和人才培养的标准,企业对职业素养、职业能力、技术能力等的特殊要求,把工作任务、职业资格证书、职业技术标准、专业基础知识等融入课程标准体系中,实现课程标准与职业岗位的无缝对接,突出专业技术能力,从而培养能适应社会的应用型人才。

3.2? 完善课程标准体系建设

课程标准作为专业课程的指导方针,既能体现出职业的规范性,也能体现出行业的特殊性,反映的是现代职业教育的基本理念。因此,在编制课程标准时,应适应职业的发展趋势,一是在课程标准里体现出职业道德的要求,并且给出具体的量化标准,让学生养成符合社会需要的就业观和职业精神。二是在培养过程中,应体现出具备专业理论知识的要求,必须掌握专业理论技能的能力,同时应注意理论知识内容的选择应该以职业应用为目的,减少与职业无关的内容,提高培养的针对性与规范性。三是规范实践教学,必须让学生进行实践,加深认知,增加实训动手时间,将专业理论转化为实践动手能力。四是将企业人才需求、岗位技能标准与作业流程贯穿于课程标准,使其了解企业岗位技术要求及晋升渠道,掌握从事专业领域的现状及发展趋势。

3.3? 制定合理的考核评价机制

传统的教育方式,过于强调死记硬背,以试卷成绩的高低作为人才鉴定的标准,考核方式过于单一,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因此在制定课程标准考核方式时,应从职业素养、专业理论、实践动手以及发明创新为出发点,根据企业、岗位的特点,结合学生兴趣、特长,制定多元化的考核机制,将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安全意识贯穿于教学过程中,全面提高学生素养,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明确性与岗位的适应性。

3.4? 充分利用资源,促进产教融合,推动课程改革发展

职业教育主要是培养高素质技能人才,以推动产业结构升级,为国家经济发展提供强大的人才支撑。为此,在制定课程标准时,应充分利用校企合作,深化产教融合,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让课程标准的指导思想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得以实施,立足于岗位,结合行业未来的发展趋势,制定教学目标,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交际能力,保证学生质量满足企业岗位的需求,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

4? ? 结语

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需要越来越多的应用型技能人才,为此,如何促进课程标准改革、完善课程标准在实际运用过程中的科学性与导向性、以企业要求和标准为培养原则、培养一批适应企业发展的专业技能人才,是当前产教融合背景下的研究课程标准的重要课题。

[参考文献]

[1]赵靖.与职业技能标准相衔接的高职课程标准研究与实践[j].科技风,2018(36):50,59.

[2]邴凌.浅议基于职业标准的高职课程目标及课程设置[j].课程教育研究,2016(15):14-15.

[3]高清林,黄庆专,陈敦炳.高职教育视域下中高职课程衔接探析[j].文教资料,2017(1):192-193.

[4]李和明,钟清,莫寿生.高职课程标准改革存在问题及对策[j].广西教育,2017(3):53-55.

[5]王宪庆.基于现代学徒制的学生职业素养培养研究[j].卫生职业教育,2019(6):72-74.

浅议基于产教融合背景下的高职课程标准设置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