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积极心理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研究
孙姝晨
摘 要:2019新型冠状病毒以极快的速度波及全世界各个国家,面对与日俱增的确诊数量、死亡数量,并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影响、社会影响,比疾病更可怕的是其带给整个社会的负面情绪。文章研究如何利用积极心理学,在严峻的现实面前,充分了解并挖掘个人积极情绪,关注人的价值与人文关怀,构建优势和美德,帮助更多人获得幸福。
关键词:积极心理学;新型冠状病毒;积极人格
1? ? 积极心理学的简述
1.1? 积极心理学产生的背景
积极心理学的研究渊源,最早可追溯至20世纪30年代,推孟和荣格先后提出关于“天才和婚姻幸福感”的研究及关于生活意义的研究[1]。而后在1954年,马斯洛的著作《动机与人格》中最早提出了积极心理学(positive psychology)这个词[2]。积极心理学作为人本主义心理学的产物和衍生物,使人本主义心理学孕育了积极心理学。
1988年,在美国心理学会前任主席塞里格曼教授的积极推动下,积极心理学开始正式受到世人的关注,并成为21世纪心理学领域的新思潮,将心理学研究和关注的焦点拉回人自身的积极因素方面,主張心理学要以人固有的、实际的、潜在的、具有建设性的力量、美德和善心为出发点,提倡用一种积极的心态解读人的很多心理现象,激发人自身内在的积极力量和优秀品质,认为这些是人的心理资源,要善用这些积极的心理资源和心理力量来最大限度地挖掘自身的潜力,并获得良好的生活[3]。
1.2? 积极心理学研究目标
积极心理学是目前已经以比较完善和有效的实验方法与测量手段,来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等积极方面的一种心理学思潮。主张以人的积极力量、善端和美德为研究对象,强调心理学不仅要帮助处于某种“逆境”条件下的人们知道如何求得生存和发展,更要帮助那些处于正常境况下的人们学会怎样建立起高质量的个人生活与社会生活。
积极心理学更强调研究人性的优点与价值,探索人类美好的生活以及获得美好生活的途径与方法,采取科学的方法与技术来理解人类的复杂行为,其目的就是要开发人的潜力,激发人的活力,促进人的能力与创造力,并探索人的健康发展途径。因此,研究人性的积极方面,研究人类的力量和美德,并探索如何增强人性中的积极层面,帮助人们不断地发展和完善自己,这将是更具有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的事情。基于上述理论背景,塞利格曼提出要研究积极的心理学,帮助人们过更快乐、更积极健康的生活。
2? ? 新型冠状病毒的产生及其影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是一种急性感染性肺炎,其病原体是一种先前未在人类中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即2019新型冠状病毒。2020年1月30日,who宣布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列为国际关注的突发公共卫生事件。2月11日,世界卫生组织(who)将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英文名称定为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国家卫健委与世卫组织保持统一,在国内简称为“新冠肺炎”[4]。
新冠肺炎感染者初始症状多为发热、乏力和干咳,并逐渐出现呼吸困难等严重表现。多数患者预后良好,部分严重病例可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或脓毒症休克,甚至死亡。基于目前的流行病学调查,潜伏期1~14天,多为3~7天。潜伏期具有传染性,无症状感染者也可能成为传染源,人群普遍易感。经呼吸道飞沫和密切接触传播是主要的传播途径,同时也发现粪便、尿液及封闭环境造成的气溶胶传播[5]。
新冠肺炎疫情从一个单纯的医学问题,很快延伸出一系列经济问题、社会问题、政治问题以及整个社会都非常关注的心理问题。正常情况下,每个人都在努力保持一种内心的稳定状态,保持自身与环境的平衡和协调,当重大问题或危机事件发生使个体感到难以解决、难以把控时,平衡就会打破,正常的生活受到干扰,内心的紧张不断积蓄,继而出现无所适从甚至思维和行为的紊乱,进入一种失衡状态,出现心理危机。
在疫情期间,为了响应国家不聚集的号召,所有人开始远离公共环境,选择在家中隔离;疫情得到初步控制时,更多的人开始担心工作、经济状况,越来越多的问题开始爆发。焦虑、恐慌、疑病、麻木、消极的背后,正在经历着波及全球的重大消极事件,面对全球性突发事件所产生的应激反应,提醒人们关注心理健康,及时处理不良的情绪,避免发展成急性应激障碍。
3? ? 积极心理学对于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的启示
3.1? 乐观的解释风格
以塞利格曼为代表的积极心理学认为,乐观是对未来的积极期待,并进一步指出一个人之所以保持乐观,是因为他对生活事件有不同的归因[6]。乐观不是一种人格特质,而是一种解释风格。
关于乐观的影响,罗切斯特市梅奥医学中心(mayo clin-ic)的科学家曾对839位病人进行包括乐观测验在内的心理测验,经过40年的跟踪研究,结果发现乐观的人比悲观的人长寿19%[7]。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的博士cohen同样研究发现,积极情绪可以提高人们对感冒的抵抗力。
经过20多年的研究,心理学家发现在不幸事件发生时,悲观的人比乐观的人患抑郁症的概率要高出8倍。如果能培养一个人的乐观品质,则可以有效预防抑郁的发作。这种经过培养获得的乐观被称为习得性乐观。习得性乐观的人在学校、运动方面、工作方面的表现都更优异,且他们的身体健康状况更好,寿命相对较长,人际关系层面也有更好的表现。更多研究结果发现,乐观与各项健康因素都有密切关系,习得性乐观的人,积极情绪更高,相比之下有更少疾病的症状和疼痛。
从积极心理学出发,乐观的人把消极体验归因于外部的、暂时的、特殊的因素。悲观的人则是归因于内部的、稳定的和普遍的因素。结合本次全球性的疫情,将2019新型冠状病毒解释为外部的、暂时的、特殊的因素导致的重大事件,是通过所有人的努力能够将其控制在合理范围内的疫情,乐观的解释风格有助于帮助人们更加积极地寻找解决困境的方法,助力更加积极、幸福的人生。
3.2? 感恩的人格特质
积极心理学中所强调的感恩是指对美好生活的感激和欣赏。这种感恩不是通常意义上的情感回报或者报答,也不是义务和责任,而是对自己拥有的事物和受恵经历的一种欣赏、快乐、积极主动的体验。
心理学家罗伯特·埃蒙斯和帕特里克·麦克纳马拉对感恩的解释为“感恩的情感来自于两个信息处理阶段:(1)肯定自己生活中的善或好东西。(2)认识到这种善至少部分来源于他人的给予。当一个人意识到自己从别人那里得到帮助的时候,随之产生的感激之情就会在其中调节彼此之间的关系。”
研究证明,感恩和健康的相关程度为0.3,对健康的贡献值为9%。一项针对31 000余人的大规模研究发现:懂得感恩的人拥有更好的主观幸福感。2006年发表在《行为研究与治疗》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发现,在越战的美国退伍军人中,具有较高感恩水平的人經历了较低程度的 ptsd(创伤后应激紊乱)。
全球性的新型冠状病毒严重影响到每个人的正常工作和生活,但是仍有无数人坚守岗位,守护更多人的健康,得益于包括医护人员、环卫工人、社区工作人员、超市员工、外卖员、警察、记者、志愿者、司机在内的各行各业从业者的辛苦付出,使得疫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控制。敬畏生命,充分认识到美好的生活来源于更多人的付出与给予,当人们摘下口罩,沐浴在阳光下,呼吸新鲜的空气,内心充满感激,继续拥抱生活。
3.3? 追寻生命的意义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中斯蒂芬·柯维提出最重要的一个习惯—以终为始。强调人们需要有终局意识,知道生命并不是可以供人肆意挥霍的。通过这次疫情,更多人意识到生命的脆弱与无常,开始静下心反思自己的生活[8]。
积极心理学认为,幸福的人们不只是生活得快乐或者积极投入生活,还将人生过得有意义,并且怀着让世界变得更美好的更高目标。人生的意义有多种形式,它可能来自于对自己孩子的爱、为他人突破障碍、拥有一项他人急需的技能并为他人服务,或者是给他人带去希望。
积极心理学中有一个核心词—复原力(resilience),面对这场由新型冠状病毒引发的全球灾难,面对巨大的心理压力,正是考验复原力的重要时刻,经历了困难及灾难,感觉到自己比遇到灾难之前的状态更好、更稳定,这种创伤后的成长便是以复原力为基础。
疫情爆发后,很多人清晰地意识到人终究要独自面对这个世界,面对诸多的危险和挑战。看清生活的本质,明确并坚毅地追求值得的目标,是人生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绚丽多姿的重要条件,同时也是积极心理学正向引导的直观体现。
[参考文献]
[1]seligman m e,csikszentmihalyi m.positive psychology:an introduction[j].american psychologist,2000(1):5-14.
[2]snyder c r,lopez s j.(eds.)hand book of positive psychology[m].new york: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2.
[3]sheldon m,king l.why positive psychology is necessary[j].american psychologlist,2001(3):216-217.
[4]世界卫生组织.2019新型冠状病毒指南[eb/ol].(2019-04-15)[2020-07-20].https://www.who.int/internal-publications-detail/clinical-management-of-severe-acute-respiratory-infection-when-novel-coronavirus-(ncov)-infection-is-suspected.
[5]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疾病预防控制局,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公众防护指南[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20.
[6]马丁·塞利格曼.活出最乐观的自己[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0.
[7]马丁·塞利格曼.真实的幸福[m].洪兰,译.沈阳:万卷出版公司,2018.
[8]史蒂芬·柯维.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m].顾淑馨,常青,译.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03.
利用积极心理学应对新型冠状病毒疫情的研究
本文2022-11-02 12:37:33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634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