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中职数学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
潘世凤
摘 要:在中职学校的课程中,数学是一门非常重要的学科,数学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帮助学生从数学的角度了解和认识世界。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中职数学的基础,因此在整个数学教育中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数学学科的学习需要一定的基础,然而农村中职学生的知识基础比较薄弱,需要针对此类学生设计不同的教学方式。本文首先分析了农村中职学校数学教学的现状,然后分析了一元二次不等式在传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最后分析探讨了一元二次不等式的不同解法。
关键词:中职数学;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
1、农村中职数学教学现状
在中职的教学中,数学是基础课程,是学好专业课程的前提。但是随着中职学校的不断增加,学校的学生数量也在不断地增加,这就导致中职学生的学习水平不高,综合能力较差,学习和生活中的自律能力不够,很多学生不愿意学习基础的文化课,这种现象在农村职校中更加常见、更加严重。由于数学难度较大,很多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薄弱,没有学习数学的方法和习惯,很多非常基础的数学知识都没有掌握,并且在数学课堂上经常容易打瞌睡、走思、玩闹等,增大了数学教学的难度。
2、一元二次不等式在传统中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一元二次不等式是不等式教学的基础,也是中职数学教学中的重点。下面将阐述传统中职学校在进行该内容讲解时存在的问题。
2.1、以教师讲解为主,枯燥乏味
一元二次不等式需要学生进行计算,因为解法是非常抽象的,所以学生自学难度较大。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是在了解原理的基础上,一种比较规范的、有章可循的方法。所以学生只需要记忆解法,按照方法一步步地进行计算即可,对解法深层次的思考是没有必要的。基于以上特点,很多教师在讲解时采用灌溉式的教学方式,首先向学生展示几种经典的一元二次不等式,针对每种类型讲解不同的解题方式,然后让学生通过练习进行记忆,让学生掌握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法。虽然这种方式在很多情况下是高效的,但是中职学生由于数学基础比较薄弱,对数学没有兴趣,更加不愿意学习枯燥的计算方法。所以,这种方式带来的教学质量并不高。
2.2、缺少系统性复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其实是知識的迁移过程,将旧知识的体系迁移到新知识中。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都依赖于已经学习过的知识,数学知识不是独立存在的,都是相关依赖,相互联系的关系。所以教师在讲解任何新知识之前,都应该带领学生复习与之相关的旧知识,并着重带领学生发现两者之间的联系。
教师在讲解一元二次不等式时,应该首先带领学生回顾与之相关的三个知识点。第一个知识点是一次函数、一元二次方程以及一元二次不等式之间的联系以及不同。第二个知识点是和一元二次不等式对应的一元二次函数的图像形式。第三个知识点是一元二次方程相应的求解方式。但是在中职学校中,数学教学在整个教学体系中所占教学时间的比例较少,而且学生的数学基础非常的薄弱,教师往往只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完成了知识的回顾,导致中职生对知识的认识不清楚,对旧知识没有记忆,也导致不能理解新的知识,严重影响了中职生数学学习的效果。
2.3、学生记忆差,教学重复
一元二次不等式主要有两种形式,第一种情况是ax2+bx+c>0,第二种形式是ax2+bx+c0及a0,第二种形式是ax2+bx+c0的解集时,应该首先求得一元二次方程x2-4x+3=0的根,得到该方程的根为x1=1,x2=3。然后将1和3在x轴上进行标注,从右侧和上方开始穿线,则可得到该一元二次不等式的解集为x3。再比如在求解一元二次不等式2x2+3x-2
关于中职数学中一元二次不等式解法的探讨
本文2022-11-02 10:40:10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484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