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文秘网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的效果

栏目:医学论文发布:2022-10-30浏览:2626下载128次收藏

张冰缘

【摘要】 目的研究将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中产生的效果差异。方法将2018年5月~2020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行手术麻醉和疼痛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信封分组法下,均分成50例a组和b组。a组给予0.25%罗哌卡因,b组给予0.2%罗哌卡因。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及术后疼痛情况。结果a组与b组相比,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6小时时间段内,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产生效果存在差异,其中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值得临床推广。

【关键词】麻醉;疼痛;罗哌卡因;浓度

【中图分类号】r614?【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2096-7225(2020)07-0036-01

麻醉镇痛效果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保障手术顺利进行,减少对患者伤害中发挥着积极作用[1]。为此,本文选取行手术麻醉和疼痛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对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发挥的临床做进一步探讨,内容如下所示。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将2018年5月~2020年3月作为本次研究时段,选取该时段内我院就诊的行手术麻醉和疼痛治疗的100例患者进行研究。在随机信封分组法下,均分成50例a组和b组。a组男女比例26:24,年龄区间范围在20~75岁,均值(45.68±3.54)岁;b组男女比例25:25,年龄区间范围在21~76岁,均值(45.86±3.79)岁。两组临床基线资料相比,无显著差异(p>0.05)。

1.2方法

术前30分钟,两组均注射0.5mg阿托品(江苏涟水制药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32020166,规格:1ml∶0.5mg ),镇静催眠。进入手术室后,快速建立两条静脉通道,连接生命监测仪,行硬膜外穿刺。穿刺成功后,观察到液体流出,a组注射15ml经液体稀释后0.25%罗哌卡因(河北一品制药股份有限公司,国药准字h20113463,规格:10ml:75mg)。b组在此过程中注射0.5%罗哌卡因。且术中两组每间隔1小时,根据麻醉情况,注射8~10ml罗哌卡因。手术结束后,根据疼痛状况分别给予对应浓度罗哌卡因。

1.3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术后各项指标,包括: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

(2)使用视觉模拟评分法(vas)评估两组术后1h、2h、4h、6h疼痛情况。满分为10分,得分与疼痛呈正相关。

1.4 统计学方法

将数据纳入spss22.0软件中分析,计量资料(术后各项指标、vas)使用()表示,t检验,结果显示为p<0.05表示差异显著。

2 结果

2.1两组术后各项指标比较

a組拔管时间(19.84±4.10)min,b组(20.10±4.27)min,t=0.311,p=0.757;a组自主呼吸恢复时间(7.10±4.23)min,b组(7.14±4.31)min,t=0.047,p=0.963,;a组意识恢复时间(11.21±3.94)min,b组(11.70±4.02)min,t=0.616,p=0.540。a组与b组相比,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2.2两组术后疼痛比较

a组术后1h(5.24±1.42)分,b组(4.18±1.56)分,t=3.553,p=0.001;a组术后2h(5.84±1.51)分,b组(4.31±1.60)分,t=4.918,p=0.001;a组术后4h(5.11±1.24)分,b组(3.84±1.20)分,t=5.204,p=0.001;a组术后6h(5.92±1.52)分,b组(4.26±1.48)分,t=5.533,p=0.001。术后1~6小时时间段内,b组vas评分均低于a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3讨论

罗哌卡因是一种新型长效酰胺类局部麻醉药物,硬膜麻醉后,可抑制神经钠离子通道,阻断钠离子进入神经纤维细胞膜内,达到组织神经纤维冲动传导产生。且该药物在缓解疼痛中效果显著,因此常用于麻醉和疼痛治疗中。但是研究发现,高浓度罗哌卡因使得血管内药物浓度快速升高,将导致急性毒性反应,增加对患者伤害。由此可见,通过研究不同浓度浓度罗哌卡因产生麻醉和疼痛效果,对提升用药安全极为重要。

相关研究中指出,0.2%罗哌卡因在麻醉和缓解疼痛中效果更好[2]。为此,本文选取100例行手术麻醉和疼痛治疗患者进行研究,结果显示:a组与b组相比,拔管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及意识恢复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b组vas评分明显低于a组(p<0.05),结果与廖晓霞[3]研究相似,说明不同浓度对生命体征影响不大,但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好,能减少术后带来强烈疼痛感,提升治疗舒适度。

综上所述,在麻醉和疼痛治疗中不同浓度罗哌卡产生效果存在差异,其中0.2%罗哌卡因镇痛效果更高,值得临床推广。

参考文献:

[1]马宏英.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8, 031(010):1476-1477.

[2]石健.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 中国保健营养, 2018, 28(036):261.

[3]廖晓霞. 临床麻醉及疼痛治疗中应用不同浓度罗哌卡因的效果观察[j]. 现代医学与健康研究电子杂志, 2019,54(23):68-69.

研究不同浓度罗哌卡因应用于临床麻醉与疼痛治疗的效果

点击下载
分享:
热门文章
    热门标签
    确认删除?
    QQ
    • QQ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