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程序化护理模式及效果观察
陈奕欢 殷娟
【摘要】目的:观察程序化护理模式在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我院急诊接收的36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作为本文观察病例,以随机数字表法进行分组研究,组别为对照组和观察组,每组均有患者18例,两组在静脉溶栓治疗过程中分别采取常规护理和程序化护理模式,将最终两组的护理效果进行观察对比。结果:护理后同对照组相比,观察组患者的护理依从性、生活质量均得到明显提升,且患者最终溶栓再通率也较高,发生的并发症较少,两组指标数据差异比较大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采取常规护理配合,观察组添加程序化护理模式,①风险评估:患者入院后要协助急诊医生立即开展救治措施以及相关检查,并为患者建立个人档案,详细填写患者病情、发病时间、意识状态以及心理状态等,根据掌握结果制定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案;同时要了解患者是否存在溶栓禁忌症。②优化急救流程:救治过程中要为患者开通绿色通道,缩短患者入院办理各环节,同时要迅速给予患者有效吸氧以及建立输液通道,同时要密切监测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情况,遵医嘱及时给予补液处理。针对意识清醒患者要用简单易懂的语言进行认知教育以及心理疏导,最大限度缓解患者的过度焦虑恐慌情绪,以便提高溶栓治疗效率。③溶栓治疗:对患者采取溶栓治疗过程中要加强生命体征监测,并且要严格控制输液速度和灌注量,并要做好患者的情绪安抚工作,避免不良情绪影响溶栓效率。溶栓后要及时通过ct检查掌握患者脑部情况,同时要准确掌握患者生命体征各项指标变化,做好相应的应急预案准备,以便减少患者并发症发生[2]。
1.3观察标准
对两组患者发放调查问卷表,评分护理前后的护理依从性和生活质量,10分为单项指标总分,指标改善越好分值越大。同时记录两组患者溶栓再通率和发生的并发症情况,并将两组上述指标结果进行对比。
1.4统计学方法
spss19.0为本文数据分析统计软件,(±s)和t检验/n(%)和x?检验为此次计量和计数资料描述方法,当两者数据存在显著差异时为p0.05);护理干预后观察组患者上述指标改善程度均占有显著优势,且最终溶栓再通率较高,发生的并发症较少,组间指标差异有統计学意义(p
急性心肌梗死静脉溶栓的程序化护理模式及效果观察
本文2022-10-31 14:46:15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74827.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