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推动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再思考

栏目:毕业论文发布:2022-11-01浏览:2630下载265次收藏

桂金平

2018 年 5 月、2021 年 2 月,广西壮族自治区先后召开工业高质量发展大会,提出系列政策措施,各地各部门聚焦抓落实,奋力促进工业上台阶,突出引进大企业、建设大项目、培育新产业,完善产业链供应链,取得明显成效。但从目前情况看,广西工业特别是制造业整体差距依然很大,一些自身存在的突出问题仍未有效解决。在全国各省份竞相加大创新驱动、引育发展新兴产业的态势下,如何加快广西制造业补短板强弱项、扬优势聚集群、推动工业转型升级,已成为现代化建设亟待破解的重大问题。

一、广西制造业发展的主要差距

广西工业基础不强、规模不大、结构不优、机制不活,尤其是制造业短板多、竞争力弱,差距尤为突出。

(一)工业规模小贡献低降幅快

2021 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占全国份额的1.63%,较上年下降0.04 个百分点;工业对gdp 贡献率34.7%,低于全国11.2 个百分点,分别比云南(39.1%)和贵州(43.2%)低4.4 个百分点和8.5 个百分点。全部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24.6%,低于全国平均水平近8 个百分点。2010-2021 年,广西工业增加值占gdp 比重累计下降16 个百分点,高于全国同期降幅7 个百分点。

(二)制造业产品竞争力总体不强

2021 年,广西制造业总产值约相当于广东的11%、湖南的43%、重庆的73%、云南的133%,利润总额约相当于广东的10%、湖南的35%、重庆的61%、云南的103%。主要产品产量,移动通信手机2337.94 万台,占全国份额1.4%,相当于广东的3.5%、湖南的99.4%,高于云南、贵州,居全国第14 位;汽车190.08 万辆,占全国份额的7.2%,相当于广东的56.2%,排全国第6 位、西部第2 位;微型计算机设备224.27 万台,占全国份额的0.48%,相当于重庆的2.1%、广东的3.8%、云南的17.2%、湖南的74.5%,排全国第13 位、西部第4 位。

(三)企业创新能力严重不足

2021 年,广西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国份额0.75%,约相当于全国平均水平的23%、广东的4.5%、四川的26.5%、云南的78.1%。从规上工业企业研发经费投入占全部研发经费投入比例看,广西占比65%左右,低于内蒙古、宁夏、重庆、贵州等西部省份,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64.6%)、云南(60%)。从高新技术企业研发投入看,广西投入占全国份额不足0.9%,相当于全国平均的27.5%,不足广东的4%、四川的35%、辽宁的63%,高于周边省份云南、贵州。从人才支撑看,广西专业技术人才仅占全区常住人口的0.26‰,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14;高端领军人才更加匮乏,高技能人才仅占技能劳动者的21%,比全国平均水平低6 个百分点,工业企业研发人员仅3 万人左右。从区域科技创新指数看,广西为53.51%,远低于广东的81.55%(全国第3)、全国平均的72.44%,略高于贵州的49.05%、云南的47.47%,居全国第24 位、西部第6 位。

(四)企业运营成本偏高

用电成本方面,2021 年广西两部制工商用电价格均高于云南和贵州,且2022 年1-5 月,工业企业普遍反映电价上涨约0.07~0.1 元/千瓦时,致使成本较大增加。融资成本方面,2021 年银行贷款利率加上担保、再担保费用比率,明显比全国平均水平高1 个百分点以上,比云南、贵州高2 个百分点左右。

(五)海洋制造业差距大

2021 年,广西海洋生产总值1828.2 亿元,占全国份额2%左右,相当于广东的9.2%、上海的17.6%、江苏的19.8%、辽宁的51.2%。其中,海洋制造业增加值29.7 亿元,占全部海洋生产总值的1.6%,占全国海洋制造业份额1.1%,相当于辽宁的14.2%、上海的17.1%。

(六)制造业企业数量少

2021 年,广西制造业市场主体实有数19.98 万户,占全部市场主体数的5.1%,远低于广东东莞的20.8%,仅占全国份额0.83%。当年新增制造业市场主体数4.02 万户,占全部新增市场主体数的6.1%;占全国份额0.9%。

二、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思路

精准把握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趋势,紧紧抓住国家实施制造强国战略机遇,以国家大局为己任,在全国战略分工中突出有限目标,力争在优势特色领域实现重点突破。

(一)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

始终把新发展理念作为发展全局的指挥棒,把创新驱动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第一动力,把质量为先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生命线,把绿色发展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重要着力点,把结构调整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关键环节,把人才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根本所在,把开放合作作为建设制造强桂的必由之路。

(二)调整完善制造业布局

以向海发展为导向,围绕重点城市、重点园区、集群式发展,构建“一核两带”制造业发展格局。具体来看:“一核”是指以南宁为核心的北部湾经济区,依托西部陆海新通道、平陆运河经济带建设,主要向玉林方向拓展,寻求与粤西湛江、茂名乃至海南海口、洋浦等对接融合,探索资源、政策、腹地共享以及飞地托管代管等机制,整合南宁、湛江、海口辐射带动力,以工业制造业快速发展推动北部湾城市群建设,形成国家北部湾区域整体的工业化、城市化新空间格局。“两带”是指沿西江流域经济带和沿边境线经济带,其中沿西江流域经济带主要包括柳州、桂林、来宾、贵港、梧州、贺州、河池等地,沿边境线经济带主要包括防城港(东兴)、百色、崇左等地。在“一核两带”区域布局中,明确各地制造业发展分工及产业链供应链协作的方向重点,构建轻重协调、主辅有序、配套完备的制造业发展新格局。

(三)坚持优存量促增量相结合

优存量就是针对食品、冶金、机械、汽车等传统制造业,采取先进适用技术和现代化装备实施基础流程再造工程,推动信息化、智能化、智慧化改造升级。同时,坚持全产业链方向,创新产业组织方式,促进上下游“两链”企业抱团发展,加快形成全产业链价值链整体优势。促增量就是以应用创新、集成创新为重点,聚焦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集成电路、高端软件、工业互联网、生物医药等新兴领域,培育先进制造业与现代服务业融合发展新业态,加快培育壮大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新动能。

(四)坚持塑品牌提价值相结合

制定广西制造业优势产业产品名录,对标国际通用、国内先进标准,以制造企业为主体,推动实施品牌价值提升、优势产品标准化生产行动,促进区内龙头制造企业由“制造者”向“制标者”转变,打造一大批竞争力强的“拳头品牌”。

(五)坚持绿色低碳可持续发展

严格贯彻落实国家“双碳”战略,以节能降碳为重点,严控能源消费强度,严控“两高”项目,加快构建绿色低碳的技术创新体系、制造体系和金融支撑体系。鼓励引导制造企业秉持产品绿色设计理念,理清关键产品研发方向和技术创新路径。以能源资源全面节约、集约、循环利用为重点,先行先试绿色低碳技术应用,打造绿色低碳标杆企业、示范园区,以绿色金融支持制造企业绿色改造,带动全行业、全产业链绿色化水平提升。

三、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对策建议

迈入现代化建设阶段,必须在国家战略全局下重塑广西制造业,把加快推动制造业高质量发展作为重大任务,加强统筹规划,突出创新驱动,制定特殊政策,发挥制度优势,动员全社会力量奋力拼搏,为实现西部制造强区目标奠定坚实基础。

(一)提高市场资源配置效率

全面落实中央及广西促进国企民企外企改革发展的各项政策法规,在市场准入、要素配置、行政审批、依法监管等方面,不以所有制论亲疏,坚持一视同仁。深化“亩均论英雄”改革,引导资源向优势企业、优势地域集中,发挥亩均效益领跑者的示范带动作用,促进制造业效益整体提升。以信用为核心,创新市场监管方式,让信用成为市场的“硬通货”。

(二)持续不断促双创

依托南宁·中关村创新示范基地和南宁高新区,建设南宁科学城,发挥其公共技术服务平台和企业成长服务平台功能作用,以天使、创业投资等各类基金为助推器,培育“创客空间—孵化器—加速器—科技园”的完整链条,每年定期组织开展技术创新技术革新活动,成为高科技人才聚集、科技成果转化、企业孵化创业创新示范基地。

(三)持续深化企业股份制改革

加快各类优势制造企业股份制改造,建立优秀制造企业资源库,重点推动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5g 通信、生物医药等先进制造业和科技创新型、专精特新“小巨人”、农产品精深加工等企业上市。按照现代公司治理结构,有序组建糖、铝、奶水牛、海洋渔业等优势特色资源型产业集团。加快设立国企投资控股集团,加大提升汽车、冶金、机械、发动机等行业骨干制造企业研发能力,打造具有全球竞争力的“广西制造”新名片。

(四)推动产业链供应连协同高效

再梳理制造业产业链全景图图谱,重点培育引进行业龙头“链主”企业,围绕“链主”企业深入开展关键产业链增链补链强链专项行动,强化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主动权。制定出台专项支持政策,推行“链主”企业、党政负责人“双链长制”,从宏观和微观层面再造“一链一策”机制。

(五)持续深化改革营商环境

围绕“人性化”服务企业要求,突出“制造业发展重点在哪,政务服务就跟进到哪”的“服务阵地前移”原则,探索打造基于大数据的“企业码”或“服务码”,系统集成服务企业的“一件事”。在制度透明、规则清晰的前提下,建立企业家服务日“早餐会”机制,以此了解企业对政策的真实评价、以及企业需求与诉求等。

(六)大力培养新产业工人

重点推动高职、中职院校转型,增建一批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汽车、工业软件设计等院校或专业,加快培养制造企业亟需的高中级技师人才,发扬光大“师带徒”传统。

(七)聚力高端人才引育用

实施制造业“猎鹰”计划,对在制造业领域具有创新产品转化应用经验,且带项目、团队和技术的创新人才,给予不低于国家和自治区现行的人才获得的系列落户政策支持。对标国内最优省份,在高层次制造业人才的资金补贴、财税政策、子女教育、住房保障、收益分配制度等方面,制定更具优势的特殊政策,给予特殊服务保障。

(八)营造全社会尊重企业家尊重技术的良好氛围

大力弘扬新时代开放包容、兼收并蓄,诚实守信、重情重义,敢为人先、不畏艰苦的桂商精神,更好发挥企业家主体作用,出台企业家参与涉企政策制定办法,健全企业、企业家权益司法保护机制,建立企业紧急事态应对制度,完善构建亲清政商关系的政策体系,厚植工业特别是制造业发展土壤,对有突出贡献的制造业企业家、科技创新团队,政治上给待遇、经济上给激励、社会上给荣誉。鼓励有历史底蕴、有基础特色、有传承手艺的乡村,适应特定需求,大力发展新型小手工业。◆

推动广西制造业高质量发展的再思考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