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研究
王永刚
摘 要:当前阶段,随着我国现代化建设事业的飞速发展,互联网信息技术达到了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让人们的日常生活得到了彻底的改变。现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与方式更加丰富且多元化,这种情况无疑对新闻编辑记者产生了巨大的、深刻的影响,并且带来种种机遇和挑战。鉴于此,笔者在本文针对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具体影响进行一定分析和探究,并且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议,以供媒体同行参考与借鉴。
关键词:互联网;新闻编辑记者;影响
中图分类号:g2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866(2020)24-00-02
互联网技术在当今时代迅猛发展且不断更新升级,这种发展大势对传统新闻媒体行业形成了巨大冲击和深远的影响[1]。新媒体时代背景下,互联网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促进作用以及各种积极的影响,同时也衍生了一些发展中的问题与不足亟待解决。平心而论,在互联网环境的具体影响下,各类新兴媒介正在以一种不可想象的发展速度扩大市场,增强影响力与传播力。然而传统媒体的新闻编辑与记者必然会承受巨大压力和迎接各种挑战。想要适应新媒体环境下的新闻采编节奏和新闻采编全新模式,编辑记者就必须积极调整思路,积极采取创新化转型策略,在互联网影响下发挥出编辑记者应有的技术水平和新闻职业操守,敢于面对挑战、敢于战胜困难,让自己在新媒体竞争浪潮之中立于不败之地。
一、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新闻媒体行业呈现出的变化
(一)信息传播渠道更加多样化
在以往相当长的一段时期中,中国新闻媒体的最主要传播渠道和传播途径都是纸质传播也就是报业媒体为主;以音像传播,也就是广播电视媒体为辅[2]。其中传播的媒介主要有报纸、杂志、期刊、电视机、收音机等。如今互联网时代,各类信息技术迅猛发展,传播途径和渠道更加多样化、丰富化。比如说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等。如今人们获取信息的途径主要为手机移动终端、网页浏览、社交平台、各种视频信息app终端等,信息传输特点更加广泛、快捷、迅速化[2]。
(二)信息呈现形式更加多元化
众所周知,传统新闻媒体由于受到单一且固化的传播方式所限制,表现形式较为固定,人们在接受各类信息时通常都是通过纸质的文字阅读或者广播电视节目的收看与收听来获取。当前阶段,先进的互联网技术带动下的各种新媒体传播可谓“五花八门”,集合视频、音频、文字和图片多种媒介为一身,能够将各种新闻信息多元化的呈现给受众,形式新颖且丰富多彩[3]。
(三)信息传播时间空间限制弱化
针对传统新闻媒体的传播渠道和方式而言,比如说纸质传播之前,必须要经历各种信息采集、稿件撰写、编辑制作、排版印刷等多道较为复杂的程序才能完成。其必然在时间、空间以及具体内容上受到各种客观条件和因素的限制,滞后性较强。而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各类先进信息技术与手段的合理应用则有效解决了上述問题。各种多元化、多样化的传播形式和途径让信息传播不再受到时间和空间的种种限制,全速提高了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便捷性与时效性。
(四)信息传播开放化
在传统媒体背景下,受众大多只能依靠单向性的途径获取新闻信息,在新闻信息获取之后并没有途径互动,而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所带来的便利性以及信息传播平台的多样性、开放性使得越来越多的受众愿意通过平台来进行互动。受众的互动能够有效提高新闻信息的传播范围和新闻媒体的受众吸引力,也更体现出了互联网背景下新闻媒体行业的开放性,而多样化的互动方式、便利性的互动平台更有利于吸引受众和保留受众。
二、解读互联网时代新闻编辑记者面临的三大挑战
(一)编辑记者身份界限模糊化
互联网时代背景下,在各种新闻事件发生的第一时间,各类数字媒体和媒介便能够依靠自身固有优势对新闻事件展开快速、高效化的全方位播报。并且能够在推广和传播环节上更加快捷、全面,具备较强影响力和渗透力[3]。客观而言,互联网大环境下的各类数字媒体在客观上已经为每一个受众都提供了能够及时发现新闻与播报新闻的优质平台。受众可以积极参与各种新闻信息的报道和传播,在某种程度上让新闻编辑记者的话语权逐渐削弱,并且让新闻编辑记者的身份界限慢慢变得模糊不清[4]。
(二)新闻的标题性过于明显化
大众生活的方式已经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日益转变,如今人们普遍感觉生活压力较大,时间越来越宝贵且短缺,因此更加喜欢高效化、省时化的完成各类日常事情,当然在阅览新闻信息的习惯上也不例外。传统意义上的慢节奏生活已然和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阅读习惯与追求背道而驰。人们更加喜欢快节奏、一目了然的新闻阅读方式。这也导致了许多受众的关注焦点逐渐从以往整篇新闻通读变成了仅仅对新闻标题进行关注。这就让当前阶段新闻的标题性过于明显且突出化,“标题党”现象比比皆是,显然不利于新闻信息健康传播的平衡发展[5]。
(三)新闻重于炒作真实度较低
互联网的迅速发展让各类新闻信息的采访和编辑形式变得日趋简约化、简单化。甚至每个人都能够成为新闻制造者和传播者,通过互联网以及各类电子设备便能够完成新闻采编流程。自媒体数量的日趋增多,无疑在某种程度上让新闻的真实性大幅度降低,并且网络上传播的许多看似真实的新闻信息有相当一部分是网友炒作和臆想而产生的,缺乏可信性和客观性。
三、互联网环境下新闻编辑记者自我创新与提升的有效策略
(一)编辑记者需要恪守职业道德抵制诱惑
当前人们生活在一个信息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每一天的每时每刻都充斥着各种不同类型的信息与数据,信息也渐渐变得更具经济效益和经济价值。尤其在当前互联网大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始终保持较高的警觉性与警惕度,能够恪守职业道德和保持职业操守,对各种财富与名誉的诱惑自觉主动的抵制和拒绝[6]。拒绝编写任何虚假、不实的新闻,绝不利用自身职务之便诋毁他人人格与名誉,加强个人职业道德素养和人格修养,积极参加各种单位组织的职业培训,时刻将编辑记者的职业底线与道德底线放在心中最重要位置,绝不触碰。
(二)编辑记者全面提升对各类新闻敏感性
众所周知,新闻信息采写与编辑最为注重的就是时效性和真实性。因此,互联网大环境下的编辑记者必须要时刻保持新闻的敏感性,面对各类优质新闻事件和新闻素材,力争做到第一时间进行详细全面报道,获取最新动态和第一手新闻资料。为了确保各类新闻线索的时效性与真实性,记者应当不断拓宽各种新闻信息的来源渠道。比如通过与受众间的沟通交流获取,也可以通过各种网络媒体、微信公众平台以及微博公众号获取,让自身能够在新媒体时代的新闻激烈竞争中未雨绸缪,立于不败之地。
(三)全面提高新闻选题和新闻策划能力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科技水平日新月异,互联网技术已经全面渗透和融入全社会的方方面面。新闻行业也无法置身事外,如今互联网技术在新闻日常采访编辑过程中的推广和应用更加普遍且收效甚佳,为了更好适应不断变化的互联网环境,新时期的新闻记者编辑需要不断强化新闻选题与新闻策划的能力和水平。在日常工作中积极扩展信息来源,在海量的互联网信息中能够迅速选取出受众最为喜欢和关注的新闻话题与新闻线索,并且能够积极策划各类专题新闻报道和新闻大事系列报道。编辑记者要善于动脑,精准地发掘各类信息之间存在的客观联系,能够在原有的各类信息基础上进行深度挖掘和合理延展,寻找更有价值的各种选题。除此之外,在互联网大环境下日常撰写和编辑各类新闻稿件过程中,记者与编辑必须要运用标准、得体、专业的新闻语言,彰显深厚的写作功底,能够真正意义上的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奇”,力争在互联网背景下的新闻报道中独树一帜、特点鲜明[7]。
(四)去其糟粕、取其精华,提供优质内容
互联网时代让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走向“快节奏”化,受众在媒体更加希望与渴望获得更多、更优质的新闻信息内容,进而丰富头脑,扩宽思路,指导人生。平心而论,互联网时代下人们的文化水平也在迅速提高,并且对各类新闻信息的要求也在日益提升。因此,一些低质量、庸俗化且浅薄化信息显然无法满足受众的高标准新闻需求,全面提高新闻质量已然势在必行。鉴于此,新媒体时代的新闻编辑记者在日常新闻采编工作中必须要勿忘初心,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力争通过精心采编,奉献出更为优质、丰富的新闻内容,全面满足不同层次受众的不同新闻需求。
(五)編辑记者需掌握最新传播技术
毫无疑问,互联网对于新时期新闻采编工作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和积极影响。编辑与记者在日常工作中能够充分对网络信息进行合理化利用与筛选,并且利用网络与受众进行交流、互动与沟通,获取受众提供的反馈意见和各种新闻线索。想要全面提升自身新闻采写和编辑综合能力以及职业水准,编辑与记者在日常工作中就必须虚心学习,积极借鉴各种新媒体传播技术和传播经验。能够利用互联网提供各种先进的新闻采编技术对自身作品进行夯实和完善。并且借助多种平台与途径对新闻信息加强传播力度与推广力度。在具体的推广与信息传播过程中,编辑和记者也需要对受众进行积极的、正确的引导,让受众能够客观、理智地看待各类新闻事件,针砭时弊,逐渐提升受众自身对各类新闻信息的辨别能力。新闻编辑记者也应当在新闻内容的采编过程中积极弘扬社会正能量,向受众传递乐观、积极、健康的人生态度与价值观念。
四、结语
综上所述,新媒体时代,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日常工作产生了诸多不同方面影响。想要适应这一环境,新闻编辑记者必须要积极调整心态,对新时期新闻传播大势能够拥有一个明确且清晰化的认识。在日常新闻采编过程中不断探索、不断钻研,力争寻找到更为科学化、合理化的新闻采编理念和采编策略。力争让互联网时代的新闻采编工作质量和水平能够迈上一个新的台阶,吸引更多受众关注,全面增强新闻媒体的社会影响力。
参考文献:
[1]周琴.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影响[j].传播力研究,2019,3(2):247-248.
[2]王青.试论网络时代对新闻采编人员的素质要求[j].西部广播电视,2015(8):74.
[3]杨敏.浅析互联网时代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j].山西青年,2016(18):246.
[4]罗静.论网络媒体编辑与传统新闻媒体编辑的异同[j].新闻研究导刊,2016,7(15):218.
[5]石晶.互联网时代新闻价值嬗变对新闻采编的影响研究[d].济南:山东大学硕士论文,2015.
[6]彭静.互联网时代电视新闻编辑记者面对的挑战与解决路径[j].中国新通信,2018,20(24):140.
[7]吴梅.互联网背景下新闻编辑记者面临的挑战与解决途径[j].新闻研究导刊,2018,9(23):120+122.
关于互联网对新闻编辑记者的影响研究
本文2022-11-02 11:55:06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58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