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
郭凯龙 牛娜娜
(1.山西科技学院 山西晋城 048000;2.太原科技大学 山西太原 030024)
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文化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灵魂,文化兴国运兴,文化强民族强,没有高度的文化自信,没有文化的繁荣兴盛,就没有中华民族伟大复兴。2020 年10 月,《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指出,到2035年要建成文化强国。可见,文化建设已经成为国家顶层设计,同时也是国家总体布局中的重要一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体育为核心的中国优秀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涵盖很多领域,包括传统武术、健身气功、太极拳、赛龙舟、毽球和养生等1000 多项体育运动,有很强的民族特色。在充满机遇和挑战的时代,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快速发展,然而传承和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就必须加强主体意识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才能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1 民族传统体育1.1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和传承在历史发展过程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所表现出的地域性和时代性都是不尽相同的,而且并不是所有此类文化都成了传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蕴含着一个民族的理念、规则和信仰,反映着本民族的心理状态、文化风俗、政治经济及社会历史,其活动形式更像是民族精神的载体。在现代社会发展的大背景下,民族传统体育也得到了很快的发展,如武术进入青奥会、毽球首次进入全运会、太极拳被列入世界非物质遗产名录,还有健身气功在抗击新冠肺炎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等。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概念和内涵在发展的过程中也在发生变化,紧跟时代脚步,与现代文化发展有效衔接,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与传承分为3 个阶段。首先是萌芽阶段。早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源于祭拜等原始习俗,逐渐形成了与身体活动有关的礼仪,最后变成当地的风俗,但由于受到传播的限制,从而阻碍了其发展和传播。其次是发展阶段。随着国家统一,文化交流也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相近的地区来往也比较频繁,再加上民族迁移,会出现文化融合现象,很多风俗活动变成重要的礼仪或当地的传统活动,比如端午节划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最后是转型阶段。这个时期,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变成了娱乐活动,如蹴鞠、骑马、舞狮、杂技等。
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发展和传承的过程中可以看出,其最初的功能弱化,现在人们参与民族传统体育,更多是倾向于其娱乐性和竞技性。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其最初的功利性逐渐弱化,甚至消失,那如何在社会变迁和时代变化的进程中,坚守住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位和文化底线呢?这就要了解其发展和传承的内在动力。任何事物的发展和传承离不开主观能动的主体,而主体只有对该事物认同,才有传承下去的可能性,因此,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认同是其发展的内在动力。
1.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认同,词义上有身份、特征、同一性等内涵,用以描述个体在心理、感情上的趋同过程,是一个心理学名词,可以解释为认可赞同,抑或认为跟自己有共同之处而感到亲切,如民族认同感。文化认同是指对人们之间或个人群体之间文化认同的确认,它是文化群体的价值取向与黏合剂。2021年3月5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中提到,文化认同是最深层次的认同,是民族团结之根、民族和睦之魂。可见,文化认同是基础,是纽带,是精神之源。进入新时代,增进文化认同,坚定文化自信是中国文化建设中的两个重大命题。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中重要组成部分,如果能够很好地发展,必然增进中国文化的发展和传承,所以提高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理解与认同程度就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不仅可以将主观文化自信上升到人们运动行为中,有助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传播,而且更有机会让世界了解中国的文化,让世界人民去认同,去接受,去再传播。
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2.1 西方外来文化冲击本土文化,文化认同意愿淡化随着强大的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中华民族传统体育也被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同化,在1982年,作为民族传统体育的先锋——中华武术,就被推向世界的舞台,但是由于各种原因,中华武术在传播的过程中就出现被西方体育文化悄无声息地同质化的现象。奥林匹克发源于西方,所以被冠以西方体育文化属性,在比赛中,其表现出来的竞技性、娱乐性等特征,也被中国人所接受,并积极模仿。而对于中国体育文化的靠近,奥林匹克并没有积极接受,如传统武术,多次申请进入奥林匹克,都没有得到认可。同时,西方文化的渗透,对我国本土文化有很大的冲击,导致人们文化认同的意愿淡化。对于青少年群体,就会崇拜西方体育文化而疏离民族传统体育。因此,面对西方文化的霸权主义,如果不去积极引导,人们就会出现文化认知偏差,降低文化自信。
2.2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本源价值异化在社会发展进程中,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和传承并没有得到很好的保护,同时也没能坚守其本位,忽视了其本源价值归正,从而导致了其文化价值异化。同时,在利益的驱使下,有人更是利欲熏心,弃民族传统体育的发展而不顾,文化认同缺失,丧失文化底线。文化本身就是很复杂的,全球不可能有统一的标准,当西方文化渗透的时候,如果不假思索地去临摹,必定会守不住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本源价值。当西方体育文化占据国内市场主导时,本土体育文化市场正在消弭;当中华传统文化发展无法坚守本位归正时,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便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
2.3 民族传统体育主体运动行为与人文价值剥离随着西方文化的大肆侵袭,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自身价值观无法建立,致使民族传统体育本身的情感、精神、价值等难以实现,逐渐迷失了自我,同时自身文化定位也不清晰,造成民族传统体育主体运动行为与人文价值剥离。在处理运动行为与人文价值的关系中,西方竞技体育存在以人体运动为中心,而忽视人本体感受及人文价值缺失的现象,如赛龙舟是一项水上民族传统体育项目,它经历了3 种功能价值:功利性、纪念性和竞技性。先秦时期,赛龙舟是功利性的,龙舟用来在水上捕捞、逃避灾难等;到汉魏六朝,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同时还承载着人们对祖先的崇拜。而到了20世纪70至90年代,赛龙舟成为现代竞技体育项目,发展到了30多个国家。从龙舟的发展历程中可以看出,属于它特有的人文价值逐渐减弱,人们参与最多的就是竞赛,偏向于西方体育文化价值体系。因此,找到主体运动行为背后的人文价值,就显得尤为关键,也关系到民族传统体育独立自主发展的根基确立。
3 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可行性策略2019年,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体育强国建设纲要》,并指出了,中国从体育大国向体育强国的转变,体育强国可以提高国家的软实力,同时还可以提高国家的国际影响力。而从大国发展成强国,必须传承中华传统体育文化,文化的传播是人文价值的传播,让世界了解并接受中华几千年文化,最后向更多的人传播。因此,需要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在观念上人们应先主观接受,然后利用实践这个载体去实施,达到身心合一,实践不仅是文化产生和发展的基础,还是文化认同的逻辑起点。
3.1 重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话语体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与西方体育文化之间必然有差异,在全球体育文化交流中,需要做的就是找到属于自己的文化语言去表达,用中国化的语言来确保自身的特征,保持自身的独特性,强化自身的文化认同,树立自身文化身份。在国际场合大胆地去表达,重塑民族体育文化话语体系,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首先,从理论层面来讲,要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科学研究,加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立项,多举办具有权威性的学术研讨会议,提供相对应的学术平台,邀请民族传统体育的大牛做讲座等。其次,从实践传承角度分析,这对传承者就有很高的要求,在保持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原有特色的基础上,提高其在现代体育的适应性,这样,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也可以通过创新走进国际视野。实践与理论的创新是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在现代生存的有效方法和提升自身影响力的有效措施。最后,坚定价值立场,讲好中国故事。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十九届中央政治局第三十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讲好中国故事,传播好中国声音。这就要求民族传统体育必须坚定自己的立场,用自己的语言去讲自己的故事,可以利用对外交流平台展现文化魅力,如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可以搭乘“一带一路”的顺风车,用国际的眼光,站在文化的高度,将它独有的价值、历史背景传递到全世界,构建共享、共赢的文化命运共同体。
3.2 护源创流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中国文化源远流长,经过5000多年的沉淀,为后代留下了宝贵的精神财富,这不仅是一种文化形态,还是一种民族智慧。民族传统体育文化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的一部分,源是其发展的根,因此要保护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最原始价值和蕴意,就需要厘清其发展脉络,将其从异化回归到本位,既要向人们传递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内核,也要注意内容的筛选,不能全盘进行传播,取其精华,有针对性地对待,增强文化自觉,坚定文化自信,促进文化自强,实施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的可行性策略。流是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动力,要不断在表现形式上适应现代体育的发展,在坚守自身文化底线的同时,与政府、社会、市场等多领域联动,为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发展寻求契机,还可以利用对外交流平台,如微博、抖音和腾讯等平台,宣传中华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将民族传统文化发展和传承融入现代社会发展中去,实现文化回归。
3.3 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主体行为与人文价值的文化融合主体行为是主体主观意识的反映,对待民族传统体育,若重竞技价值而轻人文价值,则反映出人们对民族传统体育项目文化认同的缺失。民族传统体育理应重视人本体的感受性,其支撑点为人文价值,而主体运动行为只是人文价值体现的载体。因此,不能舍本逐末,要凸显人文价值,而人文价值的凸显,主要是通过主体行为去实现,并有效将二者融合到一起,增强主体的文化认同,民族传统体育才可以科学传承和发展。首先,要明确主体运动行为和人文价值之间的融合点,要坚持以人为本,深入挖掘民族传统体育的人文价值。其次,要从主体运动行为中,反映出更深层次的人文价值。例如,人们参加龙舟赛,主体运动行为是参加比赛,同时也要看到是主体通过赛龙舟,表达了对祖先的祭奠,对健康的祈福等人文价值,主客体要统一,实现身心合一。
4 结语随着媒体传播技术的发展,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有融合也有冲突,西方不同的价值体系和文化不断冲击着我国民族传统文化,导致其逐渐淡出人们的视线,人们的文化认同意愿淡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是以体育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正逐渐被西方体育文化不断同化,尤其在青少年群体中,出现了盲目崇拜西方体育文化而疏离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现象,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空前严峻。鉴于此,从重塑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话语体系,护源创流地发展民族传统体育文化和促进民族传统体育主体行为与人文价值的文化融合三方面强化民族传统体育文化的文化认同,加强主体意识对于民族文化的认同感,提升我国文化软实力,这样才能进一步推动民族传统体育及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民族传统体育文化认同危机与应对策略研究
本文2022-11-01 13:11:56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1795.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