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究
何钰 代兴
【摘? 要】目的:探究调强放射治疗(imrt)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2016年3月~2018年7月本院接收的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患者50例,遵从随机化分组原则分为a组(行普通放疗)和b组(行imrt),每组均有25例。比较两组近期疗效。结果:b组近期疗效优于a组,p0.05,满足研究要求。
1.2方法
放疗前两组均行常规的辅助化疗,在此基础上:
a组:行常规放疗:选择6mv-x线直线加速器,前后野对穿照射,经x线模拟机进行定位,上限为第四腰椎下缘,下限为闭孔下缘0至2厘米,左右界为股骨大转子中外1/3部位,肿瘤照射剂量为30gy,则中间挡铅为四厘米,直到总量处于52至54gy,每日1.8/次到1.9gy/次,一周五次。
b组:选仰卧位,告知患者双手互抱肘关节部位,并放置在头顶,给予体模固定,由第1腰椎上缘到坐骨结节下缘一厘米进行定位,将层厚控制在五毫米。肿瘤靶体积包含盆腔转移淋巴结。计划肿瘤靶体积:肿瘤靶体积上下、前后处外放5毫米,头角处外放1.5毫米。临床靶体积:上限为髂总动脉分叉上1.5厘米,下限为闭孔下缘0-2厘米,包括腹股沟深、肿瘤靶体积、子宫、部分阴道与髂前淋巴结等。计划靶体积:由临床靶体积向前后、左右与头脚处外放五毫米形成。给予6mv-x线直线加速器五至九野优化照射,同步或序贯加量放疗,95%计划靶体积:50.4gy,每次1.8gy,每周5次,合计治疗28次。95%计划肿瘤靶体积:60到60.2gy,每次2-2.2gy,上下限≦±10%。
1.3疗效标准
完成治疗后三个月经ct或mri诊断结果判定近期疗效,主要包括完全消失、缩小消退与无变化(恶化)。
1.4统计方法
采用spss 22.0汇总数据,百分率(%)用于表示计数资料,χ2检验,p
宫颈癌盆腔淋巴结转移调强放射治疗的临床有效性探究
点击下载
本文2022-10-31 10:21:43发表“医学论文”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71764.html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发表评论, 登录 或者 注册
最新文档
热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