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足骨折患者应用克氏针的临床效果分析
朱建民
【关键词】手足骨折;改良克氏针;效果观察;不良事件
【中图分类号】r687.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8714(2020)10-0036-01
临床针对手足骨折多采取传统克氏针内固定方案,虽然效果尚可,但患者恢复周期较长,且极易出现不良事件;此外,受限于手足部骨折在骨折端对线方面的要求,该治疗方案也无法保证会恢复患者手足活动功能。基于此,本次为探讨更为可行的治疗方案,纳入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4例手足骨折患者,以改良克氏针疗法对照传统克氏针,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就具体研究展开如下报道: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纳入2019年1月-2019年8月期间于我院接受诊疗的94例手足骨折患者展开研究分析,纳入标准:①符合手足部骨折诊断标准;②本人或家属知情授权本研究;排除标准:①脏器官严重病变;②传染疾病;③凝血功能障碍;④精神疾病等;研究通过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根据患者入院日期奇偶性以及47例单组区间的标准将患者分别归入对照组、改良组;对照组为男性25例,女性22例,年龄区间为20-68(47.64±4.82)岁;改良组为男性27例,女性20例,年龄区间为21-69(48.23±4.39)岁;以两组基线资料展开相应数据对比,差异不可见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具备开展条件。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传统克氏针疗法:即取克氏针,以交叉法对患者骨折端进行妥善固定,再取钢丝将克氏针两端缠绕固定,常规加压处理。
改良组采取改良克氏针疗法(以掌骨干骨折为例展开说明):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于手掌背侧做弧形切口,加固处理,确保骨膜环节缓冲充足,骨折端有较好的血运,常规牵引复位、交叉固定,最后以钢丝张力带对克氏针进行固定处理。
1.3观察指标
①治疗有效率:骨折端对线优良,可见连续性骨痂,功能基本正常为显效;骨折端对线尚可,功能有明顯改善为有效;不符合上述标准为无效。
②不良事件:滑针、折断、感染等。
1.4统计学方法
通过spss19.0软件以计数资料(n/%)形式对比两组观察指标,若x2值检验结果为p
手足骨折患者应用克氏针的临床效果分析
本文2022-10-31 17:59:19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7704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