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郭 真,陈倩倩,陆 星,田 江,彭桂香,梁翠月
(华南农业大学资源环境学院/根系生物学研究中心,广东广州 510642)
随着人口的增加,人们对农产品安全及产量的需求也逐渐加大。化肥作为农业生产的基础,在促进粮食增产方面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近几十年来肥料的过量施用已导致我国农业投入产出比明显降低,甚至造成农业生态环境的严重污染。为了维持农业的可持续发展,人们对新型农用肥料的需求呈上升趋势。而微生物在土壤改良和农作物增产等方面的重要作用已逐渐为人们所认识。目前,利用促生菌、根瘤菌、菌根真菌等有益微生物作为主体的新兴微生物肥料,已在农业生产上得到广泛应用,在推动我国绿色农业方面发挥不可估量的作用。
其中,促生菌(plant growth-promoting bacteria,pgpb)是一类通过复杂的直接或间接机制促进植物生长发育、防治病虫害的一类微生物,促生菌在农业生产上能够活化土壤养分,帮助作物抵御疾病,促进作物的生长繁殖,其作用机理主要包括调节植物激素(如产acc脱氨酶、分泌吲哚乙酸、赤霉素等),活化土壤养分(溶磷、解钾以及固氮),调控次生代谢物的释放以及病原体的防治等。目前发现芽孢杆菌、青霉菌、假单孢菌及根瘤菌属等均有促进植物生长的作用。其中芽孢杆菌在农业生产上是利用较多的一类促生菌。azaroual等研究发现,在小麦根际接种2种不同的芽孢杆菌,均能有效溶解土壤中的难溶性磷,提高了小麦对磷的利用,从而促进其生长发育。刘鲁峰等发现在根际接种内生枯草芽孢杆菌后,甘蔗的根系长度、活力和生物量等指标均显著高于不接种对照 。这些研究表明,某些芽孢杆菌能够显著促进植物生长,且其对植物的促生作用机理不同。因此,解析芽孢杆菌促进植物生长的机理对于充分利用芽孢杆菌资源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20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微生物肥料产业发展迅速,规模逐渐增加,工业化及生产水平不断提高,推广应用范围也在逐步扩大,但也存在如微生物资源保存数量不足、机理研究工作不充分、有益微生物开发利用率低等问题。因此,笔者从不同土壤筛选出3株芽孢杆菌,研究这3株菌株的促生和解磷功能,为农用微生物肥料的开发提供重要的菌种资源。
1 材料与方法从广东省湛江市(32°98′48.46″e、114°35′44.05″n)水稻土中分离了一株芽孢杆菌,将其命名为rl1;从贵州省兴义市(104°54′13.02″ e、24°58′17.44″ n)大豆根际土壤中分离了2株芽孢杆菌,分别命名为y26和p90。
挑取单克隆于装有液体lb培养基的2 ml离心管中,在摇床中28 ℃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吸取2 l菌液于lb固体培养基,培养箱中28 ℃下培养,并分别在24、48、72 h对其拍照。
将目标菌株活化后,挑取单克隆,用无菌水将其稀释成菌悬液备用。吸取10 l菌悬液滴将其固定在洁净的载玻片中央,在干燥后的菌膜上滴加结晶紫染色液,染色1 min后,用无菌水清洗多余的染色液;然后滴加碘液染色1 min,再用清水清洗多余染色液;加95%乙醇,摇动玻片脱色20~60 s,吸去多余水分,滴加番红染液复染1 min,用水清洗,吸去多余水分,用油镜观察菌体颜色及形态。
微生物dna的提取按照细菌dna提取试剂盒所示方法提取(omega d3350 bacterial dna kit)。以上述步骤提取的dna为模板,用pcr反应引物进行扩增。上游引物序列:5′-gtttgatcmtggctcag-3′;下游引物序列:5′-tacggytacctt gtt acgactt -3′。pcr反应条件:94 ℃保持3 min;94 ℃ 0.5 min,54 ℃ 0.5 min,72 ℃ 2 min,35个循环;72 ℃保持7 min。
取5 μl pcr产物到 1%琼脂糖凝胶上电泳约20 min,将清晰条带送至天一辉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广州)测序,所得序列在ncbi blast(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和lpsn基因库(https://bacterio.net/)数据库中进行核苷酸序列比对,获得其同源性较高的序列,然后用mega 5.2软件对这些序列进行分析,并构建系统发育树。
对菌株的解磷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定性试验:活化目标菌株后,挑取单克隆于1 ml液体lb培养基,在摇床中28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用移液枪吸取2 μl不同浓度(1、10、10和10)菌液于无机磷固体培养基,在28 ℃培养21 d后拍照观察溶磷圈。定量试验:吸取1%的菌液在50 ml无机磷培养基中,28 ℃、180 r/min培养21 d,每3 d吸取2 ml含菌液的液体培养基,5 000 r/min离心3 min,取上清液用钼蓝比色法测定可溶性磷含量。对照试验ck为不加菌液的处理,每个处理设4个重复。
对菌株的产酸能力进行了定性和定量测定。在定性试验中,取单克隆接种于1 ml 液体lb培养基中,28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将其稀释4个倍数(1、10、10、10),并吸取2 μl不同浓度的菌液于固体pvk改良培养基表面,在28 ℃中培养4、5和6 d后拍照。定量试验中,取单克隆接种于1 ml液体lb培养基,28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吸取1%的菌液接种于50 ml无机磷培养基,28 ℃、180 r/min培养15 d,每3 d吸取2 ml的上清液,测定ph。对照试验ck为不加菌液的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
挑取单克隆接种于1 ml液体lb培养基,在摇床中28 ℃、180 r/min培养至对数生长期后,吸取1%的菌液接种至50 ml king液体培养基中,28 ℃、180 r/min培养9 d,吸取菌液,5 000 r/min离心3 min,取1 ml上清液于2 ml离心管,并加入1 ml的salkowski比色液,在黑暗中静置30 min,在530 nm波长下测定吸光值。以纯吲哚-3-乙酸制作标准曲线,计算培养基中的吲哚-3-乙酸含量。对照试验ck为不加菌液的处理,每个处理4个重复。
对菌株进行淀粉水解能力和3-酮基乳糖反应等性质的鉴定。在淀粉水解能力鉴定试验中,吸取2 μl菌液接种于可溶性淀粉固体培养基,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在培养基平板上滴加2 ml碘液,观察菌落周围颜色。3-酮基乳糖反应试验中,吸取2 μl菌液接种于乳糖酵母固体培养基,28 ℃恒温培养箱中培养3 d后加入本尼迪克特试剂,于室温下放置1 h,观察菌株周围的黄色或砖红色氧化亚铜沉淀。
采用泥炭土培养方法,以大豆基因型yc03-3为植物材料,在正常磷和钙磷条件下设置促生菌添加试验和对照试验,每个处理设置5个重复。其中,正常磷处理以磷酸二氢钾为磷源,钙磷处理以磷酸三钙为磷源,磷浓度均为0.03 mg/g(磷酸二氢钾和磷酸三钙以基肥施入)。
将基质和蛭石按照3∶1重量混匀,添加hogland’s无磷营养液(ph 5.8)至湿润状态,充分混匀,装盆。挑选大小一致的大豆种子,氯气熏蒸法灭菌后,每盆播种3颗种子,播种7 d后间苗,每盆保证1棵植株,种植期间依据基质干湿程度定量浇蒸馏水,每3 d等量浇一次hogland’s无磷营养液。将目标芽孢杆菌接种于液体lb培养基中,28 ℃、180 r/min培养至od值0.6,5 000 r/min离心5 min后,用无菌hogland’s无磷营养液重悬制成菌剂。种子萌发3、7和10 d后,每盆接种100 ml菌剂,种子萌发30 d后收样。测定大豆干重、根表面积、总根长和磷含量。
试验数据由microsoft excel 2019录入,采用spss、original 8.0等软件对所有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2 结果与分析将3株芽孢杆菌接种于固体lb培养基上,于24、48 和72 h对菌株形态进行观察(图1)和鉴定(表1)发现,3株菌的菌落形态和菌落扩张速度不同。其中,rl1菌落表面粗糙干燥,扁平,为乳白色;y26菌落表面粗糙干燥,凸起,淡黄色;p90菌落表面平滑黏稠,凸起,浅黄色。通过革兰氏染色法染色及光学显微镜观察菌体形态,各菌株染色结果均为紫色,形状均为杆状,具有运动性,能够产生芽孢。
对3株芽孢杆菌16s rrna 基因进行 pcr 扩增并测序,根据16s rrna核苷酸序列在ncbi blast(https://blast.ncbi.nlm.nih.gov/blast.cgi)和lpsn(https://bacterio.net/)数据库中进行比对分析,rl1(登录号:mw836813)和y26(登录号:mw836139)菌株与沙佛芽孢杆菌()的相似性为100%,p90(登录号:mw836683)与阿氏芽孢杆菌()的相似性为100%(表2)。
将4株芽孢杆菌的16s rrna基因序列比对分析结果使用mega软件构建系统发育树,结果见图2。
3株芽孢杆菌分别接种在pko固体和液体培养基上生长至21 d。固体培养试验结果显示,这3个菌株均能够分解pko固体培养基中的磷酸三钙,并形成透明的溶磷圈(图3a)。液体培养结果显示,与不接种对照中的可溶性磷浓度无明显变化相比,接种3株菌株的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磷含量随培养时间的延长而持续升高,且培养21 d后,菌株rl1培养液中的可溶性磷浓度显著高于p90和y26(图3b)。
图1 3株芽孢杆菌菌落形态fig.1 colony morphology of the three bacillus strains
表1 3株芽孢杆菌菌落形态特征及菌体特征
表2 3株芽孢杆菌16s rrna 序列比对结果
通过固体和液体培养2种方法检测了3个菌株的泌氢能力。其中,将菌株接种在pvk改良固体培养基上1 d后,菌株周围呈明显黄色,且随时间推移,菌落周围的黄色逐渐加深,说明3株菌株均能分泌质子酸化周围环境(图4a)。在pko培养液中接种3株菌株,其ph检测结果显示,接种3 d后培养基的ph由7.0下降至4.5~5.5,但3个菌株培养液的ph无明显差异,且3 d后培养液的ph无明显变化(图4b)。
图2 基于 16s rrna 基因序列的系统发育树fig.2 phylogenetic tree d on 16s rrna gene sequences
注:a.芽孢杆菌的解磷效果,4个菌斑为该微生物的4种浓度,左上、右上、左下、右下浓度依次为1、10-1、10-10、10-100;b.芽孢杆菌的解磷量,“***”表示芽孢杆菌溶解磷酸三钙的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极显著(p
3株芽孢杆菌的分离鉴定及其促生效果研究
本文2022-11-01 19:20:27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1929.html
- 2025 年《建设工程项目管理》模考卷一.pdf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