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农村基层干部包括乡镇干部和村干部,是整个干部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党来自于人民,植根于人民,服务于人民,这是我们党的力量源泉和胜利之本。农村基层干部直接联系农民群众,一言一行都关系到党的形象,能不能做到把人民利益放在高于一的位置,是衡量农村基层干部素质高低的基本度。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治和业务素质,既是长期任务,又是当务之急。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素质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农村基层干部是做好农业和农村工作、团结带领广大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骨干力量。要建设一支适应新的形势和任务需要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必须大力提高这支队伍的素质。
(一)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贯彻落实到群众中去的需要。党和国家在农村的各项方针政策,是动员亿万农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巨大力量。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最终要靠农村基层干部的扎实工作。要向群众正确宣传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首先自己要正确理解。如果自己理解不深或者理解有偏差,执行中就会走样,把群众引导到错误的方向上去。因此,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政策水平,是直接关系到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在农村贯彻落实的大事。
(二)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团结带领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需要。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服务,这是党的宗旨所要求的。改革开放以来,广大农村基层干部在带领农民脱贫致富奔小康的过程中,认真履行“任职一届,致富一方”的责任,倾注了大量的心血和汗水。有的吃苦耐劳、想方设法,为群众找到了致富的门路;有的带头学科技、用科技,手把手治山治水,修路架桥,改变生产条件和环境;有的对贫困户帮思想、帮劳力、帮郊外、帮技术,带领他们走上了致富路。但也有少数干部不注意学习,不注重提高自身素质。有的得过且过,只挣补贴,不干工作;有的自己不能带头勤劳致富,还需要群众去帮扶;有的思想观念陈旧,工作还是老套套、老办法,在任多年、山河依旧;有的只顾自己富不管他人穷,甚至依仗权势侵点集体和群众利益。正反两方面的情况说明,农民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步伐的快慢,与农村基层干部素质的高低关系很大。
(三)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是维护农村社会稳定的需要。从总体上看,我国农村是稳定的,但在一些地方也存在不稳定因素。有的地方由于农民负担重、干部作风凶、财务管理乱引发的群体性事件时有发生。有的地方恶势力横行乡里,邪教和利用宗教进行的非法活动猖镢,封建迷信泛滥,社会秩序混乱,也与农村基层党组织软弱涣散,与农村基层干部没有发挥作用有一定关系。稳定是农村经济发展的前提,是农民群众的强烈愿望。农村稳,天下安。稳定农村,与不断提高农村基层干部的素质和能力紧密相关。
二、农村基层干部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党的十五届三中全会决定明确地提出了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的总要求,这就是:深入学习邓小平理论和党的十五大精神,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提高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遵守国家法律法规的自觉性;认真实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农民的工作的方法;努力掌握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知识、科技文化知识、法律知识,增强带领农民发展经济,搞好两个文明建设的本领。这个总要求是从实现我国农业和农村跨世纪发展目标的需要提出来的,为农村基层干部如何提高思想政治素质和工作能力指明了方向。根据这个总要求,农村基层干部必须具备下面几项基本素质:
(一)要有一定的理论素养。开车要靠方向盘,行船要靠舵定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必须坚持以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有的同志认为,农村基层干部是干具体事的,上面怎么说,下面就怎么干,学不学理论关系不大。这种认识是不对的。无论做什么工作,都离不开理论指导。缺乏理论素养,就会方向不明,是非不清。有些农村基层干部看问题比别人深刻,抓工作比别人多看出几步“棋”,高明之处就在于他们有一定的理论水平,掌握理论并不难,因为理论是从实践中来的。许多农村基层干部学习邓小平理论,感到亲切、实在、管用,就是这个道理。要通过学习理论,掌握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立场、观点和方法,坚定走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信念。
(二)要有较高的政策水平。是否熟悉党的农村政策,严格按政策办事,是衡量一个农村干部合格与否的重要标志。大多数农村基层干部政策水平是不错的,执行政策的农村基层干部,我国农村才有今天这样大的变化。但也有一些农村基层干部政策观念差,政策水平低,致使党在农村的一些政策得不到落实。如在落实土地承包政策的问题上,尽管中央一再强调要保持稳定,第一轮承包期满后再延长30年,有些基层干部却不执行,违背农民意愿,想方设法改变承包关系,强行收回土地,高价发包,引起群众强烈不满。再如,在减轻农民负担问题上,尽管中央三领五申,一些基层干部仍然我行我素,乱摊派、乱集资、乱罚款照样搞。这些错误做法都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损害了党群、干群关系。因此,农村基层干部一定要增强政策观念,提高政策水平,严格执行政策。
(三)要有很强的群众观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党的宗旨,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尽管党所肩负的任务和所处的环境发生了变化,但党的宗旨没有变,也不能变。农村基层干部常年同农民打交道,农民看我们的党、看我们的政府,看我们的基层组织,在很大程度上是通过农村基层干部群众观念强,处处为群众着想,认真为群众办事,遇事同群众商量,干部的形象就好,党在农民群众中的威望训高。反之就会直接影响党和政府的形象。农村基层干部要时刻牢记党的宗旨,想农民所想,办农民所需,努力学会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做好群众的工作的新方法。
(四)要有依法办事的自觉性。法律是国家意志的体现,集中代表了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具有相对的稳定性、规范性和强制性。它告诉人们在社会生活中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应该怎样做,不应该怎样做。不管人们喜欢不喜欢,愿意不愿意,都必须遵守,不得违犯。我国的民主法制建设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干部的法制观念也在逐步增强。但也有不少干部的法制观念淡薄,不懂法律法规,不依法办事,甚至自觉不自觉地违法犯法。我们正在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而市场经济从一定意义上说就是法制经济;农村正在扩大基层的民主,实行村民自治,但这种自治是依法自治。农村基层干部不学法、不懂法、就不知道如何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就不知道怎样搞好基层民主法制建设。
(五)要有做好工作的真本领。谷话说,“没有金刚咎,揽不了瓷器活”。随着农业向专业化、市场化、现代化转变,随着农村基层民主的扩大,农村基层干部必须懂政策、懂市场、懂科技、懂管理、懂法制,这样才能履行好职责,做好本职工作,才能真正发挥骨干带头作用,才能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现在有的干部文化水平低,思想观念陈旧,组织群众发展经济缺少办法,难以担当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奔小康的重任,这种状况必须改变。
三、农村干部应具备的基本工作方法和工作作风
(一)要实事求是,不要弄虚作假
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的精髓,是我们掌思想路线。坚持实事求是,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尊重客观规律,严格按客观规律办事。
坚持实事求是,首先要做到说实话。一是对上级要说实话。是成绩就讲成绩,是问题就摆问题,不要虚报浮夸,更不能投个别领导所好,“顺竿爬”、“顺破溜”。二是对群众要说实事。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把“底儿”交给群众,给群众一个明白。说实话的反面,是说假话、说虚话空话。有的干部不讲实话,人家怎么说,他就怎么说,从来抱、掏自己的心窝子;有的说话察言观色,净拣别人愿意听的话说;有的乱说一气,云里雾里,随便许诺,从不兑现;有的海吹猛侃,不着边际,把无说成有,把小说成大,把阴说成晴,骗取荣誉,骗取信任。这些恶劣作风其结果是害国家、害群众,最终害自己。
要办实事。这里说的实事,是指与农民生产和生活密切相关、看得见摸得着的实实在在的事情,如修路建桥,通水通电,为农民群众提供产前、产中和产后服务等等。群众选我们当干部,就要为群众服务,为他们办好事、办实事。如果对群众牵肠挂肚的事不闻不问,就背离了党的宗旨,就会失去群众的信任。有的长期当干部,光拿补贴不办事,“
建设高素质的农村基层干部队伍
本文2005-03-31 17:42:00发表“总结讲话”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664.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