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1浏览:2236下载252次收藏

程雪丽

【摘? 要】目的:探究给予妇科腹腔镜术患者护理干预对下肢静脉血栓的预防效果。方法:本次72例研究对象均是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在我院行腹腔镜手术的妇科疾病患者,用双盲法随机分组,分别给予标本化护理(对照组)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对比两组效果。结果:观察组下肢静脉血栓总形成率为2.78%,远低于对照组的16.67%。两组对比差异呈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手术期间给予标本化护理,包括健康指导、手术注意事项告知、常规给药等。观察组患者应用护理干预,方法如下:

1.2.1 术前指导:告知患者手术流程、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原因、危险因素、严重性等,叮嘱患者在饮食中增加新鲜蔬果;并在术前6小时禁食,术前4小时禁饮,避免提高血液浓度减缓血流;另外,还要告知患者和家属术后尽早活动的方法和重要性,提高术后活动配合度。

1.2.2 术中配合:术中患者呈低截石体位,双下肢从远端向近端缠绕弹力绷带,置于支架上,支架内放软垫,保证静脉回流畅通;术中控制好失血量和输液量,避免出现脱水或血容量不足等状况;另外,尽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下肢血栓发生率。

1.2.3 术后锻炼:术后适当垫高下肢远端,不要在膝下放软垫;家属或护理人员帮助患者进行肢体按摩,按摩方向从下向上,每次30分钟,每天3-4次;术6小时后即可在床上进行抬腿、翻身、旋转踝关节等运动,帮助静脉回流[2]。

1.2.4 术后观察:针对高危患者要注意观察其下肢温度、颜色以及有无疼痛、麻木等情况;为了让患者尽早下床活动,还要及时拔除导尿管;输液时避免在下肢静脉,还要减少穿刺次数,降低对血管壁的损伤。

1.3 观察指标

统计两组患者术后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率。

1.4 统计学分析

使用spss20.0软件对本次研究中所得数据进行记录和分析,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x?检验,当组间差异较大时,呈现统计学意义(p

护理干预在妇科腹腔镜术后预防下肢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效果观察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