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到2004年12月29日,桓仁满族自治县医院院长李秋实离开我们已经整整5年了。5年来,全市干部群众学习李秋实事迹,发扬李秋实精神,使全市经济发展和各项事业都取得了令人振奋的成就。当前,全党正在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在这个事关提高党员素质、加强基层组织、服务人民群众、促进各项工作的活动中,再寻李秋实事迹,重温李秋实精神,我们将获得无穷无尽的力量。这种力量,将使我们的党员和党组织充满凝聚力和战斗力;这种力量,将推动本溪在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征途上再创辉煌!
1999年12月29日下午2点,李秋实院长在主持召开年终总结预备会上,她突发心脏病,心跳骤停。在场的医护人员立即组织就地抢救,并得到了省人民医院专家的电话指导,县四大机关领导、卫生局领导迅速赶到抢救室焦急地等待着,关注着抢救室内传出的每一个信息……4点30分,一颗情系桓仁父老乡亲的赤诚的心停止了跳动。一时间,整个医院哭成一片。噩耗传出,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悼念这位廉洁奉公、无私奉献的人民的好医生,我们的好书记、好院长。
我们在凛冽的寒风中,流着泪,搭起了灵棚。后勤工人默默将灵棚周围的积雪扫了一遍又一遍。全院职工一面流着泪一面扎着圣洁的白花。美容科的医生为她整理遗容,小心翼翼地为她化妆,要把我们尊敬的好院长打扮得漂亮一些。这是李秋实院长平生的第一次化妆,也是最后一次化妆。我们医护人员自发地组织起来,在零下30度的低温下,穿着单薄的白大衣,胸前佩戴着圣洁的白花,守护在她的灵前。我们多么想再陪陪她,再陪陪我们爱戴的秋实院长;多么想在这有限的时间里,再多看一眼我们尊敬的秋实院长!
12月31日,全院职工、全县家乡父老在县委、县政府的组织下,召开了隆重的追悼大会。她的遗体静静地安卧在鲜花丛中,人们伫立在寒风中为人民的好医生、我们的好院长——李秋实同志送行。当卫生局领导、医院领导向她最后告别,抬起她的灵柩时,人们悲痛欲绝。人群中自发地让出一条通道,两旁打出了“我们永远怀念您,李院长!”的条幅。人们挤在灵车前哭喊,呼唤着李秋实的名字。
李秋实出生于一个工人家庭,4岁时父亲因公伤亡,11岁时母亲又离开了人世,李秋实一下子变得孤苦无靠,她从老家盖县来到桓仁投奔她的堂兄。由于堂兄家境贫困,她只好住进了县城里的光荣院。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党和人民的关怀在她幼小的心灵里深深地打下了“党最好,人民最亲”的烙印。在光荣院里,她跑前跑后,为孤寡老人端水送饭。在学校中,她勤奋好学,身上总有一股使不完的劲。李秋实读初中的时候,全国欣起了向雷锋学习的热潮,她被雷锋的事迹深深地打动了,内心引起了强烈的共鸣。在学校的学习园地里,帖着李秋实写下的誓言:“雷锋是一名孤儿,我也是一名孤儿,我要像雷锋那样,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之中去,把一切交给党,交给人民。”从那以后,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精神在她的心田里扎下了根,无论在任何情况下,始终没有动摇过。她时刻不忘党和人民的养育之恩,她最爱听她最爱唱的歌是是《唱支山歌给党听》。她把这首歌深深地印在心中,正是这首歌儿陪她走过了52年的人生历程。
1963年,党组织保送她进了本溪卫校。1967年,毕业后没等人家询问,她就主动表了态,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在八里甸子穷乡僻壤,李秋实一呆就是三年。三年里,她跑遍了这里的沟沟岔岔,成了当地农民的贴心人。也正是在这里,她学会了书本上没有的东西,最重要的就是两个字“责任”。
1970年,她调入县医院。那时县医院缺人,缺设备,也缺少完备的科系。1971年,她被选派到本钢总院进修耳鼻喉科,回来后她马上投入这个填补桓仁地区空白的科系建设中。耳鼻喉科的成立,使秋实医生有了施展才华的天地。
在李秋实人生52个春秋中,无不充满着奉献的崇高旋律。自1993年李秋实就任医院党总支书记、院长以来,在县医院发展变化的过程中,每一处都凝聚着她的心血和智慧。作为一位领导干部,她锐意改革,开拓进取,廉洁奉公,以身作则,以人格的力量凝聚人心,发展事业。
坚持发展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观点
尽管李秋实生长和工作在偏远山区,但多次在省内大医院进修学习并经常利用出差、开会等机会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使她眼界开阔,思想解放,观念先进。她坚信科学技术进步是发展的根本动力。李秋实担任院长以来,始终把引进先进的医疗设备和技术,加强和改善医院的硬环境建设,作为医院发展的重头戏。1995年以前,医院用于购置大型先进的医疗设备投资不足60万元。在1995年到1999年5年时间里,医院用于购置大型先进医疗设备的投资达到825万元,增长了14倍,固定资产总额由1034万元增长到2062万元,增幅达109%,人均收入由3905元增长到12524元,用于基础建设和改善医院环境总投入80多万元,后勤附属设备投入100多万元。
过去,由于县医院没有ct机,许多重危、疑难病人需要花钱雇车到外地做ct检查,既延误病情的及时治疗,又增加了患者家属的经济负担和各种困难。为了解决人民群众这个实际困难,同时提高医院的医疗设备水平,李秋实多方奔走,积极争取资金。经过艰苦努力,医院投资250万元,购入一台全新而先进的ct机。这台ct机自1995年投入使用以来,每年的使用者高达3000多例。引进ct机后,医院又陆续购置了彩色超声波检测仪、血磁治疗仪、血球计数仪等先进医疗设备,较大幅度地提高了县医院诊断治疗水平,同时也有效地增加了医院的收入。
在抓好医院硬环境建设的同时,李秋实十分注重加强医院的软件建设,从整体上不断提高医疗队伍的素质。李秋实认为,上级医院的培训与指导,是提高医疗队伍素质的有效途径。一个偶然的机会,秋实医生从转诊回来的病人那里知道了沈阳医大几位医生的名字。虽然素不相识,但对知识的渴求和为患者解除病痛的急切心情使她大胆地提起笔来向他们求援。多封来信感动了医大的医务人员,他们破例接纳了这位只有中专文化的山村医生前去进修。机会难得,她倍加珍惜。别人管5张床,她管11张;别人不愿意干的活,她抢着去干;遇到简单的手术,她抢着做;遇到疑难的大手术,她总是抢着当助手,然后把看到的、听到的、感受到的一一记录。她这种求知若渴、锲而不舍的精神深深地感动了教授和专家,得到了许多专家和教授的悉心指导,使她的医疗技术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为了与患者有更多的接触机会,她废寝忘食,经常24小时呆在病房里。晚上,她经常睡在患者的病床上。为了节省时间,她常常是买上几个馒头,倒上一杯开水,放几粒盐,这就算是一顿“美餐”了。一有空闲时间,她就抓紧时间写病志。按规定,进修一年以上,才有评优的资格,可是只进修了半年的李秋实却被破格评选为优秀进修医生。沈阳医大五官科主任李慧平说:“李秋实在我们医大进修期间,科简直成了我的一条胳膊。”
半年进修,不仅提高了她的技术水平,也让她感到肩上的担子更重了。她还是不停地学习技术,不停地训练技能。一有空闲,她就买来小猪崽、小兔子等,练习下气管镜,练习取异物。她多次向计划生育部门要来引产死婴,反复练习手术。有一次,她千方百计要来一个死婴,她要把进修学来的技术传授给她的学生。她拿着手术刀,手已经高高地举起来了,可她却慢慢地放下去了,她默默地念叼着:“孩子啊,你别怪我心狠,我今天在你的身上解剖,正是为了千千万万个孩子能够健康地成长。”说完她才开始解剖。边手术边讲解,不知不觉已经是深夜了,学生回去休息了,她又拆开缝合线,重新练习,反复研究。面对苍白无色的死孩子,她有些恐怖,有些心痛,但是出于对技术的孜孜以求,对工作的高度责任心,她只好这样做了,她忘记了疲劳,忘记了困倦。
功夫不负有心人。她的医疗技术有了快速的提高,但她从来就没有满足过,她对技术精益求精,在钻研技术的道路上,她不断地向前迈进,成为县医院耳鼻喉科的技术权威。她能在条件较差的县级医院里,熟练地掌握耳鼻喉科难度较大的手术。她行医32年,从无医疗差错事故发生。她成功地抢救气管异物、喉梗阻患者50多例,她的医疗科研成果“鼓室成形术”被县政府评为1987年科技成果二等奖。她撰写了大量省、市、国家级优秀医学论文,1995年她参与主编了《常见病中西药临床治疗新法》一书,由辽宁科技出版社出版。为了更新知识,不断提高医疗技术水平,1998年2月,年逾50岁的李秋实再一次来到沈阳医大进修,并引进了“微波治疗鼻出血”等新技术,疗效可靠,患者痛苦小,很受欢迎。
在她的积极领导和大力支持下,1995年以来,县医院共派出医务人员300多人次到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参加培训、外出考察和参加学术交流,这个数字相当于县医院全体医护人员人均有一次外出学习培训的机会。同时还请上级医院专家教授来院讲课、坐诊、技术指导49人次。不仅如此,李秋实还把加强院内的业务学习、培训作为一件大事来抓,医院每年都系统地组织业务学习和培训,有效地提高了医疗队伍的整体素质。随着设备的更新、医疗条件的改善和服务质量的提高,县医院成为了人民信得过的医院,迈入了全省同级医院较先进行列。
艰苦创业、勤俭办院
节省每一个铜板,勤俭办事业这种精神在李秋实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李秋实花公家钱十分吝啬是出了名的,人们说她真的是一分钱也能掰成两半花。作为院长,她经常出差在外,院里没有小车,她不是坐客车,就是搭乘领导的车,或外单位出去办事的车。她经常给大家讲这样做的好处。她说坐客车可以经常听到老百姓的声音,了解到群众对县医院的反应;搭领导的车既省钱,又能抓住机遇,向领导汇报工作,争取各方面对县医院的支持和帮助,一举两得。
医院决定装修,县内外20余家厂家前来洽淡。为了节省资金,李秋实组织班子研究决定,进行公开招标。刚开始,厂家们以为,招标只不过是走走形式,可是三轮下来后,同等质量的铝合金窗每平方米价格从170元降到140元。各位厂长服气地说,这才是真正的招标,我们干不上心里都服气。
药品购销价格和回扣是医院管理中的大事,李秋实对此十分关注。为了具体掌握其中的实际情况,李秋实先后跟随采购人员外出购药。有两次,她还把在县药检所工作、药检经验丰富的丈夫拽着为他们把关。每次进药,她都要求对方将回扣等一切费用从价格中扣除,从而把价格压到最低点,为医院节省了大量资金。
县医院的对外接待业务很多。为了节省费用,李秋实想方设法突出山区特色风味,既让客人满意,又不失之盛情。她请人吃饭,常常是几十元钱、百八十元钱就吃一顿,能省则省。作为一个拥有500余名职工的医院,配置一辆用车并不过份,但李秋实坚决不同意这样做。她认为现在医院还很困难,有钱要花在刀刃儿上,用在医疗设备的购置上。所以直到现在,县医院一直没有购置小汽车。前几年,某家药厂与医院的业务量较大,主动提出回扣医院一台桑塔纳轿车。她表示,医院现在经济困难,我们领导没有资格坐小车,并与厂家协商,将回扣的全额用于购买临床急需的设备。1999年末,县医院决定新添置一台救护车。在购置新救护车时,李秋实向厂家介绍桓仁的情况,介绍医院如何困难,争取对方能给于点优惠条件。在李秋实的努力下,厂家在原有的价格上给降了3000元,终于又添置了一台新的救护车。救护车是用于接送急重症患者的,同时也是用于乘载尸体的,可就是这样的一台车,我们李院长坐上已经感到十分满足了。她说再出门,我们就有自己的车了,有一台能拿得出手的车了。可是,车提回来,李秋实还没来得及坐上一次,就永远地离开了我们。
县医院引进ct设备时,同日本一家公司谈判价格,对方咬定价格300万元不松口,并许诺给予巨额回扣,赠送高档家用电器和移动通讯工具等,并安排到日本考察。李秋实带人同对方进行了几天的谈判,不要任何回扣和纪念品,不去日本考察,把价格压到了250万元。可李秋实并不满足,她三番五次地与对方“泡蘑菇”,又为医院争取了30余万元的附属配件。日本公司的代理商十分感慨地说:我今年卖了12台ct机,都是以最低300万元的价格成交的。我第一次看到像你这样的领导干部。有这样的好院长,你们的医院不会办不好。
农村山区冬春季煤气中毒的患者很多。由于县医院没有抢救这类急重病人的高压氧仓,有不少患者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治疗,或在转院途中死亡。对此,李秋实深感内疚和痛心。为了桓仁父老乡亲的生命利益着想,她决定想方设法引进高压氧仓。由于资金有限,她就利用个人的社会声望与影
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的楷模
本文2005-03-31 16:15:00发表“事迹材料”栏目。
本文链接:https://www.wenmi123.com/article/3552.html
- 座谈会发言:体系抓好思政课教育做好贯彻落实下篇文章(02-19).docx
- 组织部机关支部书记2024年度抓基层党建工作述职报告(02-19).docx
- 在县委理论中心组暨2024年度民主生活会学习研讨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在2025年市人代会分组讨论会上的发言(02-19).docx
- 医院党委选人用人工作自查报告(02-19).docx
- 宣传部2024年民主生活会个人对照检查发言(02-19).docx
- 行政服务中心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工作经验材料(02-19).docx
- 校长在中学2025春季开学典礼上的讲话:撷一抹祈望春风掬一程锦绣花开(02-19).docx
- 乡镇领导班子2024年民主生活会对照检查发言材料(五个带头+典型案例)(02-19).docx
- 乡2024年度基层党建工作总结(02-19).docx