运动技能迁移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李响
(昆山市体育运动学校 江苏苏州 215300)
随着新课程改革相关政策的不断落实,社会对教育质量也提出了更多要求。新课程标准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是一门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以学习体育知识技能为基础内容,以增进学生健康为主要目的的必修课。因此,当下在开展体育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满足新课程标准所提出的要求,建设新型体育教育体系,转变教育模式,进而实现教学质量的提升。而田径教学作为当前我国体育教学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也应当加强对该部分的重视,并在课堂上提高运动技能教学的占比,保证学生可以有效掌握教学内容的相关技能,更好地辅助学生开展后续的训练工作。
1 运动技能迁移概述运动技能迁移主要指的是通过已掌握的运动技能对学习新的运动技能所能发挥的作用,主要包括两方面。其一,促进新运动技能学习的正迁移(也称“技能的迁移”)。其二,妨碍新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也称“技能的干扰”)。二者之间除本质区别外的不同点是,妨碍新运动技能学习的负迁移所产生的影响是暂时性的,可以通过大量、反复的练习来克服。虽然有效进行运动技能迁移看起来非常简单,无非是大量练习相关动作就可以完成,但实际情况是影响运动技能迁移的因素非常多,包括新旧运动技能之间的动作结构、运动技能要素的相似程度、学生的体育知识基础、技能基础以及对新旧运动技能的学习时间及掌握程度等。虽然有效实现运动技能迁移相对困难,但掌握该方法之后,其对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都有着非常重要的帮助。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应当积极保证学生可以掌握该项技能,进而保证教师的教学工作难度可以有所降低,并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及学习质量。
2 在田径教学以及训练中有效运用运动技能迁移的重要性在开展田径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发现不同运动项目之间存在相互促进的作用,也存在运动技能之间相互影响的效应。因此,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中有效运用运动技能迁移更具实际意义。例如,在跨栏跑以及三级跳远两个运动项目的教学过程中,两项运动的共同特点是运动难度相对较大,并且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相对较高,因此在教学以及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就可以积极运用运动技能迁移,进而有效降低开展相关教学工作时的教学难度,保证教学工作的顺利开展。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有效应用运动技能迁移也、可以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保证学生可以更好、更有效地掌握某个运动项目的技能,从而有效促进我国体育教育质量的提升。
3 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形成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当前相关教育工作者已经意识到运动技能迁移对田径教学工作的重要意义。掌握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可以保证运动技能迁移的正迁移概率,进而有效提升学生对相关运动技能的学习效率,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下面对田径教学和训练中可以有效形成运动技能迁移的条件进行阐述。
3.1 不同运动项目的运动技能受同一技术原理指导易形成运动技术迁移在开展田径教学以及训练工作的过程中,虽然各种形式运动项目有着非常明显的区别,但部分项目所应用的运动技能是受同一技术原理指导的,在进行该类型运动项目的学习时,运动技能相对容易产生迁移。例如,田径运动技术中的蹬摆结合技术,该技术不仅在跑步过程中有所应用,在跳远及投掷类运动项目中也有非常普遍的应用,因此在开展短跑以及三级跳相关运动项目的教学工作时,就非常容易产生运动技能迁移。比如,在进行投掷相关的运动项目时,物体的抛射原理不仅适用于投掷类的运动项目,而且适用于跳跃类的运动项目,跳跃类项目中要想保证跳跃距离相对较远,运动员就应当找好最佳的跳跃角度。而在进行投掷类运动过程中,运动员也需要找好最佳出手角度,两类找角度的技术都有效应用了抛射原理,因此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及训练的过程中,教师应当积极运用运动技能迁移,从而保证学生可以高效掌握相应的运动技术,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效率。
3.2 田径运动项目之间存在同一种要素结构时易形成运动技术迁移美国著名心理学家thormdike 曾提出有关学习迁移的相同要素说,主要指的是只有在学习情境以及迁移过程中存在共同要素时,一种学习成果才会对另一种学习成果产生影响,其认为一种技能的学习是否会对另一种技能的学习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就是二者是否存在共同的要素,以及二者的相似程度是否满足相应的标准。两种技能学习的过程中相同要素越多,说明二者之间的相似性就越强,进而就更加容易形成技能迁移。而相对于田径运动项目来说,因为其已经被分为跑、跳、投三大类,三大类中还有繁多的运动项目,并且每个项目中都有独有的技术标准以及裁判规定,表面上看各项目之间的相同要素相对较少,但通过研究可以看出,在运动要素中各个运动项目之间有着非常紧密的联系。例如,撑竿跳是一项非常具有代表性的田径项目,其需要通过持竿助跑,并借助撑竿支撑腾空完成一系列复杂动作越过横杆,将该项运动进行最直观的拆解,就可以发现其是由跑和跳共同组成的。在掌握跑、跳相关的运动技术之后,相关运动员也就更加容易掌握撑竿跳的相关运动技术动作,进而实现运动技术的迁移。除此之外,有了跳跃技术作为支撑,运动员的跑步技术也会得到明显进步,因此在开展田径运动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注重挖掘每个运动项目中的相同要素,并有效将其凸显,从而在开展相关教学内容时可以有效应用运动技术迁移,进而提升田径教学质量,保证学生可以更高效地开展训练工作。上述相同要素,对于实现运动技能迁移在不同种类的运动项目上已经体现得非常明显,对于同类项目,其可以发挥更加有效的教育作用。例如,在进行三级跳远第二步技术以及跨栏跑摆动腿的提拉技术的相关教学工作时,两项运动技术动作存在着非常紧密的内在联系,如果教师帮助学生有效掌握了三级跳远的技术,就更加有利于学生掌握跨栏技术。
3.3 田径运动技术与运动员身体素质存在内在联系时易形成运动技术迁移身体素质决定了运动水平提升的上限,但是不同田径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的要求也存在一定差异。以运动员的爆发力为例,部分运动项目所需要的是运动员的大腿肌肉具有极强的爆发力,如短跑、立定跳远。而部分运动则是对上肢的爆发力要求更高一些,如铅球、标枪。因此,如果运动项目对运动员身体素质要求相同,在此条件下形成运动技能迁移也就相对轻松。总体来说,如果跑的能力得到了有效加强,那么跳的能力也会有明显的进步;如果跳的能力得到有效加强,那么对跑的能力也会具有非常积极的促进作用。在实际开展田径教学以及训练的过程中,一名优秀的短跑运动员,其立定跳远的成绩也是非常突出的,而一名全能的运动员,他的跑、跳、投能力也都会呈现出较高的运动水平。因此,通过上述内容可以发现,如果不同运动项目对运动员的身体素质要求具有一定的相似性,那么在学习及开展相关项目训练工作时,也就会较容易形成运动技能迁移。
3.4 学生的概括水平以及总结能力较强的情况下易形成运动技能迁移除了上述不同运动项目中存在各种各样练习时易形成的运动技能迁移之外,运动技能迁移还由学生的概括水平及总结能力来决定,学生可以对通过教师在开展相关教学工作的过程中对教师所提到的每项运动技能的重点要求及标准进行总结,从而对相关运动技能有更深的了解,有效提升自身在运用相关运动技能时的灵活性,保证自身可以更加高效地掌握相关运动技能,从而实现运动技能迁移。在该过程中学生的概括水平以及总结能力越高,形成的运动技能迁移的可能性也就越高,迁移之后运动技能所能产生的效果也就越好,反之则效果就会越差。在实际开展田径教学过程中,物体的抛射原理不仅适用于铅球、标枪等项目,而且适用于跳远、撑竿跳等项目。在教师教授抛射原理之后,也应当积极引导学生对抛射原理进行总结,有效提升运动技能迁移所能产生的效果,有效促进田径运动教学质量的提升。
4 有效应用运动技能迁移提升田径教学以及训练质量的措施通过上文对形成运动技能迁移条件的阐述,可以明确很多因素都会对运动技能迁移的效果产生影响,甚至会导致无法在田径运动教学及训练过程中形成运动技能迁移。因此,下面对如何在田径教学和训练中运用运动技能迁移进行阐述。
4.1 合理安排理论以及运动技能的教学顺序著名心理学家贾德曾做过一个实验,实验内容是让学生射击水中存在的靶子,水面会出现折射现象,进而严重影响射击准度,贾德对两组学生进行折射原理的讲解,但区别是讲解过程分别在射击之前以及射击之后,在两组都完成讲解以及一轮射击之后,他们开始第二轮射击,从第二轮射击的结果可以发现,先讲解原理的小组,射击难度明显较高,因此得出将原理学习放在技术学习之间对提升学习效果有非常明显的帮助。因此,在开展田径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将教学顺序进行合理安排,有效保证相关教学工作的实效性,进而有效实现运动技能迁移。所以教师要想有效提升教学效果,不仅应当提高对理论知识学习的重视程度,还应当加强对运动技能迁移规律的重视,从而保证相关教学内容安排的合理性,进而有效提升教学质量。
4.2 合理安排田径运动教学内容的实际顺序田径教学内容的先后顺序也对运动技术迁移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因此在开展教学以及训练工作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考虑相关技术动作的难易程度以及该技术动作对学生身体素质的要求,还应考虑每个技术动作之间的内在联系以及相互之间的影响。因此在实际开展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尽量确保前一个运动技能以对后一个运动的学习起到促进作用,并最大程度防止不同运动技术之间的干扰作用。例如,在开展跳远技术动作教学工作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将蹲距式、挺身式两种姿势一起教学,但是两种姿势之间存在明显的干扰作用,进而导致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学习质量相对较差,也无法有效形成运动技能迁移。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当提前针对教学内容制定相应的教学方案,从而保证在开展田径教学和训练工作时,可以有效运用运动技能迁移,在有效保证运动质量的前提下,也可以帮助学生对学过的运动技能进行巩固,从而使自身运动水平得到有效提升。
4.3 明确田径教学与训练过程中专门练习、辅助练习的应用条件当前在进行田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教师经常会使用专门练习和辅助练习等方式来提升学生对相关运动技能的掌握程度,促进技术动作的掌握以及提高。但在教学过程中,如果相关练习模式应用不合理,不仅会导致相关工作无法达到预期效果,甚至还会起到副作用。例如,在进行跨栏跑中常用的垫步切栏动作时,虽然反复练习可以有效提升运动员对该技能的理解,但该动作中的垫步动作会对完成跨攻篮动作产生干扰。因此,在开展后续练习工作的过程中,教师应当充分考虑重复练习一个动作对其他运动技能的影响,这样才能有效保证田径运动教学质量得到有效提升,运动技能迁移也可以发挥其实际作用。
4.4 提高对影响运动技能迁移因素的重视程度保证学生掌握运动技能的必要条件是对相关运动技能进行大量练习,熟能生巧。因此,在田径教学和训练的过程中,对于尚未稳固成型的运动技能来说,教师不应将其匆忙地过渡到下一个动作当中,要注意遵循循序渐进的教学原则。如果在教学以及训练的过程中操之过急,不仅不能形成运动技能迁移,甚至还会导致两种运动技能产生干扰,进而对田径运动教学质量产生严重影响。因此,为了保证田径教学的质量,相关教师应当减少不深刻的表面化学习工作,在教学过程中,根据相应的教学计划以及教学安排,井然有序地进行相关教学任务,保证每个学生都可以对相关教学内容进行掌握,从而有效提高教学质量,并且只有学生可以充分掌握相关运动技能的教学内容,才能真正形成运动技能迁移,使运动技能迁移得到有效应用。同时,教师还要遵循由简到繁、由易到难的原则,循序渐进地逐步推进教学进度,这样才能为教学中运动技能正迁移的出现奠定基础,推动田径教学中运动技能迁移的发展。
4.5 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运动技能迁移效果为了能够在不同运动技能之间产生积极的教学成效,避免不同技能之间产生干扰,就必须让学生清楚地认识到不同运动技能之间的共同因素和本质区别。因此,必须要采用多种教学方式,促进运动技能的迁移效果。最重要的是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在确保学生学习条件和教师教学条件之下,针对不同的学生,选择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例如,如果采用注入式教学方法在对学生进行田径教学训练时,将动作的技术标准要求全面地灌输给学生,这种机械的教学方式对于学生来说,只能被动接受,并没有真正意义上领悟,学以致用。这种教学方式就会导致运动技能迁移效果差,但如果采用多种教学方式和生动有趣的组织形式来进行田径教学训练,就能够很好地培养学生积极学习的主观能动性,同时也能使学生在进行田径技能的学习过程中积极主动地把当前的学习任务和以往的学习经验积极主动联系起来,并且能够学以致用,举一反三,找到与当前学习技能相关的知识经验。通过两种教学方式简单的对比,不难发现,通过多种教学方式,运动技能迁移的效果会更好。由此可见,如果能够长时间根据每位学生的不同情况,采用多种教学方式针对性地进行教学,不仅能够使学生快速掌握各种运动技能,还能够很好地培养自主思考学习能力,能够达到很好的教学成效。
5 结语运动迁移是田径教学过程中客观存在的现象,教师只有正确地把握好运动技能迁移教学本质规律,才能真正促进教学质量的提高。该文主要是对运动技能迁移在田径教学以及训练中的应用进行阐述,进而通过提出相应的运用措施来有效提升田径教学和训练的质量。希望应用运动技能迁移可以有效缩短学生掌握运动技巧的时间,进一步提高田径教学和训练的工作成效。
运动技能迁移在田径教学与训练中的运用
本文2022-11-01 13:10:25发表“毕业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81776.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